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耳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耳垂

耳廓下部的窄小部分叫耳垂。内含结缔组织和脂肪。是针灸和临床采血的常用部位。

基本信息

  • 外文名;auricular lobule
  • 名称;耳垂
  • 属:身体部位
  • 耳朵:耳垂与疾病 耳垂斜线皱纹
  • 名词来源 ①解剖部位名、 ②经外穴名
  • 出处:《刺疔捷法》
  • 耳垂整形手术:对耳垂畸形的修复整形

耳郭血肿:耳郭挫伤常可有软骨膜下渗血,局部呈圆形肿起,扪诊有液体感、皮肤表面呈紫红色。轻度并已静止的小血肿一般能逐渐吸收,自行消失,亦有机化为结缔组织者。血肿是一种细菌培养基,若并发感染,则有发热、剧痛、耳郭僵硬呈广泛的炎性红肿、耳轮结构的标志可完全消失。若继续发展、尤其是绿脓杆菌感染,可迅速化脓,软骨逐渐坏死,耳郭明显缩小,形成显著的畸形,整复甚为困难。 耳廓有关疾病

耳郭血肿的治疗原则,早期在24小时内先用冷敷,以冰袋置于耳郭,阻止血液继续渗出。如渗血较多,可在严格消毒下、以粗针头刺入抽吸积血,惟针尖不可刺伤软骨。若48小时后仍有出血,应及时在血肿最突出处,作一小切口,排除所有积血和血块。但切勿损伤软骨,同时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耳郭缺损:耳郭缺损多由切割、撕裂或感染所造成。撕裂伤应彻底清创,尽可能保存原组织,修复缝合和控制感染,常可得到良好效果。小缺损的畸形不明显,一般不须整复;须修复者应充分利用原有外耳组织,将缺损部的缺口边缘剖开,切成一个等边三角形,于三角顶的二方各切除较小三角形组织一块,然后将两端向中央拉拢缝合。较大的耳轮缺损,若对耳轮仍完整,则宜采用耳郭后侧面皮瓣滑行转移修复。若耳郭上部或中部缺损较大时,大都利用耳后区皮瓣和肋软骨作为修复缺损的材料。如耳垂缺损,可在与缺损部相对的耳后皮肤处,形成大小与耳垂相似的袋状皮瓣,造成一个新的耳垂。

全耳郭断离:耳郭受外伤全断离,若处理得当,再植可望成功。耳郭的血液供应比较丰富,在耳前有颞浅动脉的耳前支,耳后区有耳后动脉的分支作横行分布,还有部分分支穿过耳郭软骨分布到耳前组织。耳郭撕脱或切割伤只要还有一部分皮肤相连,尤其是耳后动脉的总干未被切断时,经清洗扩创后,将撕脱部分缝合原位,则存活的可能性较大。断离耳的再植,必须注意妥善处理伤面,仔细松缝,控制感染,局麻药物忌加肾上腺素,术后使用扩张血管和抗凝药物,并严密观察。[1]

参考文献

  1. 耳垂有什么用?”,知乎, 2013-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