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花园口决堤事件」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未顯示同一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6 次修訂)
行 1: 行 1:
[[File:花园口决堤事件1.jpg|350px|缩略图|右|<big>花园口 决堤事件</big>[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0821/c2696850096b400bb655e07beb17f2b1.jpeg 原图链接][https://www.sohu.com/a/166292560_666523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
[[File:花园口决堤事件1.jpg|350px|缩略图|右|<big>花园口 大坝</big>[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0821/c2696850096b400bb655e07beb17f2b1.jpeg 原图链接][https://www.sohu.com/a/166292560_666523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花园口决堤事件(黄河大决口)发生于中国抗日战争初期的1938年6月9日。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利用黄河伏汛期间而战略性毁堤的事件,进行焦土政策,试图阻止日军沿黄河西进。该事件造成平汉铁路东侧区域洪水泛滥。
+
''' 花园口决堤事件''' (黄河大决口)发生于中国[[ 抗日战争]] 初期的1938年6月9日。[[ 中华民国国民政府]] 利用[[ 黄河]] 伏汛期间而战略性毁堤的事件,进行[[ 焦土政策]] ,试图阻止日军沿黄河西进。该事件造成[[ 平汉铁路]] 东侧区域洪水泛滥。
  
 
==背景==
 
==背景==
  
1935年8月,德国军事顾问团总顾问法肯森豪将军提交《中国抗日战备建议书》,其中提及“最后的战线为黄河,宜作“有计划”之人工泛滥,增厚其防御力。”[1]
+
1935年8月,[[ 德国]] 军事顾问团总顾问[[ 法肯森豪]] 将军提交《中国抗日战备建议书》,其中提及“最后的战线为黄河,宜作“有计划”之人工泛滥,增厚其防御力。”
  
1938年4月6日,日军自台儿庄撤退。7日,日军下达挥师徐州的作战命令,预定四月下旬开始。
+
1938年4月6日,日军自[[ 台儿庄 区|台儿庄]] 撤退。7日,日军下达挥师[[ 徐州]] 的作战命令,预定四月下旬开始。
  
1938年4月13日,由陈果夫与白崇禧提出在河南武陟县的沁河口附近决黄河北堤。5月日军拿下徐州进而沿陇海铁路西进。
+
1938年4月13日,由[[ 陈果夫]] [[ 白崇禧]] 提出在[[ 河南]][[ 武陟县]] 的沁河口附近决黄河北堤。5月日军拿下徐州进而沿[[ 陇海铁路]] 西进。
  
1938年6月1日,兰封会战结束,日军进占兰封与开封。若日军继续前进拿下郑州并沿平汉路南下则国民革命军将无险可守,日军只需7到12天就能拿下武汉,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不得不执行陈果夫与白崇禧提出的黄河决堤。但因事前缺乏计划,因此声称为“日军轰炸” 。[2]:437
+
1938年6月1日,[[ 兰封会战]] 结束,日军进占[[ 兰封]] [[开封]]<ref>[http://dy.163.com/v2/article/detail/ETLBF49905444QLL.html 1938年日寇炮兵、井上、工兵部队,侵入河南濮县, 开封 ,兰封等地],网易,2019-11-10</ref> 。若日军继续前进拿下[[ 郑州]] 并沿平汉路南下则[[ 国民革命军]] 将无险可守,日军只需7到12天就能拿下[[ 武汉]]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不得不执行陈果夫与白崇禧提出的黄河决堤。但因事前缺乏计划,因此声称为“日军轰炸”。
  
 
==经过==
 
==经过==
  
蒋中正见形势不利,电示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程潜核办。6月6日,新编第八师师长蒋在珍建议在花园口决口。7日,利用炸药[3] 在河南郑县(今郑州市)附近的花园口黄河南岸的堤防炸毁以造成决堤,使黄河改道南流,入贾鲁河和颍河,夺淮入海。花园口堤防于1946年抗战结束后,经过修补回到决堤前旧河道出海。
+
[[蒋介石| 蒋中正]] 见形势不利,电示第一战区司令长官[[ 程潜]] 核办。6月6日,新编第八师师长[[ 蒋在珍]] 建议在[[ 花园口]] 决口。7日,利用炸药在河南郑县(今郑州市)附近的花园口黄河南岸的堤防炸毁以造成决堤,使黄河改道南流,入[[ 贾鲁河]] [[ 颍河]] ,夺淮入海。花园口堤防于1946年抗战结束后,经过修补回到决堤前旧河道出海。
  
 这一事件发生之后,国民政府对外宣称是日军战机轰炸所致,但有不少民间媒体提出质疑。弗兰克·卡普拉拍摄的战争纪录片《我们为何而战》系列(Why We Fight)的第六集《中国之役》(1944年)(The Battle of China)指出是由中方决堤。随着当事人和亲历者的回忆资料陆续面世,以及日本政府和中华民国政府军事档案的公开,事件逐渐明朗。
+
 这一事件发生之后,国民政府对外宣称是日军战机轰炸所致,但有不少民间媒体提出质疑。[[ 弗兰克·卡普拉]] 拍摄的战争纪录片《[[ 我们为何而战]] 》系列(Why We Fight)的第六集《中国之役》<ref>[https://v.qq.com/x/page/w0153f1f4se.html 我们为何而战第6集中国之战],腾讯视频,2015-12-18</ref>(1944年)(The Battle of China)指出是由中方决堤。随着当事人和亲历者的回忆资料陆续面世,以及日本政府和[[ 中华民国政府]] 军事档案的公开,事件逐渐明朗。
  
