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耕在沃土(许清清)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耕在沃土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耕在沃土》中国当代作家许清清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耕在沃土

2020年7月的一天,收到了陕西渭南市作家张引娣的新作——《桃李沃土》,封面黑色的字体下,飘逸着一片浓淡相宜的桃花,渐散渐淡的花瓣带着深深浅浅的粉晕,这靓丽而淡雅的粉色正合了作者的笔名——夏日小荷。那张白里透红、笑颜如荷的脸,又在我的脑海里浮现,黑亮的眸子,在弯弯的笑眼里,闪着清澈灵动的光泽。脸颊上的红晕正如荷花一般恰到好处地泛着,不惑之年的女性如夏荷盛放,充满了人生最美最成熟的风韵。

初识引娣,是在2018年夏天,“丝路新散文”在陕西蒲城举办的笔会与颁奖大会上。报到的那天晚上,文友们在餐厅陆续落座,引娣走了进来,人与人之间似乎有一种莫名奇妙的东西,素昧平生便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或许是她20年教龄熏陶出的气质,引起我心里的某种感应,我招呼她坐在我的身旁,果不其然,她是陕西白水县实验中学的一位语文老师。相似的职业,共同的爱好,让我们之间的情谊多了一份默契。也因了这份默契,我的案头便拥有了作者笔下陕西白水的山情水韵。这个我从未知晓的小城,居然是四圣故里,循着墨香我走进这片人杰地灵的沃土。

这是字圣仓颉的故土,汉字从这里诞生,结束了“结绳记事”的蒙昧时期,开创了华夏文明;雷祥在这里造出了碗;蔡伦在白水发明了纸张;杜康利用家乡的泉水酿出了酒。愧于我的一知半解,引娣给我补上一课。正是这片神奇的土地,给了作者无穷的力量,正如她书中所写“白水,你孕育的儿女们淳朴忠厚、勇敢无畏,作为你的一分子没有理由不努力!”作者生于斯长于斯的收水村,依雁门山,临铁牛河,正是这句“没有理由不努力”,她以全乡第一的成绩考进了蒲城师范,毕业后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一个风华正茂的高产作家。

《我的世界很精彩》,一个热爱自己事业的教师跃然纸上:“当晨光露出最早一抹亮色时,我已站在了教学楼上40多间教室里传来了朗朗的读书声……”读到这里,内心涌起的涟漪湿了眼眶,曾几何时,我也享受着这样的时光,也曾由衷地写下类似的句子。对于一个教师来说,朗朗的读书声,就是世间最美妙的音乐。晨读拉开了她“世界’的序幕,便有了讲台上的神采飞扬、教学楼上的脚步匆匆,有了欣慰的笑、有了不可遏制的怒、桩桩件件的琐碎都成了教育生活中精彩的镜头。闻着墨香,像走在曾经的岁月里,所有的一切都是那么让人留恋,苦和累组成的片段里,蕴含着多少素淡绵长的幸福!

一本能打动你的书,一定是在书中遇到了自己。这样的时光如在眼前,这样的句子如此亲切。人都说“老师,是阳光下最灿烂的职业。”读着那些熟悉的句子,走进作者精彩的世界,像是自己一次精神的“回乡”,那些场景、那些人物触碰了多少难忘的回忆。

《为了心中的那片海》,问题学生方圆,从课堂上的刁难到伪装下的老老实实,抽烟、喝酒、打架、上网……令人头疼的一系列恶习屡教屡犯,无数次苦口婆心的耐力让家长的不配合激成一地碎片。面对那些恶习难改的学生,几乎所有的年轻教师,都有过类似无奈的冲动:“真想走过去恶狠狠的教训一番”“叫家长,把你家长叫来!”这一幕幕多么真实!这是恨铁不成钢的深沉之爱在与恨的碰撞中擦出的烈焰。一句“老师,你的鞋带开了,别绊倒。”自己无暇顾及的儿子“小脸热得通红……手里不知什么时候多了一瓶牛奶。”那些所谓的“问题学生”他们善良的本质像一缕温暖的光,从密布的阴云里透了下来,因了这束光,老师看到了他们内在的品质。走进内心,走进表面现象的背后,走近不同寻常的家庭背景。许许多多的闪光点,让一个年轻的老师在失望与希望的交替中坚持,在痛苦与力量的较量中坚守。她因材施教一次次成功。“不管面对多么不堪的境况,只要心中有爱,定会春暖花开。”这是一个优秀教师心中那片爱的大海,春暖花开的那片沃土里,该有多么强大的根须去抗拒严冬的寒冷,只有走过才会知晓,春花香自苦寒来,繁花世界的沃土里都涵养着超常的付出

