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蒋登科,男,诗人作家、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笔名江舸。四川省巴中人, (1965-08-15) 1965年8月15日(58歲) 出生。中共党员文学博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西南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西南大学学报编辑部副主任,社会科学版副主编。系第二届重庆市学术带头人、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外散文诗学会副主席、中外散文诗研究会理事、重庆市高校学报研究会副理事长、重庆市期刊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现代格律诗学会理事、重庆市现当代文学研究会常务副秘书长。[1]

目录

人物简历

蒋登科,笔名江舸。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外语系、该校中国新诗研究所、苏州大学文学院,分获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92年起历任西南师大中国新诗研究所讲师、教授、研究生导师、博士生导师,《中外诗歌研究》编辑部主任、主编,新诗研究所所长,大学学报编辑部副主任、常务副主编。中国人文社科学报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外散文诗研究会理事,重庆市现当代文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市高校学报研究会副理事长。[2]

  • 1986年开始发表作品。
  • 1987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外语系。
  • 1990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
  • 1990年至1992年在广西民族学院中文系任教。
  • 1992年10月起在西南师范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任教。
  • 199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 1995、1999年先后破格晋升副教授、教授。
  • 1997年担任硕士生导师。
  • 2000年在苏州大学获得文学博士学位。
  • 2000-2003年在西南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研究工作。
  • 2001年7月至2002年6月作为富布莱特学者在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校区做访问学者。
  • 2002年6月被确定为重庆市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 2002年10月至2009年9月担任西南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任中国新诗研究所所长,《中外诗歌研究》主编,主要从事中国现代诗学研究,兼事诗歌翻译及散文、散文诗创作。
  • 2005年3月起担任西南大学学报编辑部副主任(后改为期刊社副社长),《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副主编。
  • 2011年担任博士生导师、重庆市作家协会评论委员会主任。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现代诗学研究,兼事诗歌翻译及散文、散文诗创作,发表各类作品300余万字。

人物成就

系重庆市第二届学术带头人、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常务理事及副秘书长、中外散文诗学会副主席、重庆市高校期刊研究会副理事长、重庆市期刊协会常务理事、重庆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重庆市现当代文学研究会常务副理事。

出版作品

蒋登科,1986年开始发表作品。199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自1986年至今,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诗刊》、《诗探索》、《人民日报》、《解放军文艺》等数十家海内外报刊发表各类作品近300余万字。 出版有:新诗理论、评论著作《寻找辉煌》(广西民族出版社,1990)、《新诗审美人格论》(广西民族出版社,1992)、《诗美的创造》(广西民族出版社,1993)、《迷人的阿红》(中国华侨出版社,1996)、《文化转型与中国新诗》(合著,重庆出版社,2000,)、《散文诗文体论》(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九叶诗派的合璧艺术》(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0世纪重庆新诗发展史》(合著,重庆出版社,2004)、《九叶诗人论稿》(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中国新诗的精神历程》(2010)。

散文诗集《爱与非爱的空间》(广西民族出版社,1992)、散文集《静夜的叙说》(新天出版社,1998)等。

主编大型诗丛《中国跨世纪诗丛》(广西民族出版社,1992、1993共出版2辑40种)、《李尚朝诗歌品鉴》(远方出版社,2006),与吕进教授合作主编《二十年:探路与开拓》(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现代诗学的多维视野》(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寻梦之路--中国新诗研究所20年》(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梁平诗歌评论集》(中国文史出版社,2006)等[3]《重庆新诗的多元景观》由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19年)。[4]

科研课题

主持或主研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重庆市社科基金项目、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重点项目等,多次获得重庆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重庆文学奖等。

主持:

  • 西南师范大学青年基金项目《散文诗文体研究》(1995)。
  • 西南师范大学招标项目《文化转型与巴渝文学》(1999)。
  • 西南师范大学博士基金项目《中国现代诗学批评史》(2000)。
  • 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20世纪西部文化与诗歌》(2002)。
  • 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英语文化语境中的重庆诗人与诗歌》(2003)。
  • 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重点项目《硕士生综合科研能力的培养》(2004)。
  • 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点项目《中国新诗的精神重建研究》(2005)。
  •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朦胧诗后中国新诗的精神缺失与精神重建》(2006)。
  •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诗刊〉与中国当代诗歌的发展》(2009)等。

主研:

  •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文化转型与中国新诗》(吕进教授主持,1995)
  • 国家教委社科研究项目《中国新诗与外国诗歌比较研究》(邹绛研究员主持,1987)
  • 重庆市社科基金项目《20世纪重庆新诗发展史》(吕进教授主持,2002)

