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英东游泳馆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英东游泳馆,位于朝阳区奥运村的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内,始建于1986年,是为十一届亚运会而兴建的。游泳馆建筑面积达43020平方米,建有四个不同规模的游泳池,包括比赛池、练习池、跳水[1]池、热身池,广大游泳爱好者包括儿童可根据自身不同需求进行选择。英东游泳馆是香港企业家霍英东先生捐资兴建的。

赛时功能

水球、现代五项(游泳)

坐落于花园式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内的英东游泳馆,始建于1986年,是为11届亚运会而兴建的。游泳馆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可容纳6000名观众。其建筑风格独特,设备先进,附属设施完善。这里环境舒适,水处理系统先进,水质经氯气、臭氧等消毒,并使用天然石英海砂分极分层多级过滤,水质符合国际专业比赛用水标准。

英东游泳馆是2008年北京奥运中心的水球与现代五项中游泳部份的比赛场馆。冠名“英东”的英东游泳馆是已故香港商人霍英东(2006年过世)于北京成功申办1990年亚运会时捐出1亿港元于亚运村兴建的,是当时亚洲最大的游泳馆[2]。除此之外,游泳馆更曾于2001年作为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游泳专项比赛场馆。

直至现时,游泳馆建筑面积达43020平方米,分别设标准比赛池、练习池、跳水池及热身池4个泳池。由于游泳馆历史已久,加上这是北京奥运中的其中一个比赛场馆,因此北京奥委会在2005年12月开始为游泳馆进行修建,目标竣工日期为2007年的9月左右。

场馆设计

存在问题

奥体中心英东游泳馆是1990年北京亚运会的主场馆之一,但是场馆内声音系统存在的时间延迟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成绩宣告员在场馆内宣告成绩后,会形成两秒钟左右的声音延迟。前后的声音混杂在一起,给运动员、教练员、现场观众、电视转播带来了很多的不便。针对这一情况,有关方面在改扩建工程中将英东游泳馆的声音系统改造问题列入了此次改扩建工程的重点。

有关方面聘请了多位声学方面的专家,对场馆内的吸引体设施、声源位置等进行了重新的规划,在屋脊两侧悬挂了具有装饰效果的吸引柱,不但美观还可以很好的吸收声波;调整了音源的位置,有效的解决了混响时间过长的问题,保证了观众、电视转播的观赛效果。

改建翻新

改扩建工程竣工后的奥体中心英东游泳馆在外观上保留了原有建筑风格,同时进行了翻新、改造和整体完善,内部则进行了全面改扩建以满足奥运会要求。充分体现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

由于奥运赛时功能用房众多,设计中除必要墙体和和房间外,其余用房均采用轻质隔断墙体进行分隔,赛后灵活拆除,小房间变成了大房间,为赛后开发、利用创造了极大的余地。更衣室部分,运动员更衣部分预留淋浴喷头位置,赛后四套更衣室简单拆除既可改造为两大套宽敞的更衣室、淋浴间。

本次奥体中心英东游泳馆改扩建工程为了有效控制水汽的蔓延,专门设置了一套防止结露的整体解决方案。一个是将第一排看台改造为水平风幕系统,阻止下部暖湿气流上升。改造溢水槽,将回风沟与建筑溢水槽结合,使回风气流抑止部分水面湿气流上升;从而起到除湿和防结露作用。二是天窗采用带保温夹层的阳光板、设置了引流槽,防止室内外温差较大产生结露的可能性。三是通过金属屋面的构造做法,提高金属屋面板的保温性能,降低屋面系统的传热系数,最大程度内减少结露的可能行。

设计理念

改扩建工程竣工后的奥体中心英东游泳馆在外观上保留了原有建筑风格,同时进行了翻新、改造和整体完善,内部则进行了全面改扩建以满足奥运会要求。充分体现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

奥体中心英东游泳馆在奥运会后将主要用于专业队的训练和全民健身的使用,其对于室内光环境和热工环境的要求与赛时要求不同。改扩建工程设计人员独具匠心巧妙的在屋脊处增设了两排用于自然采光和通风的电动开启天窗,并在室内设置遮阳帘布。在奥运比赛期间拉开遮阳帘布,可完全避免自然光对于比赛带来的不利影响。而在赛后,打开遮阳帘布,可最大幅度的引入屋顶自然光,从而很好地改善白天场馆内昏暗沉闷的气氛,并大大减少人工照明的需要。游泳馆水汽较多最需要的就是通风和排风,在春、夏、秋三个季节,通过开启屋脊天窗,可将馆内污浊的热空气大量排出。设计人员幽默的说,“这样的设计使比赛大厅睁开了眼睛看到了天光,呼吸到了室外的新鲜空气。”

视频

英东游泳馆 相关视频

中央电视台对北京达尼利华设计并供货安装的英东游泳馆的报道
英东游泳馆小视频健身日,免费开放一天。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