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自行车上的岁月(张志兴)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自行车上的岁月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自行车上的岁月》中国当代作家张志兴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自行车上的岁月

我的工资条上,至今每月还有一项五角钱的扣款,那是我的自行车停放在小区车棚里的保管费。至少有七八年了,没有动过自行车,不知道我的自行车是否安好。也曾动过几次将它找出来的念头,但一则麻烦,二则找出来也恐怕只能交给收废品的了。那就留着吧,也许还有用,至少是个念想。

小时候长在乡下,自行车是个极其稀罕的物件,只有个别有门道的人家才有。听到一串清脆的铃声,回头一看,一位高高在上的骑车人神采飞扬地从身边疾驰而过,心里总是好生羡慕。

上初中的时候,父亲得到了一张自行车票,买了一辆飞鸽牌自行车,带链盒的。那时候,农村的自行车基本上都是不带链盒的,即所谓“加重”的,而带链盒的则是“轻便”的。父亲从一百里地之外的工厂将自行车骑了回来。我看着那新崭崭、亮闪闪的自行车,悄悄问父亲“这是咱家的?”在得到了父亲肯定的回答后,我心里乐开了花。我把自行车上上下下摸了又摸,试试铃铛,还是转铃,再用手转动脚蹬,后轮便飞转了起来。

那时的自行车,一般都要在全身缠上各色布条,以保护车漆。自行车往往被缠得花花绿绿,根本看不出本色。但是父亲到底是从城市回来,他并没有那样做,只是将车的三角架用黑色的绒布包起来,其他地方都裸露着,显得既高雅又大方。轻便车的后座本来左右各只有一根撑杆,但父亲又找来相当粗细的不锈钢管在两边各加了一根撑杆,这样轻便车就成了加重车。父亲还在车的后轴上各加了一段十公分左右的钢管,便于后座上的人搁脚。

以前,父亲回家要汽车倒火车、火车到汽车才能到,自从有了自行车,父亲便经常骑车回来。父亲那时正值壮年,再加上刚买了车的新鲜感,所以能够乐此不疲。尽管一百多里路程,而且路上要经过三道沟六面坡,并不轻松,但却少了倒车之苦,而且省了路费。

经过父亲允许,我和小伙伴们经常推着自行车去村口的打麦场上学骑车。一个人骑,两三个人在旁边扶车子。我们腿短,坐在车座上够不到脚蹬,就把腿从三脚架里伸过去骑。腿再长一点的,就跨在车梁上骑。我学动作慢,用了很长时间才勉强能在三角架里骑。但是从三角架升到车座上,却用的时间很短。学车中间,将车子摔坏是常有的事。多数情况下,只是将车头摔偏,这个我们会矫正。两手抓着车头的两端,两腿将前轮夹紧,将车头掰正就行。但常常摔到脚蹬却是个问题,眼看着脚蹬一天一天地向里弯。终于有一天,摔过之后脚蹬蹭着链盒了,我只能求助于父亲。父亲找来一把镢头,将镢把插在车架与脚蹬之间,使劲一撬,脚蹬便出来了一点。当然此后,我的车技也提高了,再没有那样摔过。

暑假里去父亲那里,遇上星期天,父亲会骑上车子带我去逛厂区所在的县城。县城离场区十里地,我坐在自行车后座上,两手抓着父亲的车座,两脚踩着父亲安装的脚蹬,一边有一搭没一搭地跟父亲说话,一边东张西望,不一会儿就到了县城。其实县城也没啥好玩的,父亲带我去吃一碗泡馍,然后又骑上车子回来了。坐在父亲的车子上,总觉得是那样的安宁,那样的温馨,走再远的路也不觉得累。

