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池潭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蓮池潭,舊稱蓮花潭、蓮潭埤等,位於臺灣高雄市左營區半屏山之南,龜山之北,是高雄市區內最大的湖泊,源於高屏溪,潭面面積約42公頃。
源由簡介
在明末清初的時候,蓮池潭原本是一個小池塘,但因為太小導致儲水功能不佳,之後 當地人將地挖深,擴大為池,才開始灌溉,能夠化旱地為良田。
1686年鳳山縣知縣楊芳聲在湖畔建造孔廟文廟[1] 時,左營孔廟位於左營區蓮池潭北岸,西元1973年擇舊孔廟東北方新建,舊孔廟始於清代康熙二十三年(一六八四年),現僅餘老舊殘破的崇聖祠及祠後碑林,位於左營區舊城國小校區內,為市定古蹟。
以蓮池潭為天然的泮池,在池中栽植蓮花點綴。依照古禮,孔廟建築會有一面臨水,是當時諸侯的學堂應具備的建築格式,孔子也被封為諸侯,從此「泮池」就成了孔廟建築中必備的元素。在當時,廣大的水域中還種植蓮花點綴,每值炎夏,蓮花盛開,清香四溢,乃有「蓮池潭」之名,而「泮水荷香」列為鳳山八景之一。
清朝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鳳山知縣宋永清再對蓮池潭濬修。現因湖畔半屏山特殊造型與龍虎塔遠近倒映水中,而以蓮潭夕照聞名。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當時的知縣曹瑾與鄉紳鄭蘭等人,對蓮池潭在500公尺內擁有20餘座寺廟加以擴建,並開闢圳路引潭水灌溉四周的農田千餘甲,使興隆里成為豐衣足食的富裕之城。
文史地景
早期的蓮池潭,附近廟宇林立,500公尺內擁有20餘座寺廟,是由文廟、龜山、半屏山、菱荷與垂柳所組成。
西元1951年陸續興建春秋閣 (高雄市)(1953年),為兩座中國宮殿式樓閣,春秋閣名稱取自春閣及秋閣之合稱,各為四層八角,綠瓦黃牆,宛如寶塔,古色古香的塔影倒映水中。各有九曲橋相通,又稱「春秋御閣」[2] ,係為紀念武聖關公而建。前端有一尊騎龍觀音,地方相傳觀音菩薩曾騎龍在雲端現身,指示信徒要依其現身之形態建造聖像在春閣與秋閣之間,故有現在的騎龍觀音聖像。
啟明堂建廟的歷史,可追溯清康熙二十二年(西元1628年),清軍領臺後為提倡儒風,振興文教,於是翌年由知縣楊芳聲於左營創立「文廟」,並於左側建築「明倫堂」,使左營地區繼軍、政中心外,再肩負文化傳承的重責大任。光緒二十一年乙未割臺時,設置「明德堂」,創堂諸先賢,不辭辛勞的貢獻心力,期盼能維繫道統,挽世風於將頹。
光緒二十九年(西元1903年),原位於前鋒尾的「武廟」被廢棄,啟明堂不忍神像蒙塵,於是迎奉「關聖帝君」神像回堂奉祀,不久呂洞賓仙翁帶著玉旨宣示,將更改「明德堂」堂號為「啟明堂」,又將武聖「關聖帝君」調為主神,因此後來「文武」二聖便成了啟明堂的主神。每年農曆四月十四日開堂紀念日及六月二十四日關帝誕辰時,香火更是鼎盛,人山人海的景象,讓平日寧靜的寺廟頓時熱鬧非凡。
