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萧竹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萧 竹
地理学家风水师
时代 台湾清治时期
族裔 闽南华人[lower-alpha 1]
祖籍 福建省漳州府龙溪县
闽南语名称
全汉 萧竹
全罗 Siau Tek

萧竹福建龙溪[1]。喜吟咏,于堪舆之术,自谓得异传。 为台湾清治时期宜兰汉人初期移民、地理风水师;嘉庆三年(1798)从其友游台湾,穷涉至噶玛兰,辅佐吴沙开垦兰阳平原

生平

萧竹颇善于文书、吟咏以及地理风水[2]他个人认为台湾为十分奇绝之处,因而协同友人渡海来台;游历台湾南北之后,来到蛤仔难[3]。萧竹受到当时初辟宜兰的漳州籍武装开垦领袖吴沙的重用与款待。萧竹遂于兰阳平原定居下来,他深入探索、研究,将当地景色胜丽之处标为“八景”,后又增为“十六景”,并全部赋诗纪录或记载其山川脉络。[4]当时的兰阳平原由于开辟不久,因而垦地狭小有限,同时又被溪流切分割成琐碎。[5]萧竹因而于所绘之地形图中,标下了能够建立堡垒防御噶玛兰族攻击的地区,吴沙听从其言。[6]吴沙与其部众开辟兰阳有成,数千人迁居此地,但萧竹眼见清朝朝廷依然未于此设立官衙,遂作画积极请求纳入版图之中;[7]然而,官方考虑吴沙等为武装集团,且宜兰距离府城遥远,因而并未允许。[8]萧竹死后,吴沙亦殁,由吴沙之侄吴化领导众人,持续跟从萧竹生前对于开垦的建议。[9]

七言绝句

甲子兰记 其一(淸·萧竹)[10]

遨游台地已三秋,觅尽山川何处求。步向兰中寻一吉,罗纹交贵水缠流[11]

其二(淸·萧竹)[12]

屏风锦帐列千寻,融结兰城天地心。万叠江山遥拱秀,率滨应沐化波深[13]

阳景三绝(淸·萧竹)[14]

石峡朝天景秀妍,高峰玉笋插云烟。遥看雪浪飞千尺,秋色凌空水接天[15]

阳景三绝(淸·萧竹)[16]

龙潭碧水玉壶清,印得秋空两月明。百里江山如画稿,青岩蓝影尽含情[17]

阳景三绝(淸·萧竹)[18]

孤峰独耸接云间,砥柱中流岂等闲。日月每从眉上过,乾坤祇在海中山[19]

排律

兰中番俗(淸·萧竹)[20]

遍履兰中地,番庄卅六多。依山茅盖屋,近水竹为窝。

众怪疑魑近,心顽奈石何。往来皆佩剑,出入总操戈。

酒醉欣摇舞,情欢乐笑歌。尊卑还可爱,男女实难讹。

八节无时序,三[21]冬亦暖和。未能传五教,咸晓四维摩[22]

参考

  1. 《台湾通史 · 吴沙列传》:“萧竹漳之龙溪人。”
  2. 《台湾通史 · 吴沙列传》:“颇能文,喜吟咏,精堪舆术。”
  3. 《台湾通史 · 吴沙列传》:“以台为海外奧区,必有奇山水足供游览,遂从其友来,穷历南北,至蛤仔难。”
  4. 《台湾通史 · 吴沙列传》:“时吴沙方辟斯土,客之。竹乃探形势,标为八景,且益为十六景,悉赋诗,或记述其山川脉络。”
  5. 《台湾通史 · 吴沙列传》:“当是时,垦地未广,平原万顷,溪注分流。”
  6. 《台湾通史 · 吴沙列传》:“竹于图中凡可以建城筑堡者,皆递指之,后如其言。”
  7. 《台湾通史 · 吴沙列传》:“沙既辟斯土,至者数千人,力田自给。顾自耻化外,百货鲜通,竹又为画策,请入版图。”
  8. 《台湾通史 · 吴沙列传》:“有司以土地辽远,虑有变,不许。”
  9. 《台湾通史 · 吴沙列传》:“未几竹卒,沙亦死,侄化领之,后从其议。”
  10. 此诗收于连横《台湾诗乘》,又载陈汉光《台湾诗录》。
  11. 许俊雅编校
  12. 此诗收于连横《台湾诗乘》,又载陈汉光《台湾诗录》。
  13. 许俊雅编校
  14. (作者注:“按竹友好堪舆术,嘉庆庚申(1800)岁游兰地,止四围耳。竹友以兰城拱翠、石峡观潮、平湖渔笛、曲岭汤泉、龙潭印月、龟屿秋高沙堤雪浪、浊水涵清为阳基八景。复有佳城八景,如湖堤晓月之类,皆系以七言绝句又歌。今录其阳景三绝及番俗诗各一首。”此诗收于萨廉《噶玛兰厅志》〈杂识〉,又载陈汉光《)。(石峡观潮)
  15. 许俊雅编校
  16. (作者注:“按竹友好堪舆术,嘉庆庚申(1800)岁游兰地,止四围耳。竹友以兰城拱翠、石峡观潮、平湖渔笛、曲岭汤泉、龙潭印月、龟屿秋高沙堤雪浪、浊水涵清为阳基八景。复有佳城八景,如湖堤晓月之类,皆系以七言绝句又歌。今录其阳景三绝及番俗诗各一首。”此诗收于萨廉《噶玛兰厅志》〈杂识〉,又载陈汉光《)。(龙潭印月)
  17. 许俊雅编校
  18. (作者注:“按竹友好堪舆术,嘉庆庚申(1800)岁游兰地,止四围耳。竹友以兰城拱翠、石峡观潮、平湖渔笛、曲岭汤泉、龙潭印月、龟屿秋高沙堤雪浪、浊水涵清为阳基八景。复有佳城八景,如湖堤晓月之类,皆系以七言绝句又歌。今录其阳景三绝及番俗诗各一首。”此诗收于萨廉《噶玛兰厅志》〈杂识〉,又载陈汉光《)。(龟屿秋高)
  19. 许俊雅编校
  20. 此诗收于萨廉《噶玛兰厅志》〈杂识〉,又载彭国栋《广台湾诗乘》、陈汉光《台湾诗录》。
  21. “三”,彭国栋《广台湾诗乘》作“立”。
  22. 许俊雅编校

注释

  1. 萧竹为漳州龙溪人,为河老人。

连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