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腊月故事三(居仁堂主)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 腊月故事三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网

《腊月故事三》中国当代作家居仁堂主的散文。

作品欣赏

腊月故事三

过罢腊八,开始准备年货。粉条是乡下过年的必备品。腊月二十三儿熬肉馏蒸馍,粉条是少不了的。

生产队开始下粉条,位于牛屋北头的三间粉房屋就热闹起来了。 红薯粉绿豆粉粉面都是在这两间粉房屋加工而成的。靠北墙根一溜摆放的几口缸就是磨粉面用的,分别是老浆缸,二浆缸。

一九七四年,我成了囫囵劳力。生产队长安排我参加下粉条 。

我很兴奋。一则是第一次参加下粉条。二则参加下粉条的人,晌午黑了两顿饭生产队管吃粉条吃饱。

李家麻子十爷是下粉条的总指挥。我和另外三人负责和粉面。下力活。

一个口径一米多的厚壁缸放在四条腿的木架子上。

十爷过来教我们如何和粉面。他舀几瓢绿豆粉面,倒缸里用热水搅成糊状,然后再将红薯粉面倒进缸里,再倒上热水搅拦均匀,此时红薯粉很生分,有一些大大小小的颗粒。十爷让我们脱去棉袄,将袖子卷到胳膊肘以上,我们四个人围着小缸,一只手握里拳头,然后四人一起用力顺着缸沿向下杵。四个人节奏要一致,这样拳头下杵,缸里的粉面就会从中间向上,一圈向下移动。我们四个人转着圈杵着,杵着转着,一缸粉面要和近半小时,直到粉团均均匀匀没有一点颗粒,手摸上去肉奶奶的光滑,抓起来面团会往下慢慢滴淌,这才算是和好了。

磨房那口直径两米多的大铁锅里的水已经烧开了,咕嘟嘟翻着花。锅上面系一根绳子,绳子下端有一钩。 玉山小伯手持一把白铁皮做成的漏瓢。所谓漏瓢是一只带把的铁瓢,将瓢底钻出一些小指头粗的孔。与瓢把对应处上沿也钻有一小孔。

我们把和好的面缸抬过去,小伯用手挖起一大块面,装进瓢里,然后右手轻轻地在面团上拍着,瓢下面的孔中就流出粗粗的面条,随往下垂的距离慢慢变细,当落进滚水时,已变成不粗不细的粉条了。粉条入水沉底,当粉条漂上来后,有人用两根细木棍做成的大筷子将粉条捞出来,顺到锅台边滑进装有凉水的大缸里。粉条在凉水里降温后,再捞出来剪断,串在一米多长的木棍,这样一挂粉条就成功了。那边不断地和面,这边不断地拍打铁瓢下粉入锅,锅边有两人不断捞粉出缸串挂。挂好的粉条就架在牛屋前的木架子上。

中午了。饿了。没做饭。只有做好的捞面条的浇头。捞一碗刚出锅的粉条,浇上浇头,狼吞虎咽吃两碗,打个饱嗝,休息一会儿,接着再干。

经过一天的忙碌,晚上每家每户就可以分十几挂粉条。此时的粉条是粘连在一起的。晚上把粉条挂在露天,第二天湿粉条上冻结冰了。取下来,用棒棰轻轻地将冰捶开,粉条就成一根一根的。再晒干就成了过年必备的成品粉条。

每年下粉条要持续三五天时间。每家每户都会分上几十斤干粉条。

平时能够看见粉条会有少量的俗称猪娃儿蛋的小疙瘩。疙瘩里面必有一杂质。或一小片小草,或者是和面时粘掉的汗毛。真的。

现在下粉条都是机械化了。不用再费劲地和面。在热腾的水锅台边上吃苦受罪了。而且一年四季可以生产。


[1]

作者简介

刘文俊。一九五六年生人,文学爱好者。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南阳市作家协会会员。珠海作协会员。

参考资料

  1. [中国作家网 (chinawriter.com.cn)中国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