光復 初期,啟明堂堂主有感孔子做「春秋」,「撥亂世,反之正」的用心,於是決定要籌劃興建春、秋兩閣,西元 1951年開始動工,三年後,完成了這座古色古香的「春秋御閣」。 西元1976年,「東南帝闕」正式完工,為了引領各方神明蒞臨,必須興建一座送往迎來的儀站,在當時高雄市市長王玉雲的全力支持下,西元1979年,又興建了一座觀音大士騎龍聖像於春、秋兩閣之間,高三丈六尺,長二十五丈七尺長。蓮池潭 又多了一處神聖莊嚴的宗教勝景。西元1997年,啟明堂在舊殿後方所興建的「凌霄寶殿 」大功告成,精雕細琢的建築,更增加了啟明堂的宏偉。
西元1973年起興建龍虎塔,至西元1976年歷三年完工,塔高七層,潭水上立有龍虎兩孿生閣樓,樓前各有龍虎塑像,遊客可以身為道,由龍口進,虎口出,取其吉祥之意。 塔身與岸邊有九曲橋銜接,與潭面相互對應。龍塔內畫有二十四孝圖和十殿閻王圖,虎塔則畫有孔子七十二門生及保生大帝三十六宮將圖。增加了人工景點,成為高雄市最著名的景點之一。塔分為龍禪塔、虎禪塔,塔中各有七層,由曲橋延申至道路。入口由龍口入、虎口出,有不少老一輩的香客,在進出廟宇時,也都是依古規,龍邊入,虎邊出。 蓮池潭曾登上國際版面美國有線電視CNN於2014年1月22日以頭版刊登「愛上高雄十大理由(10 reasons to love Kaohsiung)」介紹高雄景點,文中特別提到消災解厄的蓮池潭龍虎塔為來高雄必遊的景點。
西元1978年在蓮池潭畔中央興建設立了一座五里亭,(五里亭其名取自於清晨之中)。為蓮池潭 更添加了美麗的風光。
北極亭北極玄天上帝聳立於潭中供奉北極玄天上帝,立在蓮池潭岸邊,為左營元帝廟與左營豐穀宮所有,號稱是東南亞最高水上神像,相傳乃是奉玄天上帝降旨乩童所建。廟宇高72公尺,為水泥灌漿塑製,手執的七星寶劍長38.5公尺,也被稱為天下第一劍。 入口處以峰壑及噴泉造景襯托,以拱橋連接神像,而祭祀道場及寺廟辦公室就在神像座下。 於1982年玉皇上帝旨賜要將黑令旗插至潭內中央於每年的三月初三。 於1995年興建完工,成為蓮池潭第三隻景觀。此亭供奉北極玄天上帝,北極玄天上帝的神像站立在蓮池潭岸邊,號稱「東南亞最高水上神像」;高72公尺,其手持之七星寶劍,堪稱世界第一劍。兩旁各站有四大天王風、調、雨、順及左右護法。這些官將接用青斗石材雕刻而成,為全台子民祈福及守護人民。北極亭內以拱橋銜接神像,而神座底下就是祭祀道場及寺廟辦公室。
潭面北側尚有宏偉的高雄孔廟與萬年公園,南側有鳳山縣舊城殘垣點綴著。這些景觀,與環潭十二座香煙繚繞的廟宇相互輝映,潭面東側是蓮池潭入口的巨大牌樓,與中西合璧的高雄市風景區管理所。
鎮福廟 位於高雄市左營區埤西里左營大路6巷81號3樓,建於明末永曆十五年(1661年) ,鎮福廟本稱鎮福社,信徒稱「埤仔頭土地公廟」,主祀福德正神,埤仔頭及北門的守護神,與北門前的拱辰井及舊城並列為國定古蹟。福德正神神靈庇佑家戶平安,五穀豐收,當地先民為慶賀,就農曆八月十五擴大為福德正神祝壽
鳳邑舊城城隍廟 舊城城隍廟於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主祀城隍爺。鳳山縣治設於此時,居民及在北門外搭設草寮祭祀城隍,也是舊城城隍廟最早的雛形。當初即為舊城地區與貿易之門戶,當時的埤仔頭街是人聲鼎沸,信徒即在廟前穿梭,成為唐山與鳳邑舊城重要來往門戶。歷經林爽文事變、遷縣治於鳳山、日本人的毀壞、政府播遷來台、難民的破壞,以及多次重修與重建。城隍廟的歷史,就是南台灣兩百多年來幾經風浪的縮影,廟中每一塊牌匾、每一尊神像,似乎都像是靜靜地訴說先民的腳步。舊城城隍爺每逢農曆五月十二日聖誕日,出巡興隆內外里十三處角頭,至今仍為左營廟會中重要活動項目之一。
