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艺术的审美实质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艺术的审美实质》,文艺学专著。亚·伊·布罗夫著,苏联艺术出版社1956年出版。中译本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出版,高叔眉、冯申译。

本书收编于《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

内容简介

本书除“关于问题的提法”和结束语外,共分5章,中译本18.6万字。5章分别为:艺术的形式根源和美学中的庸俗化倾向;艺术的特殊对象和艺术内容;艺术思维的特点及其客观制约性;艺术和美、审美的实质;艺术的特殊职能。在本书中,作者首次提出了艺术具有特殊对象,它的本质是审美。他激烈地指责以往以Г.涅陀希文和А.索波列夫等人为代表的苏联美学界普遍承认的艺术是以形象形式反映生活的特殊社会意识形态这一基本观点,认为这种把艺术实质仅仅归结为表现形式的理论根本不可能探寻到艺术的本质特征。以马克思早期著作中关于“人的对象化”和“自然的人化”的论点为理论根据,论证了艺术的特殊对象就是人的生活,即活生生的人的性格,以及人的本质力量在自然中的对象化。从艺术的特殊对象出发,论证了艺术的本质是审美。认为,美是特殊品质的真理,即关于人的完满的、完整的生活的真理,美要求着生活理想最大限度地符合生活本身的客观趋势。美是主客观的统一,而人的生活就是绝对的审美对象。因此,得出结论说绝对的审美对象与艺术特殊对象两者是同一的。艺术与审美具有同一客观基础。所以,不仅艺术的形式,而且其全部本质也应该规定为审美的。

本书是苏联美学界1956—1966年就审美本质问题展开讨论的导火线之一,是“艺术审美本性”论的代表作之一,在50、60年代苏联美学的发展中起过重要推动作用,给作者带来很大声誉,被认为是苏联美学艺术理论由着重研究艺术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共同性、共同规律转向研究艺术的特殊性、特殊规律,从而打破苏联美学中占统治地位的“教条主义、庸俗社会学”的束缚的先驱。这是标志苏联美学界对待艺术的审美特点的态度有了急剧转变的一部著作。

作者介绍

亚·伊·布罗夫(А.И. Буров),苏联美学家,苏联教育科学院艺术教育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另有《美学:问题和争论》等著作。

相关信息

《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为书籍文献[1]的综合性、科学性和知识性的工具书。选收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综合性科学、社会和人文科学、文学艺术的各个学科,以及宗教的名著和重要典籍。收书以专著为主,少数是全集、选集,以及在科学上有开创性的论文[2],公认的有很高价值的单篇文学作品。以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为主要对象。

视频

艺术的审美实质 相关视频

当代女雕塑家姜杰:当你想提升艺术审美时,究竟该看些什么?
中国艺术的审美过程由直观到玄观

参考文献

  1. 文献的概念,豆丁网,2008-11-13
  2. 著作与论文的优势对比,新浪博客,2011-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