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萨拉子目古城的原型城市遗址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萨拉子目古城的原型城市遗址萨拉子目,意指“大地开始的地方”,是一处考古遗址,它的出现证明早在公元前4000至公元前3000年,中亚地区就已经出现了定居人口。各种遗迹表明,这一地区很早以前就出现的初始城市化曾得到过迅速发展。作为古中亚地区的定居中心之一,它的地理位置为其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一面是适于游牧民族发展畜牧业的平缓山区,另一面是广袤的山谷,为这一地区最初的定居者提供了发展农业特别是发展灌溉的优势。

简介

萨拉子目古城还是中亚草原与土库曼斯坦、伊朗高原、印度河谷直至印度洋这些地区之间商贸往来与文化交流[1]的见证。

相关咨询

【明明的旅行】边境线上的世界文化遗产,萨拉子目古城(2019年璀璨古丝路,明媚中亚行之十九)

萨拉子目古城是一座有着5500年历史的古老城市,是中亚地区最早的城市之一,也是青铜时代中亚最大的冶金中心。根据碳—14年代测定法显示,古城的历史从公元前3500年到前2000年左右,大致从铜石并用时代(Chalcolithic)到铜器时代早中期。

古城位于泽拉夫尚(Zeravshan)河谷的河中(Transoxiane)平原,农业区与帕米尔阿赖山脉牧区之间,平均海拔910米,从地理位置上看非常适合山区的牧民与平原的农民在这里进行货物的交换和技能和文化的接触。

前面也讲了泽拉夫尚河谷拥有丰富的矿资源,这些得天独厚的资源使得萨拉子目古城逐渐成为一座金属冶炼中心。随着人口的增长,同时也开始出现陶器、石材加工等手工业。

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时,萨拉子目古城开始成为以锡出口为主的贸易中心。贸易范围向北可达咸海和欧亚大草原,向西到达土库曼尼亚、伊朗高原和美索不达米亚,向南到达俾路支和印度河流域。

1976年,村民Achurali Taïkonov种地时无意中发现了一把青铜斧,他把青铜斧交给了考古学家A.Isakov教授,教授随即和村民合作对这里进行考古发掘。1977年考古工作正式启动,消失了3000多年的萨拉子目古城再度走进大众的视野。

A.Isakov教授在1977年到1994年的17年间主持对古城进行了11次挖掘和20次勘探。1984年到1991年期间,法国考古团(CNRS)也对这里进行了考古勘探。

萨拉子目古城的入口处有一张喷画,是正在建设的古城大门的效果图,以后的萨拉子目古城就是这个样子的啦。

进入萨拉子目古城的通道两边有有关于古城的介绍,在2010年7月31日萨拉子目古城被世界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这上面介绍在1984年在这里发现了一件公牛圆柱形印章,印出来的这公牛带着明显的美索不达米亚特点。

这里出土另外的重要文物是在一座叫“萨拉子目女士”的墓葬里面发现的,这座墓葬里有一位女性的骨架和周围几千串珠子和各种首饰,包括来自印度洋或阿拉伯海的贝壳和来自印度文明的金手镯。

从考古中发现,当年的萨拉子目古城并没有明确的城市规划,古城总面积超过50公顷,在没有城墙的情况下向四周自然延伸,由10个高度不同的山丘和5个凹地组成。

古城的建筑区由住宅、寺庙和作坊组成,古城的建筑早期使用的是一种混合了稻草的矩形粘土砖,晚期开始使用河中的石料,但主要用于修筑墙基。屋顶是平顶木梁,用一层或几层树枝和芦苇铺成。住宅院落包括储藏室、工作间、厨房和居住区等,大多数有用栅栏围起来的院子,手工业大多在院子里进行。

作坊以金属冶炼为主,现场发现了熔炉、粘土模具、坩埚以及许多金属制品。其次为陶器制作,早期是手工制作,公元前2700年后出现了陶钧(制陶用的转轮)。此外据考古发现,这里还有绿松石、天青石、红宝石、玛瑙等多种宝石的加工作坊。

据推测萨拉子目古城最盛时人口超过3000人。在公元前3300年后,房间内出现了进行祭祀活动的家庭祭台,中间有圆炉祭坛。从公元前2900年开始,祭台变得更大,开始出现带有圆形祭坛的方形的壁炉,里面还发现了烧焦的种子。

现在的萨拉子目古城还在一直进行考古发掘,我们来到的时候,有几名考古工作人员在现场工作,没有可以解讲的工作人员在现场,所以并不知道遗址每个位置当年的具体功能。

像这样的考古遗址,在萨拉子目古城有好几处,但相比当年的50公顷只是很小的范围。诺斯告诉我萨拉子目古城的发掘会一直继续下去,希望在未来在这里还能发现更多有价值的文物[2]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