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苏门达腊岛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苏门答腊岛

来自 携程旅行 的图片

本名 苏门答腊岛

外文名 Sumatra Island

别 名 黄金岛

所属地区 印度尼西亚

地理位置 印度尼西亚西部

面 积 470000 km²

下辖地区 十个省

气候条件 热带雨林气候

人口数量 5018 万

苏门答腊岛(Sumatra Island)是东南亚印度尼西亚西部的一个大型岛屿。面积47万平方公里,是世界第六大岛屿,也是印度尼西亚所独立拥有的最大的岛屿。人口5018万,是印尼人口第二多的岛屿。属于热带雨林气候[1]

简介

位于赤道之上,是大巽他群岛四个主要岛屿之一。东北隔马六甲海峡马来半岛相望,西濒印度洋,东临中国南海,东南隔巽他海峡爪哇岛相望,北面为安达曼群岛

苏门答腊岛古名为Suvara Dvipa(梵语:黄金岛屿),在中国古代文献中称为金洲,因自古以来苏门答腊岛山区盛产黄金。16世纪时,其“黄金岛”之名声曾吸引不少葡萄牙探险家远赴苏门答腊岛寻金。

名称来源

关于苏门答腊岛名称来源有两种说法:一说岛名来源于梵文SamudraDvipa,samudra意为“海”,dvipa意为“岛屿”,故苏门答腊古时曾叫苏瓦纳布米(Sumutrabhumi),意为“光辉绮丽的乡土”,这个名字的同义词即苏门答腊布米(Sumutrabhumi),苏门答腊即从苏门答腊布米演变而来。

苏门答腊古称安达拉斯,此名源于阿拉伯语。数百年前,该岛广为种植橡胶树,人们便把它别称为“帕齐亚”,印尼语意即“橡胶岛”。印度尼西亚独立后,该岛又赢得“希望之岛”的美称。苏门答腊岛印尼语写作Sumatera,英语习惯拼作Sumatra。

关于苏门答腊这一名称中国古籍很早便有记载,以《元史·世祖纪》著录最早。其中记述了至元十九年(1282年)苏木都刺国遣使来朝。苏木都刺即是中国史籍中对该岛的最早译名,在《元史》中又译作速木都刺。明王朝在此地设置过旧港宣慰司,嗣后它的名字屡屡见于中国的正史和其中多种典籍中,只是译名不甚统一而已,到了清朝改译名为苏门答腊,近代图书就沿袭这一译名。

地形

苏门答腊岛呈西北—东南走向,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西部巴里散山脉(Barisan Mountains)和东部的低地平原。而西部沿海平原过于狭窄。

西半部的巴里散山脉是青藏高原新生代山脉的连续,呈西北—东南走向,绵亘1600千米,纵贯全岛。有90余座火山,其中最高峰为葛林芝峰(Mount Kerinci),海拔达3800米。由于火山灰的影响,部分地区土地肥沃,利于农业。湖泊遍布,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山脉北部的多巴湖,面积1140平方公里,它是印尼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火山湖。

山脉以东,强大的河流把淤泥带到下游,形成了辽阔的冲积平原,遍布沼泽,南宽北窄,最宽处100千米以上。虽然东部平原地区宜耕土地少,对农业不利,但其对印尼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可低估,因为“地上出产油,地下也出产油”:棕榈油和石油。

河流

河流众多,主要有穆西河、巴唐哈里河、英德拉吉里河、甘巴河等,多能通航。当中以巴唐哈里河最长,可通航480千米。

海岸

苏门答腊岛虽然海岸线很长,但西部沿岸缺乏天然良港。原因是经常受到“印度洋拍岸浪”的袭击。一种高高卷起的拍岸浪呈一长排或两排、三排向岸上推进,其力量极大,可以把渔船举至浪巅,然后翻转倒下。由于“印度洋拍岸浪”现象的存在,致使苏门答腊西海岸几乎无天然良港。

气候

苏门答腊岛有赤道穿过,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有明显干湿两季)。由于常年高温多雨,各地温差不大,降雨则有明显差异。西海岸年降水量3000毫米,山区可达4500-6000毫米;山脉东坡至沿海平原年降水量2000-3000毫米,岛的南北两端年降水量1500-1700毫米。

生物资源

苏门答腊岛占据着印度尼西亚国家领土的1/4。这里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生物宝库。岛上仅仅哺乳类动物就有176种之多。除此之外还有众多的爬行类,两栖类动物。岛上的动物包括猩猩、各种猿类、象、貘、虎、两角耸立的苏门答腊犀牛、长臂猿、树鼩、飞狐猴、野猪和灵猫类。岛上3座国家公园(勒塞山〔Leuser〕、葛林芝-塞布拉〔Kerinci Seblat〕和南巴里桑山〔Bukit Barisan Selatan〕)于2004年一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为世界遗产保护区。随着人类在当地雨林中活动的增多,生物资源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威胁,猩猩不到5000只,而根据印尼野生动物保护基金会的统计,在2001年,苏门答腊犀牛只有132头了。苏门答腊的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希望苏门答腊岛这座天然的生物宝库能够保持它的原貌。

苏门答腊岛的大部分地区被被热带森林覆盖,属热带雨林带。除高地外,苏门答腊气候炎热且极为潮湿,植被有苏门答腊松、南洋松(Pinus merkusii)、大王花(Rafflesia arnoldii)、香桃木、竹、杜鹃花、兰花、棕榈树、栎树、栗树、乌木、铁木、樟树、檀香木及多种可用来制作橡胶的树种。这些森林曾经是宝贵动植物(红毛猩猩、老虎、貘、Rafflesia等)的栖息地。各类热带植物覆盖全境,到处生机盎然。交叠错落的山脉被原始森林淹没,波平如明镜的河流被高大挺拔的椰树簇拥,无论是城市、乡村、田野、道路都浸润在绿色的海洋中。而绿色的海洋和蔚蓝的天空构成一幅和谐美丽的风情画卷,成为苏门答腊亘古不变的亮丽景观,给旅游者留下深刻印象。不幸的是,印尼当局的贪污风气和非法森林开发使得这些原始森林面临毁灭的危险。连所谓的“保护区”也遭到砍伐。

2004年底,由苏门答腊岛引发了印度洋大海啸。

2010年10月25日,印尼苏门答腊岛发生7.2级强烈地震,接着又引发了巨大的海啸。

2012年4月11日16:38,北苏门答腊西海岸发生里氏8.9级地震。震源深度33千米。

2019年3月12日00时34分,苏门答腊岛北部(北纬1.10度,东经98.75度)发生5.3级地震,震源深度80千米。

2020年8月22日,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20年8月22日8时39分在印尼苏门答腊岛南部海域(南纬4.14度,东经100.84度)发生5.5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火山爆发

2012年9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默拉皮火山喷发,大量火山灰被喷射至火山口以西1.5公里处。

社会经济

苏门答腊岛有约5018万人,是世界上人口第5多的岛屿,人口密度不高(123人/㎞²),人口稠密的地区包括北苏门答腊、以及西苏门答腊的中央高地,最大的市区集中在巨港棉兰

苏门答腊大部分人信奉伊斯兰教,但巴塔克人(batak ,800多万人)大部分信奉基督教,除此之外,也有少数印度教徒、佛教徒天主教徒等。

参考来源

  1. 苏门答腊岛, 马蜂窝,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