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耐药性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耐药性(drug resistance)又称抗药性,系指微生物寄生虫以及肿瘤细胞对于化疗药物作用的耐受性,耐药性一旦产生,药物的化疗作用就明显下降。耐药性根据其发生原因可分为获得耐药性和天然耐药性。自然界中的病原体,如细菌的某一株也可存在天然耐药性。当长期应用抗生素时,占多数的敏感菌株不断被杀灭,耐药菌株就大量繁殖,代替敏感菌株,而使细菌对该种药物的耐药率不断升高。目前认为后一种方式是产生耐药菌的主要原因。为了保持抗生素的有效性,应重视其合理使用。

中文名:耐药性

外文名:drug resistance

别 称:抗药性

酶 种:2种

耐药性的机理

产生灭活酶

灭活酶有两种,

一是水解酶,如β-内酰胺酶可水解青霉素[1]头孢菌素。该酶可由染色体或质粒介导,某些酶的产生为体质性(组构酶);某些则可经诱导产生(诱导酶)。

二是钝化酶又称合成酶,可催化某些基团结合到抗生素的OH基或NH2基上,使抗生素失活。多数对氨基甙类抗生素耐药的革兰阴性杆菌能产生质粒[2] ### P介导的钝化酶,如乙酰转移酶作用于NH2基上,磷酸转移酶及核苷转移酶作用于OH基上。上述酶位于胞浆膜外间隙,氨基甙类被上述酶钝化后,不易与细菌体内的核蛋白体结合,从而引起耐药性。

改变细菌胞浆膜通透性

细菌可通过各种途径使抗菌药物不易进入菌体,如革兰阴性杆菌的细胞外膜对青霉素G等有天然屏障作用;绿脓杆菌和其他革兰阴性杆菌细胞壁水孔,或外膜非特异性通道功能改变,引起细菌对一些广谱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包括某些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细菌对四环素耐药主要由于所带的耐药质粒可诱导产生三种新的蛋白,阻塞了细胞壁水孔,使药物无法进入;革兰阴性杆菌对氨基甙类耐药除前述产生钝化酶外,也可由于细胞壁水孔改变,使药物不易渗透至细菌体内。

细菌体内靶位结构的改变

链霉素耐药菌株的细菌核蛋白体30s亚基上,链霉素作用靶位P10蛋白质发生改变;林可霉素红霉素的耐药性,系细菌核蛋白体23s亚基上的靶位蛋白质发生改变,使药物不能与细菌结合所致。某些淋球菌青霉素G耐药,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甲氧苯青霉素耐药,乃因经突变引起的青霉素结合蛋白改变,使药物不易与之结合。这种耐药菌株往往对其他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也都耐药。

其它

细菌对磺胺类的耐药,可由对药物具拮抗作用的PABA的产生增多所致,也可能通过改变对代谢物的需要等途径。

与抗药性区别

抗药性

是指在生物体在体内产生对某种物质的免疫能力,使其不能伤害到自己。抗药性的产生是病原体长期接触低剂量药物后发生的适应性变化,病原体产生使药物失活的酶、改变膜的通透性而阻滞药物进入、改变靶结构或改变原有代谢过程都是病原体产生耐药性的机制。

耐药性

一般是指病原体与药物多次接触后,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甚至消失,致使药物对该病原体的疗效降低或无效。微生物、寄生虫及癌细胞都可以产生抗药性。抗药性的产生是病原体长期接触低剂量药物后发生的适应性变化,病原体产生使药物失活的酶、改变膜的通透性而阻滞药物进入、改变靶结构或改变原有代谢过程都是病原体产生耐药性的机制。 两者的区别在于可否伤害到自己,不能伤害到自己的突现为抗药性,有渐变的降低免疫的表现为耐药性。

乙肝耐药会出现哪些症状

目前常用的抗病毒药物是核苷(酸)类似物,此类药物普遍存在耐药性,且疗程长、停药易反弹,因而,乙肝病毒耐药在抗病毒治疗中必然会出现。临床上乙肝病毒耐药包括基因耐药、病毒学耐药、生化耐药三个方面。

基因耐药,基因水平的耐药临床没有任何表现,乙肝病毒DNA仍然检测不到,但是直接查病毒基因发现耐药基因的突变,比如拉米夫定,我们查到MDD的免疫株出现,就认为耐药出现了;随着耐药株越来越多,变成优势株,一定会有乙肝病毒,病毒就会阳性,这就是病毒学耐药;随着病毒学耐药出现,转氨酶可能有一部分会出现反弹,这叫生化学耐药。

不管是哪种耐药性,一般症状和平时乙肝发病的症状有些相似,如恶心呕吐肝区疼痛、低烧、脱发、肝脏肿大、以及出现腹水等,由于这些症状与平时患者症状相似,一般很难被发现。

如今耐药性成了困扰医学界的一大难题,耐药细菌产生的速度远远快于人类新药的开发速度,因此开发出新型抗菌药势在必行。

视频

什么是耐药性?会造成什么后果?看完你还敢随便吃药吗!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