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至青春(王菲)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王菲
图片来自网易网

至青春是一首由王非演唱歌,李樯作词、窦鹏作曲,收录在专辑《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

歌曲歌词

他不羁的脸像天色将晚

她洗过的发像心中火焰

短暂的狂欢以为一生绵延

漫长的告别是青春盛宴[1]

我冬夜的手像滚烫的誓言

你闪烁的眼像脆弱的信念

贪恋的岁月被无情偿还

骄纵的心性已烟消云散

疯了 累了 痛了

人间喜剧

笑了 叫了 走了

青春离奇

良辰美景奈何天

为谁辛苦为谁甜

这年华青涩逝去

却别有洞天

良辰美景奈何天

为谁辛苦为谁甜

这年华青涩逝去

明白了时间

疯了 累了 痛了

人间喜剧

笑了 叫了 走了

青春离奇

歌手简介

个人简介

1987年底,王菲由北京到香港定居,经朋友介绍拜戴思聪为师

学习唱歌。1989年,她以《仍是旧句子》在香港出道。1991年

初,她惜别歌坛,远赴美国修读音乐。1992年,王菲重返乐坛

,英文名由Shirley改作Faye并推出大碟《Coming Home》

其中《容易受伤的女人》在香港乐坛走红。1994年,首次获得

十大劲歌金曲最受欢迎女歌星奖。1998年,在春晚上演唱歌曲[[

《相约1998》]]。2002年与Sony Music签约。2003-2005年,举

办菲比寻常演唱会。2005年5月,王菲的经理人陈家瑛表示:王

菲已开始“无限期休息”。王菲是首位登上美国《时代周刊》

面的华语歌手。2016年,发行歌曲《尘埃》。2018年7月20日

,王菲担任体验官的综艺节目《幻乐之城》播出。

早年经历

1975年9月1日,王菲就读于北京地坛小学,1980年北京市东

直门中学,虽然拥有音乐天赋,但曾是煤矿文工团女高音的母亲

夏桂影一开始却并不同意王菲走上音乐路,母亲不许她加任何表

演,但这并不妨碍自己喜欢唱歌。

王菲喜欢小学里形式多样的文艺和体育活动,被选为班上的

文艺委员,每逢节假日,她便在老师的领导下,引领着一帮同学

排节目。

王菲艺术生涯第一站是中央电视台银河少儿艺术团,1983年在

央视的六一晚会上登台独唱《大海啊故乡》 《小百灵之歌》

等歌曲。 1984年,王菲升入东直门中学,高中二年级,王菲就出版了她的第

一张专辑《风从那里来》。尽管是翻唱及模仿邓丽君的作品

,但是受到了很多的好评,以至于后来很快又有了《迷人小姐》

《邓丽君故乡情》等后续作品。

1987年,18岁的王菲放弃厦门大学生物系的录取跟随父亲移居香港

,并拜师香港“音乐教父”戴思聪学习声乐。他让王菲参加了当

时由唱片公司举办的唱歌比赛,并让失利的王菲懂得仅会唱歌还

不行。不久后,王菲签约“新艺宝”,但发了三张唱片也没能大

红,这对歌手和经纪公司来说都是个打击。于是,戴思聪给王菲支

招,重新为她包装定位,王菲终于在第四张唱片中成功翻身。

1989年,王菲走进了位于金佰利道的录音室,也是这个时候,

王菲结识了香港音乐监制梁荣骏,并改叫艺名“王靖雯”。在经历

了北京特有的文化熏陶及摇滚营养后,王菲的出现,弥补了香港流

行乐坛普遍的文化底蕴不足。香港给了王菲开拓的视野,充足的成

长空间,而王菲给了香港人一种思想和文化层面的反差。她的歌声

中并不只是靡靡暧昧的吟唱,而是西洋流行音乐与港式文化的结

合,还有北方文化那种喜欢探寻音乐意义的追索。在香港人

眼里,这个叫“王靖雯”的女歌手,虽然声音很棒,但是打扮老

土,脾性上与本港人士格格不入,按照流行的淑女风潮来看,王

菲就是歌红人不红的代表。

社会活动

2008年5月18日,参加央视“爱的奉献”赈灾主题晚会,并演唱歌

《但愿人长久》 ;6月,前往浙江省儿童医院探望灾区儿

童 。2011年8月,前往甘孜,康定,成都等地探访措卡希望

小学的贫困儿童 。

2012年5月,参加在北京举行的嫣然天使基金慈善晚宴,共筹集善

款5460万元 ;5月27日,参加北京嫣然天使儿童医院的落成典礼

,向贫困家庭的儿童提供全额免费手术及其他方面的医疗救助 。

2013年5月,参加在香港举行的“嫣然天使基金”慈善晚宴

人物评价

在演艺职业方面:王菲可以敏锐地捕捉到流行文化的时尚元素,

因此中国香港地区以及欧美、日本流行文化对她的影响完全

可以体现在她的身上。她把比约克的形象设计搬过来,把“小红莓

”乐队的“咽音”模仿过来,在唱片封面设计上越来越大胆,用时

尚手段弥补了她与香港艺人之间的落差。就在王菲在香港获

得成功后,她又将目光转回内地。从1996年开始,王菲逐渐把她的

工作重心和生活重心放到了北京。此时,内地人对王菲的认识已

从一位北京出去的香港歌手变成了带着香港背景的内地歌手

。她身上具备香港娱乐圈打造出来的精致与时髦,音乐中也有与

内地语言文化相通的气质,在很大程度上让她比任何一位港台歌手

更容易被内地人认同(凤凰网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