我上高中时,学校在县城,离家二十里地。虽然可以去乡政府坐汽车前往,但乡政府离家也要五里地,所以我们通常步行上学。步行可以走小路,能近几里地。每星期回家一趟,与同学边聊边走,两个来小时到家,也不觉得累。但是父亲一直惦着这事。高二的时候,父亲又买了一辆自行车。这时,买自行车已经不要票了。新买的自行车是红旗牌加重的,品牌、质量稍逊于前一辆车。父亲便把那辆飞鸽车给我骑,他自己骑红旗车。这样,我上学方便了不少。那时,学校里骑车去上学的同学还很少,校园里也没有专门给学生放自行车的地方,我就将自行车扛到三楼自己的宿舍存放。县城在沟里,从我家去县城要下一面约二里长的大坡,坡很陡。我经常骑着车子从坡上飚下去,虽然我前后闸都是紧捏着的,但在坡的中间一段根本控制不住,只能牢牢把好方向任其飞驰而下。现在想想那确实是一种冒险的行为,好在那时路上车辆很少,相对安全一些。但是回家要走上坡,就只能推着自行车一步一步向上挪了。

后来进省城上大学,过起了三点一线的生活,就基本不需要自行车了。那时的校园不大,学生骑车者极少。我只是在放假回家后骑骑那辆飞鸽车。

大学毕业后我在省城参加了工作,父亲这时也已经提前退休,他将那辆飞鸽自行车用长途汽车托运到省城,给了我。我就住在单位的家属区,与工作区一墙之隔,上班用不上自行车。但是刚出校门的时候,总是惦记着学校里的事情,那时经常骑车回学校。有时也骑车去找同城的同学玩。那时公交车还不太发达,车少,而且发车晚,收车早。有了自行车,我的行动就方便了许多,早出晚归,可以无所顾忌。

不久认识了女友,她那时在城里的一家医院当护士,经常倒班。女友也骑自行车上班。她上夜班的时候,我有时便骑上自行车和她一起去。女友上班,我便在护士办公室等她,困了打个盹。那时候年轻,也不觉得累。女友下了班,我再陪他一起回来。如果是前夜班,我便将她送回家。如果是后夜班,下班时天已经快亮了,我骑车回来并不耽误上班。两辆自行车穿行在灯火阑珊的大街小巷,那青春的身影充满了诗意。

女儿出生后,我又经常骑着自行车带女儿四处去玩。开始的时候,女儿只能坐在前横梁上,双手抓着车头。后来,女儿大一点了,就坐在了后座上,脚踩着我当年踩过的脚蹬。我一边骑着车子,一边听着女儿咿咿呀呀的话语,常常不由得想起我当年坐在父亲自行车后座上的情形。有时侯,女儿坐在横梁上,妻子坐在后座上,我们一家三口同乘一辆自行车,亲密无间地行驶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那样的时光,想一想心底都生出无限的幸福感。

我的自行车一般是放在车棚里的,但有时为了方便就放在单元楼的楼梯间。有一次,我出差几天,忘了将车存进车棚里,结果回来后车子就丢了。就是那辆飞鸽牌的链盒车,陪伴了我大约二十年的时光。二十年间,那辆车没有出现过大的毛病,车胎质量很好,打一次气能管很长时间。车子丢了,我觉得自己难以面对父亲,因为那是父亲给我的呀。好在父亲想得开,他说都二十年了,车子也该退休了。

后来我又买了一辆自行车,就是现在还存在车棚里的这辆。虽然轻巧了不少,但是总觉得不够结实、稳当。再后来路上的汽车突然增多了,骑车不安全了。再加上公交车也增多了,而且实行刷卡制,也便宜了,我就以坐公交车为主,很少骑自行车了。几年前,我也买了汽车,自行车就变得更加遥远了。

不过,近几年城市里的公共自行车在不断增加,交通秩序也在不断好展,我想哪一天我也去办一张自行车卡,骑车出行还是自在。至于我的那辆自行车,还是先在车棚里存着吧。 [1]

作者简介

张志兴,男,1968年生,陕西扶风人。西北大学哲学专业毕业。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