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茄子立枯病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茄子立枯病

茄子立枯病
原圖鏈接

茄子立枯病是由立枯丝核菌引起的、发生在茄子的病害。该病多发生在育苗中后期,幼苗感病后,茎基部出现椭圆形褐色病斑,以后变细缢缩,茎叶萎蔫枯死。地上部白天萎蔫,晚上恢复,反复几次后才枯萎死亡。

茄子立枯病是茄子育苗过程中常见的引起死苗的主要病害;发病严重时成片秧苗死亡,可给生产带来一定的损失。在中国上海及长江中下游地区,茄子立枯病的主要发病盛期在1-3月。

茄子立枯病的防治方法有选择地势高、排水良好的地做苗床;播种前进行种子包衣防病;培育壮苗,提高植株抗病力。齐苗后定期适时用药防治,一般间隔7-10天防治1次,连续防治2-4次;在发病初期,喷药时注意喷洒茎基部及其周围地面,7-8天喷洒一次,连喷2-3次。

基本信息

茄子立枯病1
原圖鏈接

中文名:茄子立枯病

病 原:立枯丝核菌

为害作物:茄子

为害部位:茎基部

症状

茄子立枯病苗期发病,—般多发生于育苗的中后期,在病苗的茎基部生有椭圆形暗褐色病斑,严重时病斑扩展绕茎—周,失水后病部逐渐凹陷,干腐缢缩,初期大苗白天萎蔫夜间恢复,后期茎叶萎垂枯死。病苗枯死立而不倒,故称立枯病。潮湿时生淡褐色蛛丝状的霉层,拨起病苗丝状物与土块相连。

病原

Rhizoctoniasolani称立枯丝核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以菌丝体菌核在土壤中越冬,且可在土壤中腐生2—3年。菌丝能直接侵入寄主,通过流水、农具传播。播种过密、间苗不及时、湿度过高易诱发本病。病菌发育适温为17—28℃,适宜温度为24℃左右,在12℃以下、30℃以上时受抑制。该菌喜湿耐旱,温度高湿度大时幼苗徒长易发病,育苗期间温度忽高忽低,光照弱,通风不良,幼苗生长衰弱易发病。相对湿度高于85%时菌丝才能侵入寄主。 [1]

侵染循环

病菌以菌丝体或菌核在土壤中或病残组织上越冬,腐生性较强,在土壤中可存活2-3年。通过雨水、灌溉水、粪肥、农具进行传播和蔓延。病菌通常从伤口或表皮直接侵入幼茎,引起根部发病。

发生规律 =

病菌以菌丝体或菌核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且往往成为土壤的习居菌,可在土中腐生2~3年,土壤带菌是幼苗受害的主要原因。

病菌可以借助雨水、灌溉水而传播,菌丝从伤口或表皮直接侵入寄主致病。病菌发育适温为17℃~28℃,在12℃以下、30℃以上时受抑制。

茄子幼苗生长中后期随着气温的升高,致幼苗徒长、抗病力减弱,易诱发本病。连作地作苗床也易发病。病菌除为害茄果类外,还可侵染黄瓜、豆类、白菜、油菜甘蓝等。

防治措施

处理方法同猝倒病防治的土壤处理。或太阳能,即在夏季高温季节,每667米,铺施碎稻草或麦秸1000~2000千克,或马粪750千克,混合后耕地、灌满水、覆盖地膜,密闭大棚,使土温升高,保持地下20厘米处地温在45℃以上20天。此法可以杀死土壤中大部分病菌,同时也可杀死地下害虫,并改善土壤的通透性,利于植物生长。

1、药剂拌种:用种子重量0.2%的40%拌种双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

2、农业措施:提倡用营养钵育苗,使用腐熟的有机肥。春季育苗,播种后一般不浇水,可采用撒施细湿土的方法保持土壤湿度,若湿度过高可撒施草木灰降湿,注意提高地温。夏季育苗可采取遮荫措施,防止出现高温高湿条件。可增强抗茄子立枯病能力。

药剂防治措施

育苗期《青枯立克》600倍液喷雾,7天1次,连喷2-3次。:《青枯立克》300倍液+《大蒜油》15-20ml灌根,3-5天1次,连灌2-3次。病情控制后,转为预防方案。[2]茄子立枯病发病初期,拔除病株。

1、土壤处理。除用40%拌种双可湿性粉剂,每平方米8g,药土盖苗处理以外,其他方法同猝倒病的土壤处理方法。

2、药剂拌种。用种子重量0.2%的40%拌种双可湿性粉剂拌种。

3、加强苗床管理,注意提高地温,科学放风,防止出现高温高湿条件。

4、苗期喷O.1%-O.2%磷酸二氢钾,可增强抗病能力。

5、发病初期进行药剂防治。除使用苗床内撒施干草木灰或细干土降低苗床湿度,控制病害外,使用的药剂种类与猝倒病很不一样。可使用的药剂为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0%利克菌可湿性粉剂1200倍液、15%土菌消水剂450倍液。 [2]

病害区别

刚出土的幼苗发病,常与茄子猝倒病较难区分,可在苗床的潮湿点位或在病株及其附近表土可见菌丝和菌核,病部有淡褐色蛛丝状霉,有时这种症状不显著。也可根据发病苗床的环境推测,温度在23-25℃时,湿度越大发病越重,是立枯病的可能性为大。苗床温度处于在2-8℃的低温时,是猝倒病的可能性为大。


相关视频

庄稼医院茄子病害

铁岭县双井子镇防治青枯病立枯病首选纹弗组合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