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翻车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翻车机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科技类名词。

关于汉字的起源[1],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2]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颁布者。最早刻划符号距今8000多年。

名词解释

翻车机系统是一种非常专业化的散状物料卸料系统,它用于火车装载的散状物料的翻卸。翻车机卸煤系统卸车效率高,对车辆损伤少,能改善值班人员的工作环境和便于实现机械的自动化控制。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火力发电厂、冶炼厂、水泥厂、港口、矿山的建设所需的火车运输的散状物料如煤炭、焦炭、矿砂的用量大幅增长,大型现代化企业广泛应用了翻车机卸车系统。

翻车机的形式有多种,根据翻车机的流程可分为贯通式和折返式。根据结构形式可分为转子式、侧倾式、端卸式和复合式等,其中使用最多的是转子式翻车机。转子式翻车机又可分为O形和C形。同时还可根据翻车机的驱动力方式分为钢丝传动和齿轮传动。又可按翻车机的翻卸能力来分为“单翻”、“双翻”和“三翻”,最大的翻车机卸车系统一次可以翻卸4节车皮。据有关资料表明,翻车机最大的日利用小时数为12h。由于进厂列车到达以后不一定能及时翻卸,会有一部分中断等待时间和车站列检检查时间。因此,翻车机日实际有效时间为10h,即实效时间利用率平均为40%。若车辆的平均载重按每辆60t来计算,则一台翻车机的日平均综合生产能力可达15000t左右(昼夜)。

工作原理

C形转子式翻车机可与卸车线上其他配套设备联动实现自动卸车,也可由人工操作实现手动控制。工作过程是:启动液压站电动机,使压车臂上升到最高位置,然后由重车调车机牵引一节满载敞车准确定位于翻车机的托车梁上,靠板振动器在液压缸的推动下靠向敞车一侧,压车臂下落压住敞车两侧车帮。当靠板靠上、压车臂压住、重车调车机臂已驶出翻车机后,翻车机开始以正常速度翻卸。在翻卸过程中,车辆弹簧力的释放是通过不关闭液压缸上的液压锁来吸收弹簧释放的能量。翻卸到110°后,关闭液压锁,将翻卸车辆锁住,以防车辆掉道。翻车机继续翻卸直到接近160°左右减速、停车、振动器投入,3s后,振动停止,翻车机以正常速度返回。离回零位30°时,压车臂开始抬起,快到零位时减速,对轨停机。停机后靠板后退,压车臂上到最高位、靠板退到最后位、重车调车机牵引第二节满载敞车进入翻车机顺便顶出已翻卸的空车。这样翻车机就完成了一个工作循环。

翻车机本体采用两套驱动装置并布置在两端环外侧,当一套出现故障或断电时,另一套可以进行一个循环的工作。翻转要求启动及回零平稳,对车辆冲击小,电动机负荷相同并同步,其使用元件经过严格筛选,确保设备安全可靠运行。

使用特点

翻车机的形式主要有转子式和侧倾式。其中使用最多的是转子式翻车机。转子式翻车机的特点是自重轻尺寸小。但地面土建费用比较大。侧倾式翻车机使用的比较少。侧倾式翻车机的特点是自重比较大,消耗功率大,土建的费用相对要小一些。单车翻车机的效率一般在18-25节车厢每小时。为提高效率,多节翻车机采用不摘钩敞车。

分类

翻车机分转筒式、侧卸式、端卸式和复合式 4种。各种翻车机都由金属构架、驱动装置和夹车机构组成,用交流电机驱动。

转筒式

将载货敞车推入形似转筒的金属构架内夹紧后,由驱动装置使转筒旋转140°~170°,车内的散状物料在自重作用下卸入地下料仓。如果车辆具有旋转车钩,不需将货车脱钩就能将整列货车逐节卸车,作业能力可达8000吨/时。转筒式翻车机应用最广。

侧卸式

以摇架代替转筒, 车辆在摇架上被夹紧后,随同摇架绕上方的轴旋转140°~170°后卸车。由于旋转时摇架和车辆的重心升高,驱动功率和结构重量有所增加,但不需建造地下料仓。

端卸式

将车辆推上卸车平台并夹紧后,驱动装置使卸车平台绕与车轴平行的轴旋转50°~70°,物料由端部车门卸出。这种翻车机结构较简单,但只适用于端部开门的车辆。

复合式

适用于棚车卸料。货车推上卸车平台并夹紧后,二者同向一侧倾斜15°~20°,然后在车辆的纵向平面内,前后各倾1次,倾角约40°(图4), 3次倾斜动作即可使车内物料由中门卸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