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肛提肌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肛提肌

为一对四边形薄扁肌,起于耻骨后面与坐骨棘之间的肛提肌腱弓,纤维行向内下,止于会阴中心腱、直肠壁、尾骨和肛尾韧带,左右联合成漏斗状。

基本信息

  • 中文名:肛提肌
  • 外文名:levator ani
  • 组成:髂骨尾骨肌
  • 耻骨直肠肌:耻骨尾肌  
  • 分布:左右对称性排列,中线连合

形态

按其纤维起止和排列可分为四部分:

①前部肌束夹持前列腺尖的两侧,为前列腺提肌levatorprostatae(男);或夹持尿道及阴道两侧,为耻骨阴道肌pubovaginalis(女);

②起自耻骨盆面的肌束位于其他部分的上方,后行绕过直肠肛管交界处两侧和后方,与对侧肌纤维连接,构成"U”形泮,为耻骨直肠肌puborectalis,它可拉直肠肛管交界处向前,有肛门括约肌的作用;

③起自肛提肌腱弓中份、后份和坐骨棘盆面的为耻尾肌pubococcygeus和④髂尾肌iliococcygeus,都止于尾骨侧缘及肛尾韧带,有固定直肠的作用。

(由耻尾肌、髂尾肌和坐尾肌组成。)是宽而薄的肌束,上面盖有盆膈上筋膜,下面附有盆膈下筋膜,左右两侧肛提肌连合成漏斗状,形成盆膈,封闭骨盆下口的大部分,承托盆腔脏器,并将骨盆直肠间隙与坐骨直肠间隙分隔。此肌是随意肌。受阴部神经丛、肛门神经及会阴神经的分支支配。肛提肌是由髂骨尾骨肌、耻骨直肠肌、耻骨尾肌共同组成。

分类

肛提肌是盆底的主要肌肉,两侧肛提肌附着于盆壁内侧面,左右对称性排列,中线连合,呈向下的漏斗状。根据其肌纤维的排列,可分为两部分:

(1)髂骨尾骨肌:主要起自肛提肌腱弓后部和坐骨棘,向后下内方向走行,止于尾骨侧缘和肛尾缝。髂骨尾骨肌为一退化的肌肉,一般较薄弱,甚至完全缺如或大部分为纤维组织所代替。

(2)耻骨尾骨肌:为肛提肌的重要组成部分。起自耻骨弓后面和肛提肌腱弓前部。此肌内侧部纤维向后行,外侧部纤维向后内行。其最内侧肌束在男性经前列腺两侧止于会阴体,亦名耻骨前列腺肌;在女性此肌沿尿道和阴道两侧行,围绕阴道形成U形袢,有纤维止于阴道壁,也有纤维止于会阴体,此肌束称为耻骨阴道肌,可牵引阴道后壁向前,协助阴道括约肌使阴道口缩小。

肛提肌的形态及功能意义

对肛提肌的形态学认识,多数学者注重其肌纤维的起止和方向,并以此为依据对肛提肌进行分部和命名,然而由于没有认识到肛提肌纤维束分层铺展、呈叠瓦状的排列方式与肛提肌整体形态之间的关系,使得有些并不在一起的肌束被命名为一块肌,而又将本来应视为一体的肌束分开来命名,造成形态学描述的含糊、混乱和认识的争议,即使经典专著对肛提肌的描述,Ayoub甚至指出,没有任何文献报道对耻骨直肠肌的描述与其本人的解剖观察相对应。通过反复详细的观察、分析认为,了解肛提肌肌束的排列规律是认识肛提肌形态和分部及肛周结构相互间关系的关键,也是区分肛周肌群、判断其归属的重要指标,肛周诸多有争议的结构多与此有关(部分问题将在另文中讨论)。

本文根据肛提肌肌束的层次将其在整体上分为上、下两层,上层包括耻骨尾骨肌和髂骨尾骨肌。耻骨尾骨肌不象经典专著描述的那样包括前列腺提肌(或耻骨阴道肌),因这部分肌束并不在这一层次。下层为耻骨直肠肌,此肌也不象传统描述的那样仅为一围绕肛直曲后侧的扁带样肌袢,还应包括前列腺提肌(或耻骨阴道肌)和加入会阴浅横肌、肛门外括约肌、联合纵肌等部分的肌束,耻骨直肠肌在起始处位于耻骨尾骨肌的前、下、外侧,由一较厚而狭窄的肌束向后、下方展开,肌束分离形成各自的分部。肌袢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从功能上也应将耻骨直肠肌各部视为一个整体,因为它们比肛提肌上层部分更直接、明显地作用于肛直肠,特别是会阴体部(即前列腺提肌或耻骨阴道肌)和肌袢部两部是肛直曲形成和维持的有效动力肌,前者向前、上牵拉会阴体而作用于肛管前壁上部(会阴体与之紧密愈着);后者向前、上牵拉肛直曲后侧。

由于肛管下端被肛尾韧带固定,两者作用的结果是使肛直曲部的前、后壁同时加曲,因而与肛管直肠前、后角的形成和维持有关。 耻骨直肠肌与耻骨尾骨肌之间在前半部无明显的分界,但在肛直肠结合部后外侧,两肌内、外重叠的肌袢间有一疏松间隙存在,此间隙是区分两肌的重要解剖标志。此间隙的出现可能与两肌袢的牵拉方向和作用不同有关,耻尾肌袢向前、上方牵拉直肠,主要对直肠壶腹起承托作用;而耻直肌袢则部分受会阴体部的影响,向前略呈水平方向牵拉肛直曲后部,主要与肛直曲的形成和维持有关。此间隙为耻直肌袢的活动提供了“滑囊”。[1]

参考文献

  1. 肛提肌”,医学百科, 2018-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