景緻介紹
(2004年)起,高雄市政府建設局開始在環潭路設置光之潭及親水設施,使蓮池潭的夜色更加光彩。左營源自明鄭時期所設立的萬年縣,清道光五年復建現今的左營舊城。近年來左營地區廟宇的慶典活動-2001年,在高雄市政府民政局推動「在地特色活動」政策下,左營區公所構想策劃,並號召各寺廟共同規劃舉辦具地方特色的活動,將精彩左營的歷史典故、匠工雕刻,以紀錄保留方式,及透過活動的整合,在蓮潭畔綻放出璀璨動人丰姿,吸引國人目光,自此開啟「萬年序」年度活動的契機。萬年季通常於秋季在左營蓮池潭舉行,每年十月份的萬年季[3] 在蓮池潭舉辦,充滿了民俗節慶、宗教文化的歡樂氣息,當地湧入不少人潮。
在2009年世界運動會,蓮池潭被獲選為此次世運23個比賽場館之一,高雄市政府把水上運動競賽的場地規劃在蓮池潭早期,蓮池潭的湖域面積廣達75公頃,後來因為人為開發,大幅縮小到只剩下42公頃。因此在2008年起進行拷潭工程和周邊美化工程,將進行輕艇水球、滑水和龍舟比賽。蓮池潭發展很早,民風純樸,環繞蓮池潭周圍的廟宇林立,充滿古色古香的歷史原味,湖光山色,加上宗教建築林立,吸引了一波波的觀光人潮,高雄市政府於是成立蓮池潭風景區加以管理。
並於2017年8月20日於蓮池潭北側孔子廟泮宮廣場,舉辦 2017蓮池潭泳裝水槍路跑(奔水節系列活動)。
高雄物產館
蓮池潭旁的高雄物產館蓮潭旗艦店,位於翠華路上,外觀是一棟中國傳統宮殿建築,古典外型,不管是白天或晚上都相當吸睛。物產館前大型廣場,有裝置藝術及休息區,假日也有市集。原是蓮池潭風景區管理所,後因高雄縣市合併,市政府為了整合推廣高雄在地優質農產品,把農產品與人文歷史、品質優良、高規格檢測等特色結合,創造出「高雄首選」的品牌價值,透過物產館行銷高雄在地優質農產品及推廣農業政策。 物產館裡有販售區在展售高雄在地農產品,也有輕食區供民眾享用美食,餐廳最大的特色就是所使用的食材,大部分是來自於高雄在地,還有故事館,視聽會議室播放影片,讓民眾觀賞以便獲取農產品的相關資訊,另外還有DIY教室及廚藝教室,DIY教室主要是在教導民眾手工DIY,製造一些簡單的作品,例如斗笠、拼布、肥皂等,而廚藝教室,則是教導民眾用高雄在地食材做出好吃又簡單的美味佳餚。
交通資訊
自行開車: 國道1號-鼎金系統交流道-國道10號-左營端交流道下-新庄仔路-勝利路-蓮潭路。 捷運: 捷運左營站 轉乘公車:紅35、紅51、301。 捷運生態園區站 轉乘公車:紅35、紅51。 捷運高雄車站 轉乘公車:301。 公車: 美國學校站(步行至蓮池潭5分鐘): 紅35、紅51。 公共自行車租賃站:生態園區站(捷運站旁)、蓮潭會館站、蓮池潭站(物產館停車場旁)、龍虎塔站、孔廟站 高鐵: 高鐵左營站(捷運左營站、台鐵新左營站)轉乘公車:紅35、紅51、301。 停車場規劃 小客車停車場 蓮潭路路邊停車場(孔廟西側)、蓮池潭平面停車場(環潭路上)、兒童公園平面停車場(環潭/明潭路口)、海光停車場、舊左營國中停車場、台鐵新左營站前路邊格位(停車轉乘紅51、紅35、301 )、海功停車場(約800公尺) 機車停車場 舊左營國中停車場、海光停車場、明潭路機車停車場(孔廟北側)、龜山機車停車格 大型停車場 海光停車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