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胡石清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胡石清(1900年-1981年10月19日),字润溪,冠夫姓,河南罗山县人,基督教新教教徒。

天主教和东正教所认可的圣人是不同的。认可不同圣人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东西教会大分裂[1],或与地方因素有关。在教父时期,有些人在某地区被奉为圣人,故只有该地区的敬奉(敬礼)。一般来说,只有《圣经》提及的人物(如耶稣的门徒[2]和极少数知名人物)才会受到普世基督徒的敬奉。

简介

石清为河南罗山人,毕业于燕京大学。她与母亲都是独身女,因此继承了清末时当官吏的外祖父的庞大遗产。

抗战初期,石清在开封担任省会第三小学校长,开封被日军攻陷前夕,率领一百廿多位女青年,在河南展开战地服务工作。长沙会战,妇女牺牲很多,当局认命战地工作的妇女调往后方。石清就沿陇海铁路前往甘肃兰州,沿途看到儿童流离失所,就在兰州时收容了一千二百多个小孩,1939年建立西北慈幼院。

政府号召青年从军时,由慈幼院培植出来的青年,有三百多人参加中国青年军。如潘明五就是石清在河南收容几百位战区难童之一,日后成为装甲兵军官,为韩国驻华大使崔用德的女婿。

石清到台后任光复大陆设计研究委员会委员。

1957年秋,石清邀请孙维德、张徽仪、董尚勇、丑志琦等九位为发起人,向政府申请筹办育幼院,于次年春于台北市设立义光育幼院。原先不知名字的院童,男生的中间名会取作“义”、女生中间名取作“光”。初定收养婴儿卅名,可是石清越收越多。为了筹钱,在美国官员W. C. Haraldson妻子等人协助下,由《英文中国邮报》将育幼院里的每个院童照片登出,呼吁读者同情领养。

义光育幼院最早在安东街、后搬至温州街,又至水源路。1963年5月4日,新院舍落成,住进三百二十一位院童。1965年1月7日,石清对《联合报》记者李勇说,院童已三百五十多人,平均每月每人要用新台币四百到五百元,扣除政府与教会补助,每月她要倒贴四、五万,她祖传宝物已卖了两百多万,像作御史夫人外祖母的凤冠霞帔卖了二十几万,板桥的楼房向抵押十万、温州街的住宅押了八万,还是欠了台湾银行近六十万,目前叫女儿变买唐伯虎画三只老虎的古画,想在美国卖五千元美金。当年圣诞夜时,育幼院已住进四百零八位院童,使得六十五岁的石院长,费尽唇舌向罗斯福路百货店赊账买耶诞礼物。

1966年12月报导时,已到四百五十一位。光烧洗澡水,就需三百台斤煤。院所请六十人去管理。每月需十七万元,但固定收入仅十三万元。

义光育幼院最多有六百多人。

视频

胡石清 相关视频

《耶路撒冷三千年》: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宗教圣地?
两大基督宗教融合—天主教和东正教合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