《那盆玻璃翠开花了》:“图书角窗户边的那盆玻璃翠开花了……它似乎怯生生的……静静地开着,任你来来去去,亦如山间的那些无名的野花谈不上绚烂,说不到富贵,只是尽情的开出自我。我凑到跟前,闭着眼睛闻闻……一缕不易觉察的清香沁入心脾。我不敢睁眼,生怕这若有若无的清香被淹没……细细想来,这盆玻璃翠没有享受到任何关爱……当初,一个学生问我:‘老师,这盆花放哪?’我才四下望望,该放的地方都有了,随手一指‘就放到后面的图书角那块吧!’接下来的日子,我在教室出出进进,每次都能看到教室里的花,君子兰越发挺拔高雅,吊兰的枝枝蔓蔓已经笼罩了三分之一的桌面,海棠花……只有那盆玻璃翠,我的眼里似乎没有它……仔细瞧瞧,才会发现她是那么脱俗、那么文雅、那么含蓄,色泽清新却不耀眼,花形虽小却别具一格。”读到这里,一种同样的感触让我的鼻子一酸,不由得想起我的一个学生在毕业走向工作岗位时,在留言册上给我写下的一段话:“老师:每当我低着头在课桌上写作业时,总是要偷偷地瞟一眼您优雅的风采,听着您高跟鞋的声音从我身边走过,我多么希望您在我的身旁停下来,说几句什么,可是,您的脚步总在我的希望中走来,在我的失望中离去。”留言册的纸张已经泛黄,字迹已经陈旧,但这几句话却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留给我职业生涯中深深的遗憾。中等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他们是班级重要的力量,他们良好的自律从不牵扯老师过多的精力而不被老师作为重点关注对象。像那盆盛开的玻璃翠,兀自成长、兀自开花,可他们同样渴盼老师的关爱。

作者以敏锐的观察,感悟到一个教育者的缺憾,从一个特殊的视角完成了自我审视。哪一个老师心里没有一盆盛开的玻璃翠?《那一刻让我明白许多》作者感叹:“当你被世俗磨损灵性的时候……不妨仔细观察一下我们的小天使。”更是在与学生的相处中互为师生,精彩逆行。发现事物的特质完成双向成长,是一种深情的自我完善。

《与书同行》,作者受父亲的影响几十年与书为伴,为自己教书育人奠定了丰厚的基础,努力为脚下的沃土汲取养分。文学、历史、政治、自然等,广泛涉猎,重点剖析,写出了自己不同于众的独特见解,在中华文明的烟雨红尘里慎具慧眼,仅仅对《华夏第一相》——管仲一人的分析,翻阅《国语.齐语》清代的《板桥杂记》、《列女传》、《齐管妾婧》……给读者呈现出第一相的另一个侧面;隐在那些耀眼的历史人物后面的隐士——张仪、郭嘉、庞统……一篇篇文章中展现出人物鲜活的个性。《回眸——让和平永存》中,一座日月山,千载公主泪,“风萧萧,草瑟瑟,她,静静伫立。”寥寥几笔,勾勒出一副壮美凄婉的画面,足见作者的文学功力。文成公主、金成公主,马蹄声声踏碎了依依不舍的回眸,女儿家果敢的决绝里一片家国情怀。知识女性李清照、萧红、颇有争议的陆小曼……大观园里的众多女性在作者的笔下展示出她们鲜为人知的一面。引娣的读书意在剖析,在众多人物的性格刻画中寻觅那些别具风韵的特质,或许这是一个语文老师的职业特点,在这样的阅读中汲取养分,为脚下的沃土更加肥沃,为成长的桃李更加芳菲,不一样的阅读成就了不一样的耕耘、不一样的写作。

