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聚石斛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聚石斛

中文名称 聚石斛

学名 Dendrobium lindleyi Stendel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单子叶植物纲

目 微子目

科 兰科

亚科 兰亚科

族 树兰族

亚族 石斛亚族

属 石斛属

组 顶叶组

种 聚石斛

命名者及年代 Stendel,1840

聚石斛( Dendrobium lindleyi Stendel).茎假鳞茎状,密集或丛生,多少两侧压扁状,纺锤形或卵状长圆形,通常2—5节,长1—5厘米,粗5—15毫米,顶生1枚叶,基部收狭,干后淡黄褐色,具光泽;节间长1—2厘米,被白色膜质鞘。叶革质,长圆形,长3—8厘米,宽6—30毫米,先端钝并微凹,基部收狭但不下延为鞘,边缘多少波状。

简介

聚石斛是兰科石斛属植物。茎假鳞茎状,密集或丛生,多少两侧压扁状,纺锤形或卵状长圆形,长1-5厘米,粗5-15毫米,顶生1枚叶,基部收狭,具4个棱和2-5个节,干后淡黄褐色并且具光泽。叶革质,长圆形,长3-8厘米,宽6-30毫米。总状花序从茎上端发出,远比茎长,长达27厘米,疏生数朵至10余朵花;药帽半球形,光滑,前端边缘不整齐。花期4-5月。

分布于不丹印度缅甸泰国老挝越南和中国;在中国分布于广东(信宜、恩平、罗浮山)、香港海南(三亚市、陵水、白沙、琼中、澄迈)、广西(西林、大新、龙州、田林、靖田、博白、玉林、百色)、贵州西南部(册亨)。喜生长于海拔达1000米阳光充裕的疏林中树干上。

聚石斛味甘淡,性平,具有滋阴补肾、清热除烦、益胃生津的功效。全草(晒干)30-60克,水煎服,可治皮肤恶疮、支气管炎、咳嗽、类风湿病和肺结核等症。

形态特征

茎假鳞茎状,密集或丛生,多少两侧压扁状,纺锤形或卵状长圆形,长1—5厘米,粗5—15毫米,顶生1枚叶,基部收狭,具4个棱和2—5个节,干后淡黄褐色并且具光泽;节间长1--2厘米,被白色膜质鞘。叶革质,长圆形,长3—8厘米,宽6—30毫米,先端钝并且微凹,基部收狭,但不下延为鞘,边缘多少波状。总状花序从茎上端发出,远比茎长,长达27厘米,疏生数朵至10余朵花;花苞片小,狭卵状三角形,长约2毫米;花梗和子房黄绿色带淡紫色,长3—5.5厘米;花橘黄色,开展,薄纸质;中萼片卵状披针形,长约2厘米,宽7—8毫米,先端稍钝;侧萼片与中萼片近等大;萼囊近球形,长约5毫米;花瓣宽椭圆形,长2厘米,宽1厘米,先端圆钝;唇瓣横长圆形或近肾形,通常长约1.5厘米,宽2厘米,不裂,中部以下两侧围抱蕊柱,先端通常凹缺,唇盘在中部以下密被短柔毛;蕊柱粗短,长约4毫米;药帽半球形,光滑,前端边缘不整齐。 花期4—5月。[1]

产地分布

产广东(信宜、恩平、罗浮山)、香港、海南(三亚市、陵水、白沙、琼中、澄迈)、广西(西林、大新、龙州、田林、靖田、博白、玉林、百色)、贵州西南部(册亨)。喜生阳光充裕的疏林中树干上,海拔达1000米。分布于锡金、不丹、印度、缅甸、泰国、老挝、越南。模式标本采自缅甸。[2]

本种提示

胡秀英(1973)认为DendrobiumalbovirideRoxb.Var.MajusRolfe(Orch.Rev.40:206.1932)属本种的变种,并且新组合为DendrobiumlindleyiRoxb.Varmajus(Rolfe)S.Y.Hu,也产于我国,我们没见到标本,有待研究。被归人本种的Dendrobiumag—gregatumRoxb.为晚出同名,必须废弃。[3]

石斛属介绍

属中文名:石斛属

属拼音名:shihushu

属拉丁名:Dendrobium

中国植物志:19:67

描 述:Dendrobium Sw. 石斛属,兰科,药1400种,分布于热带亚洲至大洋洲我国有60种,产秦岭以南各省区,尤以西南与台湾最多,其中不少种类可供药用,如石斛D. nobile Lindl. 、细茎石斛 D.monilforme(L. )Sw.、钩状石斛 D. aduncum Wall、ex Lindl.、细叶石斛D. hancockii Rolfe等的茎经加工后即为中药“石斛,有些种类亦供观赏。附生兰,有根状茎;茎一般较长,有时分枝,具多节,纤细或膨大成种种形状;叶茎生,通常多枚,扁平,两侧压扁或圆柱状,基部有时具关节;总状花序常生于茎上部节上,具数朵至多朵花,少有减退为单花;花大艳丽;侧萼片与蕊柱足合生成萼囊;唇瓣不裂或3裂,基部有时有短爪,无距;蕊往较短,有明显的蕊柱足;花粉块4,蜡质,无附属物.[4]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