科研成果

  • 多次获得重庆市政府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995、2003,2005)。
  • 第二届重庆文学奖(2004)及《民族文学》(1992)。
  • 四川省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会(1994)、重庆市现当代文学研究会(2002,2004,2006)等有关报刊、学会奖。
  • 1998年被安徽《淮风》诗刊评选为"中国当代十大杰出青年诗评家"。
  • 《当代文坛》、《泸州文艺》、《企业文学》、《重庆日报》、《当代艺术评论》及台湾的《秋水》、《葡萄园》等报刊曾发表专文介绍其科研成果,个人小传及文学成绩被收入《中国当代文艺家传集》、《中国作家大辞典》等书中。

身份晋级

  • 1990年加入广西作家协会(1993年转入四川省作家协会、1997年转入重庆市作家协会)。
  • 199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 1995年12月破格晋升为副教授。
  • 1997年起担任硕士研究生导师。
  • 1999年6月破格晋升为教授。
  • 1999年9月、2004年7月分别当选为北碚区作家协会第一届、二届副主
  • 2006年出席第七次全国作代会。
  • 1998年当选“中国当代十大杰出青年诗评家”。

学术成果 每年都发表了大量的论文、论著,这里就不一一列出了。仅以2006年一年里发表的为例。

2006年度成果

著作类

九叶诗人论稿,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

李尚朝诗歌品鉴,远方出版社2006年5月

二十年:探路与开拓(第二主编),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5月

寻梦之路--中国新诗研究所二十年(上、下)(第二主编),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5月

现代诗学的多维视野(第二主编),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5月

梁平诗歌评论集(第二主编),中国文史出版社2006年12月

论文类:

探险者的摸索及其可能的价值--读罗振亚《朦胧诗后先锋诗歌研究》,《创作评谭》2005年10月号

诗是心灵的震动--序丁大林诗集《心之颤》,中国文史出版社2006年1月出版

与诗相伴的岁月,《文艺报》2006年2月23日

王川平:与历史对话,《当代小说》2006年2期下半月刊

周焕武:了然而淡然(第一作者),(台湾)《葡萄园》2006年春季号

台客的诗海撷珠,(台湾)《葡萄园》2006年夏季号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体认,《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在真诚和人性之间崛起的边防诗歌(第一作者),《宁静时刻》,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年8月出版

细微之处求真意--序寒山石《滴水穿石》,《滴水穿石》,中国图书出版社2006年6月出版

在第五届全国散文诗笔会上的发言,《飞翔与远行》,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年7月出版

生命的流泉,生命的高度,《飞翔与远行》,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年7月出版

"散叶子上的零碎杂记"--徐志摩的自由灵魂与其诗论(第二作者),《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对新诗演变轨迹的深度勾画--评王光明《现代汉诗百年演变》,《泰山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陈敬容:从迷茫、抗争到自信,(香港)《诗网络》2006年8月

追根寻源的诗篇--读诗集《璀璨的光谱》致诗人路卫,(台湾)《海鸥》2006年6月34期

鲁迅精神的诗意阐释--读江天诗集《鲁迅赞》,《〈鲁迅赞〉评论集》,马来亚大学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中心2006年6月出版

试论和谐诗学研究生态的形成--以21世纪5年来的新诗研究状况为例,《贵州社会科学》2006年第5期

吕天琳:寻找的快乐,《岁月》2006年第11期

穿梭在历史与现实之间--论唐湜的长诗创作,《重庆邮电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

诗意的守望者--评张贵松诗集《记忆的烟尘》(第一作者),(台湾)《葡萄园》2006年冬季号

多元诗坛的精致小品--序蔡培国诗集《啼血的春天》,天马出版有限公司2006年10月出版

《诗刊》:现代人的精神家园,《诗刊》2006年第11期上半月刊

诗歌情色抒写的尺度问题,《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

拈花惹草品诗美--序马忠《缪斯的守望与回归》,(美国)《常青藤》2006年第4期

获奖情况

获四川省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会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第二届重庆文学奖及重庆市社科优秀研究成果奖三次。[5]

《文化转型与中国新诗》(专著,合作),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合作,排名第二)(2003)

《散文诗文体论》(专著),重庆市作家协会优秀成果奖(2004)

《九叶诗派的合璧艺术》(专著),重庆市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5)

《散文诗文体论》(专著),散文诗诞生九十年优秀论著奖(中国现代文学馆、中外散文诗学会、河南文艺出版社共同主办)(2007)

参考资料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