 
==撤离与补偿==
 
==撤离与补偿==
  
 决堤执行前,国民政府有先通知掘口附近民众撤离并发放每人5元的“逃荒费”,而郑州当地专员也催促民众撤离[4][5] 。掘口附近的百姓大多搬迁,但黄河当时为枯水期,所以民众多有不愿离开家园的记录,以致后来伤亡人数过多,洪泛区面积巨大,涵盖河南、安徽以及江苏三省部分地区,受灾百姓众多。
+
 决堤执行前,国民政府有先通知掘口附近民众撤离并发放每人5元的“逃荒费”,而郑州当地专员也催促民众撤离。掘口附近的百姓大多搬迁,但黄河当时为枯水期,所以民众多有不愿离开家园的记录,以致后来伤亡人数过多,洪泛区面积巨大,涵盖河南、[[ 安徽]] 以及江苏三省部分地区,受灾百姓众多。
  
 
==中国文学作品==
 
==中国文学作品==
行 28: 行 28:
  
 
*冯金堂《黄水传》(河南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
 
*冯金堂《黄水传》(河南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
*李准 《黄河东流去》 (北京出版社,1985年版)
+
 
*梅桑榆 《花园口决堤前后》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年版)
+
*李准 《[[ 黄河东流去]] 》 (北京出版社,1985年版)
*邢军纪 《黄河大决口》 (解放军出版社,1996年版)
+
 
*冯伊湄 《未完成的画》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
+
*[[ 梅桑榆]] 《花园口决堤前后》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年版)
*邓贤 《黄河殇:1938·花园口》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第1版)
+
 
 +
*[[ 邢军纪]] 《黄河大决口》 (解放军出版社,1996年版)
 +
 
 +
*[[ 冯伊湄]] 《未完成的画》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
 +
 
 +
*[[ 邓贤]] [[ 黄河殇:1938·花园口]] 》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第1版)
  
 
==视频==
 
==视频==
行 40: 行 45:
 
<center> 珍贵影像抗日战争1938年花园口决堤黄泛区灾情 </center>
 
<center> 珍贵影像抗日战争1938年花园口决堤黄泛区灾情 </center>
 
<center>{{#iDisplay:s0651skxnyh|560|390|qq}}</center>
 
<center>{{#iDisplay:s0651skxnyh|560|390|qq}}</center>
 +
 +
==参考文献==
 +
 +
[[Category:亞洲軍政事件]]

於 2020年2月23日 (日) 19:01 的最新修訂

花園口決堤事件(黃河大決口)發生於中國抗日戰爭初期的1938年6月9日。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利用黃河伏汛期間而戰略性毀堤的事件,進行焦土政策,試圖阻止日軍沿黃河西進。該事件造成平漢鐵路東側區域洪水泛濫。

背景

1935年8月,德國軍事顧問團總顧問法肯森豪將軍提交《中國抗日戰備建議書》,其中提及「最後的戰線為黃河,宜作「有計劃」之人工泛濫,增厚其防禦力。」

1938年4月6日,日軍自台兒莊撤退。7日,日軍下達揮師徐州的作戰命令,預定四月下旬開始。

1938年4月13日,由陳果夫白崇禧提出在河南武陟縣的沁河口附近決黃河北堤。5月日軍拿下徐州進而沿隴海鐵路西進。

1938年6月1日,蘭封會戰結束,日軍進占蘭封開封[1]。若日軍繼續前進拿下鄭州並沿平漢路南下則國民革命軍將無險可守,日軍只需7到12天就能拿下武漢,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不得不執行陳果夫與白崇禧提出的黃河決堤。但因事前缺乏計劃,因此聲稱為「日軍轟炸」。

經過

蔣中正見形勢不利,電示第一戰區司令長官程潛核辦。6月6日,新編第八師師長蔣在珍建議在花園口決口。7日,利用炸藥在河南鄭縣(今鄭州市)附近的花園口黃河南岸的堤防炸毀以造成決堤,使黃河改道南流,入賈魯河潁河,奪淮入海。花園口堤防於1946年抗戰結束後,經過修補回到決堤前舊河道出海。

這一事件發生之後,國民政府對外宣稱是日軍戰機轟炸所致,但有不少民間媒體提出質疑。弗蘭克·卡普拉拍攝的戰爭紀錄片《我們為何而戰》系列(Why We Fight)的第六集《中國之役》[2](1944年)(The Battle of China)指出是由中方決堤。隨着當事人和親歷者的回憶資料陸續面世,以及日本政府和中華民國政府軍事檔案的公開,事件逐漸明朗。

撤離與補償

決堤執行前,國民政府有先通知掘口附近民眾撤離並發放每人5元的「逃荒費」,而鄭州當地專員也催促民眾撤離。掘口附近的百姓大多搬遷,但黃河當時為枯水期,所以民眾多有不願離開家園的記錄,以致後來傷亡人數過多,洪泛區面積巨大,涵蓋河南、安徽以及江蘇三省部分地區,受災百姓眾多。

中國文學作品

花園口決堤後,中國文學藝術界的諸位作家均以花園口決堤及其後續的黃泛區這一題材產出多部作品。

  • 馮金堂《黃水傳》(河南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
  • 梅桑榆 《花園口決堤前後》 (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2年版)
  • 邢軍紀 《黃河大決口》 (解放軍出版社,1996年版)
  • 馮伊湄 《未完成的畫》 (人民文學出版社,1978年版)

視頻

花園口決堤事件相關視頻

桐梓抗戰時期五大未解之謎:花園口決堤事件
珍貴影像抗日戰爭1938年花園口決堤黃泛區災情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