《女人四十》中作者收获着满满的幸福。“女人四十,走过许多路,看过许多云,听过许多故事,终于明白世界上最美丽的风景,就是女人那颗善良的心。”四十岁的生命,流过了青春湍急的峡谷,来到了相对开阔之地,变得深沉清澈,是女性真正成熟的年龄。熟为人母理解了父母白发苍颜的真正含义:“那一刻,望着那满眼的绿,一直铺向地的尽头,我才明白父母那浓的无法化开的爱,顿时,泪如雨下。”四十不惑便是真正懂得,她的世界里打开了母性的窗口,包容与理解让思想感情变得更加丰腴“曾经的海誓山盟已经化作缕缕亲情……不再像二十几岁的小姑娘那样对另一半求全责备。”她把对丈夫的爱化作更多的支持,丈夫是《与绿色为伍》的林业干部,一对模范夫妻一个育树、一个育人,不同的职业却有着相同的挚爱,《扑火记》中“看到大火肆虐,烧毁了山上的一草一木,我们这些给大山披绿装的人们心在滴血,好像我们的孩子在任人宰割……”丈夫的一段话让人泪目。“这些修好的灭火器送不上去,怎么办呀?”“我去!”作者挺身而出,她在烧焦的山路上急行六个小时,“大火烧过的地方都变成了触目惊心的黑色……”这一幕再现了一个妻子与丈夫的志同道合、深沉大爱,更是一个人民教师的高尚情怀。

从《场院的那些事》、《辣子汤的前世今生》到《一分钱引发的风波》、《写给儿子》,从《年味》到《满树繁花》完成了一个乡土上走出的年轻教师到母亲、炊烟里成长的小姑娘到儿媳的角色转换,从来没有与生俱来的修为与智慧,无声的打磨里满是人间烟火的味道。生活磨砺出的干练、职业熏染过的知性、岁月沉淀出的大气,使她成为一个善于思考的耕者,在急功近利的时代,冷静而又勇敢地写出《让教育慢下来……》这是一个母亲、一个教师向社会发出的呼吁。“放慢脚步并不是停止前行,脚步慢下来才能慢慢地欣赏;目光慢下来,才能美美地发现;心灵慢下来,才能细细的品味;教育慢下来才能悄悄地绽放美丽。”这是一个耕耘者从实践的水流中滤出的句子,教育本是润物细无声的渗透。当今的教育,卷入了过度竞争的漩涡,一句“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便有无数条起跑线暗流涌动。让孩子本该千奇百幻的世界里,压上了一座“遥远的将来”的大山。胎教、疯狂炒作的早教,让每一个孩子都像出生在前行的战车上。呱呱坠地耳边便是马蹄声声,号旗猎猎。曾有一位朋友调侃:“我的孙子学龄前就上了八个年级了”。各种各样的课外班,重点校、重点班、哪里能有统一的起跑线?我们的教育真该放慢脚步等一等孩子的“节令”,让孩子在属于自己的季节里健康成长。

《桃李沃土》让我陷入久久的欣喜与沉思……作者20多年的沃土耕耘,桃李芬芳中她从容走来,满腹诗书让她年华美丽。人如其名——夏日小荷,不攀不附笔直于天地间,平凡的琐碎中修炼出自己的内心通达、高洁无暇,期待她更多更美的文字之花盛开如诗、清灵如荷。[1]

作者简介

许清清 女 汉族 1954年11月出生于河北省井陉县胡家滩村,1976年毕业于河北省化工学校。毕业后留校任教直至退休 。现为石家庄市作家协会会员。喜欢散文写作。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