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华中银行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华中银行
图片来自sohu

华中银行抗日战争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存在于华中地区的一家银行,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地方政权建立,为发钞行。其发行的钞票称为华中币

创建

1944年起,新四军对华中日伪军发起反攻,苏北、苏中、淮北、淮南等抗日根据地逐渐连成一片。1944年底,中共华中局决定统一银行发行的货币。1945年8月1日,根据新四军部命令:“成立华中银行,并授权发行华中券”。

1945年11月苏皖边区政府成立,华中银行隶属边区政府。华中币与各地抗币等价混合流通,不受地域限制。各公营机构都收用华中币。[1]

1946年春,华中银行两次把各行的库存黄金、银元集中到总行解送山东黄河以北的大后方。1946年12月华中银行总行北撤山东,1947年1月底与北海银行合并办公。华中银行苏中办事处坚持敌后留守。1947年4月1日华中银行总行与北海银行总行在组织机构上统一合并,但仍然保留两个银行的名义。1947年8月16日陈穆接替艾楚南继任北海银行行长,副行长洒海秋。[2]

1947年10月华中银行总行南下,1947年11月22日华中银行总行在苏北射阳县复建,行长忻元锡,副行长邓克生孙更舵。1948年9月华中银行总行随军前移,金库设在(宿迁)王集东、西村70间空房里。渡江战役前,总行设在泰州的三野前指附近。

解放区货币统一

随着国共内战的发展,共产党逐渐占领整个中国北方,华北与山东两大中共解放区完全连成片,南下的北方野战部队、地方武装和民工随身携有各解放区的货币,如晋察冀边币、中州币、北海币等。因此自1948年10月5日起,北海币与冀南银行发行的冀南币、晋察冀边区银行发行的边币,在华北与山东两地区准许按固定比价相互流通,北海币与冀南币比价1:1,北海币与晋察冀边币比价1:10。

1948年11月13日起,北海币在华中各解放区内以1:1的比值与华中币混合流通,15日华中银行停止发行纸币,并逐渐收回华中币,北海币成为山东解放区和华中各解放区的法定货币。

1948年12月26日,淮海战役总前委召开联合支前会议,研究了战区货币的流通问题,提出在华中地区北海币与华中币等值流通;华中币在中原地区也不流通;华中币1元可兑中州币五元。

1949年2月根据华东局指示,参加渡江战役的南下部队及地方人员一律携带人民币或华中币。

结束

为进一步统一货币,华北银行、北海银行、西北农民银行于1948年12月1日合并为中国人民银行,以华北银行为总行,发行新币人民币,同时收兑各解放区货币。人民币对华中币的比价为1:100。华中银行撤销,改组为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华中银行共发行华中币3148亿元;发放农业、工商业等各类贷款26亿元。华中币伍角、壹元、贰元、伍元、拾元、贰拾元、伍拾元、壹佰元、贰百元、伍百元、壹千元、贰千元、伍千元共13种不同面值的货币,大的版别51种,细微版别达70余种(其中含有一部分未发行票样)。另外,还发行有一定数量的流通券、本票、公债券等。

参考文献

  1. 《江苏经济报》:华中银行与两大战役,2014年2月25日. [2016年10月2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2月22日). 
  2. 王青:《陈穆与华中银行》 发表于《中国金融》 2008(3):84-86. [2016-10-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