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苦葛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苦葛

来自 植物智 的图片

中文名:苦葛

学 名:Pueraria peduncularis

(Grah. ex Benth.) Benth.

别 称:云南葛藤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 纲:原始花被亚纲

目:蔷薇目

亚 目:蔷薇亚目

科:豆科

亚 科:蝶形花亚科

族:菜豆族

亚 族:大豆亚族

属:葛属

种:苦葛

命名者及年代:(Grah. ex

Benth.) Benth.,1865

苦葛(kǔ gé),学名:Pueraria peduncularis (Grah. ex Benth.) Benth.,俗名:红苦葛、白苦葛、云南葛藤,异名:Pueraria yunnanensis Neustanthus peduncularis Derris bonatiana Pueraria peduncularis var. violacea ,是豆科葛属植物,缠绕草本,各部被疏或密的粗硬毛。羽状复叶具3小叶;托叶基着,披针形,早落;小托叶小,刚毛状。总状花序长20-40厘米,纤细,苞片和小苞片早落。迹果线形,长5-8厘米,宽6-8毫米,直,光亮,果瓣近纸质,近无毛或疏被柔毛。花期8月,果期10月。 分布于中国、尼泊尔克什米尔地区、印度缅甸;在中国分布于西藏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生于荒地、杂木林中。 苦葛各部位营养成分差异较大,叶和嫩尖的粗蛋白质含量较高,而茎叶粗纤维含量较高,尤其是结实以后,其采食率适口性均差,应提前至开花期刈割或放牧,或者叶嫩枝和茎分开利用较合理。苦葛茎皮纤维可制葛麻,可搓绳,可精制成衣服,茎可供编织藤器、根茎可药用。 [1]

苦葛形态特征

苦葛是 缠绕草本,各部被疏或密的粗硬毛。羽状复叶具3小叶;托叶基着,披针形,早落;小托叶小,刚毛状;小叶卵形或斜卵形,长5-12厘米,宽3-8厘米,全缘,先端渐尖,基部急尖至截平,两面均被粗硬毛,稀可上面无毛;叶柄长4-12厘米。

总状花序长20-40厘米,纤细,苞片和小苞片早落;花白色,3-5朵簇生于花序轴的节上;花梗纤细,长2-6毫米,萼钟状,长5毫米,被长柔毛,上方的裂片极宽,下方的稍急尖,较管为短;

花冠长约1.4厘米,旗瓣倒卵形,基部渐狭,具2个狭耳,无痂状体,翼瓣稍比龙骨瓣长,龙骨瓣顶端内弯扩大,无喙,颜色较深;对旗瓣的1枚雄蕊稍宽,和其他的雄蕊紧贴但不连合。

迹果线形,长5-8厘米,宽6-8毫米,直,光亮,果瓣近纸质,近无毛或疏被柔毛。花期8月,果期10月。 种子3-8粒,肾形,种脐明显,褐色,千粒重8.1克,硬实率40-50%。

苦葛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300-3200米的山坡草地、林下旷野。在中国云南生长于海拔1100-3500米的荒地、杂木林中;在四川生长于海拔1000-2100米的山沟谷地、灌木林中。适应性较强,能耐寒,抗旱,在石灰岩山地生长良好,最适宜温暖湿润气候。土质较深厚的灌丛中生长迅速,能很快形成覆面。

苦葛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尼泊尔、克什米尔地区、印度及缅甸;在中国分布于西藏、云南(维西、香格里拉、兰坪、丽江、大理、鹤庆、漾濞、通海、大姚、楚雄、双柏、武定、嵩明、元江、江川、禄劝、峨山、砚山、麻栗坡、文山、西畴、绿春、景东、墨江、西盟、西双版纳、潞西、腾冲)、四川(雅安、凉山、阿坝等)、贵州(威宁、兴义、花溪等)、广西。

苦葛主要价值

牧草:苦葛各部位营养成分差异较大,叶和嫩尖的粗蛋白质含量较高,而茎叶粗纤维含量较高,尤其是结实以后,其采食率适口性均差,应提前至开花期刈割或放牧,或者叶嫩枝和茎分开利用较合理。苦葛对牛羊适口性均好,每年可放牧2-3次,温暖季节雨水调匀,可隔1.5-2个月放牧1次。每年每公顷可刈割鲜草60-75吨,折干草20-25吨。每公顷可收种子0.75吨。

经济:苦葛茎皮纤维可制葛麻,可搓绳,可精制成衣服,茎可供编织藤器、根茎可药用。

生态:它是退耕还林还草的首选植物。还可用于在江、河、池塘、堤岸、冲刷沟壁、公路(铁路)沿线等保持水土绿化、美化。

参考来源

  1. 苦葛, 植物智,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