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舒国滢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舒国滢
出生 1962年
国籍 中国
职业 法学家

舒国滢教授,男,1962年5月出生于湖北省随县(现随州市)。1979年入北京政法学院(现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系学习法律,1986年毕业并获法学硕士学位。同年留校法律系法理学教研室工作。1993-1994年获中国政府奖学金赴德国哥廷根大学进修法哲学和法社会学。1995年首批入选“北京市跨世纪理论人才百人工程”。现任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法理学研究所所长。研究领域为:法理学/法哲学,法学方-,法美学。精通英语和德语。

舒国滢教授长期担任中国政法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的授课工作,先后讲授《法理学》、《法哲学与法社会学》、《西方法学名著选读》、《现当代西方法学专题研究》、《法学方-》等课程,培养法学理论硕士研究生15人,招收博士研究生5名。其采用讲授与研讨相结合的授课模式,授课内容深入浅出、高屋建瓴,深受学生爱戴。2002年5月中国政法大学五十周年校庆期间,经过学生评选和学校遴选,其分别获得“最受学生欢迎的青年教师”称号和“优秀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称号。

舒国滢教授长期担任中国政法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的授课工作,先后讲授《法理学》、《法哲学与法社会学》、《西方法学名著选读》、《现当代西方法学专题研究》、《法学方-》等课程,培养法学理论硕士研究生15人,招收博士研究生5名。其采用讲授与研讨相结合的授课模式,授课内容深入浅出、高屋建瓴,深受学生爱戴。2002年5月中国政法大学五十周年校庆期间,经过学生评选和学校遴选,其分别获得“最受学生欢迎的青年教师”称号和“优秀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称号。

舒国滢教授在法学研究领域著述丰富。其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等国内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出版个人专著、译著4部,与人合著论著5部,主编大学法科教材10余种,承担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重点课题、教育部“十五”规划课题等部级研究项目4项,国际合作项目2项,经费超过100万元(人民币)。参与组织创办《法哲学与法社会论丛》(1997年),组织《当代德国法学名著丛书》、《西方法哲学文库》等大型翻译工程。

舒国滢教授通晓英语和德语,与国际上一些知名的法理学家(如英国约翰·菲尼斯德国罗伯特·阿列克西日本铃木敬夫)素有交际。其治学严谨、追求创新,注重文字表述的简洁优美,自成一家风格。1995年发表《战后德国法哲学的发展路向》,填补国内该项研究空白,得部级科研一、二等奖励多项。1999年发表《从司法的广场化到司法的剧场化》,2000年出版文集《在法律的边缘》,2001年发表《从美学的观点看法律》,充分展现了在法哲学、法美学研究上的才华,报章多篇书评称赞其文字及思考“空灵”、“隽永”、“雄浑”、“飘逸”。

自2001年起,舒国滢教授开始翻译德国当代法学理论,尤其是在介译拉德布鲁赫著作及其相关研究方面用力最勤,相继移译出版拉德布鲁赫的《法律智慧警句集》(2001年)和考夫曼的《拉德布鲁赫传》(2004年),受到日本学者关注。他在法律论证理论和法学方-方面的研究也用心投力,2002年翻译出版德国当代法哲学家罗伯特?阿列克西的《法律论证理论》,填补了德语法学文献翻译上的多项空白。被铃木敬夫教授誉为中国目前“拉德布鲁赫翻译第一人”。[1]


人物履历

1962年出生,随县小林镇人。

1979年入北京政法学院(现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系学习。

1986年毕业并获法学硕士学位。同年留校在法律系法理学教研室工作。

1993年至1994年获中国政府奖学金赴德国哥廷根大学进修法哲学和法社会学。

1994年被聘为副教授。

1995年首批入选“北京市跨世纪理论人才百人工程”。

1999年被聘为教授。

2002年获中国政法大学“最受学生欢迎的青年教师”、“优秀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称号。

现任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法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法理学研究所所长。[2]

社会职务

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理事

比较法研究会理事

外交学院兼职教授

主讲课程

法理学

法哲学与法社会学

法学方法论

代表作品

《古斯塔夫·拉德布鲁赫传》(译著)   

《法律论证理论》(译著)

教材与专著

《法理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版

《法理学》(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司法考试大纲》,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法律硕士联考考试指南》(修订版),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法律基础》(修订版),北京出版社,2003年版

《国际人权法教程》(教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论文

《走出"明希豪森困境" --罗伯特·阿列克西 <法律论证理论>述评》, 中国书评,2006年第五辑

《在历史丛林中行进的中国法理学》,政法论坛,2005年第1期

《从方法论看抽象法学理论的发展》,浙江社会科学,2004年10月

《寻求法治的技术之路》,法治日报,2003年3月

《法治与人类形象》,法制时报,2002年10月

《律师之心性》,时事出版社,2002年10月

《法律职业呼唤法治学》,人民法院报,2002年4月

《从司法的广场化到司法的剧场化》,律师文摘,2002年1月[3]


参考资料

  1. 舒国滢博雅人物网
  2. [转载舒国滢著作目录]新浪博客--weiguo_999的博客2014-02-08
  3. 舒国滢教授法通法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