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聚瑞图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聚瑞图 是清代画家郎世宁创作的绢本设色画,共有两幅,一幅存于上海博物馆 ,另一幅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两本《聚瑞图》基本一致,图绘瓶插瑞莲瑞谷。图中画有盘口瓶花插,瓶口作盘形,圆柱形颈,阔肩,鼓腹,下为圆形圈足。颈部鼓腹部各有凸起箍状弦纹二匝,遍体施以浅灰蓝色,底有紫檀木作底座。瓶内插有数株瑞莲和瑞谷。有的荷花 已盛开,有的已结成莲蓬;几株瑞谷已成熟,沉淀淀的谷穗,像狼尾巴一样,将谷子的茎部压成弯形,荷叶和谷叶互相交错,疏密有致。

艺术鉴赏

台北本:画上题识为:皇上御极元年,符瑞叠呈,分歧合颖之谷实于原野,同心并蒂之莲开于禁池。臣郎世宁拜观之下,谨汇写瓶花,以记祥应。雍正元年九月十五日,海西臣郎世宁恭画。钤盖了诸多清宫宝玺,如乾隆御览之宝,乾隆 鉴赏,宜子孙,石渠宝笈,石渠定鉴,宝笈重编,三希堂精鉴玺等等

上海本:画幅右上角上书“聚瑞图”三字,并有三行款识。此图运用欧洲明暗法,光源统一,造型准确,立体感强,有夺真之妙,但又没有像西洋画那样画出背景,这是此画的缺憾,美中不足之处。一般他的有些作品倘没有画背景,往往由中国画家添画背景,以弥补这一缺憾。同时,此画没有强调空间、层次、虚实的统一与变化。构图上也极工整均称。 [1]

名家点评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员[[ 郎绍君[]] :整个作品(台北本),将西画明暗法与中国工笔重彩结合为一,即一方面有明暗。但淡化了阴影,另一方面有勾勒但淡化了线的作用。所绘颜色,也不像西洋画那样强调环境色,而是以固有色的浓淡表现花、瓶等的凹凸变化。造形逼肖,绘染细致入微。近代人谈及郎世宁,均称赞他的“夺真”之能,而谓他不能得中国绘画的意境”和“诗意”。如果拿他的这件作品和中国画家如谢荪的荷花作比较,可以清楚看出中西绘画的区别和郎世宁为结合中西绘画所作的努力。

历史传承

《聚瑞图》(台北本)是郎世宁在中国最早有明确记年的作品,其创作时间为清世宗雍正元年(1723年),尺寸为纵173、横86.1厘米。在《秘殿珠林石渠宝笈•续编 》中也明确著录了此件作品,存放于乾清宫。它一直在宫廷,并且后来整体转移到了台北故宫博物院。

《聚瑞图》(上海本)首次有记载的出现就已经是在钱镜塘 的手中,经由吴湖帆 题签,时间推断在1930年之后,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2]  

作者简介

郎世宁(1688—1766),原名朱塞佩•伽斯曝里奥内,生于米兰。清康熙帝五十四年作为天上教耶稣会的修道士来中国传教,随即入宫进人如意馆,成为宫廷画家,曾参加圆明园 西洋楼的设计二作,历任康、雍、干三朝,在中国从事绘画达50多年。他是一位艺术上的全面手,人物、肖像、走兽、花鸟、山水无所不涉、无所小精,战为雍正帝、干峰帝时宫廷绘画的代表人物。他的代表作品有《聚瑞图》《嵩献英芝图》《百骏图》《弘历及后女己像》等。

郎世宁先后于雍正元年(1723)和雍正三年(1725)画了两幅《聚瑞图》,现分别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和上海博物馆。从这两幅画上可以看到他非常娴熟地运用光影、明暗技法,用写实的手法描绘花叶的正背面、瓷瓶表面光源反光等,使画面上的器物十分逼真,并富有立体感和质感。

很多古玩圈内人对于画面上的这两个瓶子的烧制年代都非常感兴趣,有说是宋汝、官的,有说是清雍正仿古的,也有的说是明代的仿官、汝。此两瓶形制大抵相似,盘口,长颈,圆腹,圈足。颈部和腹部饰凸弦纹。通身内外施青釉,釉面乳浊失透、莹润如玉,器身自然分布着不规则的纹片。器型规整,气息古雅。这两个弦纹瓶从形制、胎釉、开片纹等要素综合起来判断,本人还是倾向于南宋官窑瓷[3]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