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罗年能赴兴国前诗未作尝於醉中谩成亦并达之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罗年能赴兴国前诗未作尝于醉中谩成亦并达之》是南宋诗人杜范[1]的作品之一。杜范是永宁江北岸翠屏山下杜家村人,他是黄岩历史上杰出的人物:从政,荣登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之位;为人,爱国爱民,勤政廉洁。理宗皇帝赐他谥号“清献”,世称清献公。其奏章被皇帝誉为“开诚心,布公道,集众思,广忠益。”

罗年能赴兴国前诗未作尝于醉中谩成亦并达之

作者生平

杜公生活在南宋后期,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外有北方崛起的蒙古军压境,内有发动政变扶理宗登基的权奸当道,内外交困,社稷将倾。在强敌面前,是抗战还是投降,在权奸面前是同流合污还是坚决斗争,是对每个士大夫的考验,而他自跻身政坛之日起,就与权奸作斗争。

他一旦掌握军权,便给敌人以重创。在寿春保卫战时,他亲自部署,亲临指挥,使这座北疆的门户寿春城转危为安,使蒙军兵败北撤。以致他死后宋室倾覆,蒙古大军南下占领黄岩时,蒙军统帅伯颜不忘旧恨,血洗杜家村。杜氏后裔非死即逃,至今杜家村无一户姓杜。

他出仕以来,处处关心人间疾苦。他说自己“州县徒劳何敢惮,万家温饱即吾庐。”出任安徽宁国知府时,正逢大灾荒,他二话不说,先捐出自己的俸薪,再报上司打开常平仓,发粮4000斛,还劝说富家乡绅发放存粮,保境平安。消息传开,两淮难民蜂拥入境,又发米10万斛,钱数万,用于救济。不料鱼龙混杂,逃卒和盗贼夹在其中趁机抢劫,居民惊恐奔逃。他与通判[2]商议,调兵聚歼固易,但兵戈一动,玉石俱焚,难民遭殃。最后用计擒斩掠民贼首,抚其余党遣散之,千里士民得以安全!

视频

罗年能赴兴国前诗未作尝于醉中谩成亦并达之 相关视频

南宋后期皇帝钦赐“御前雄威军”力挫蒙古大军
纪录片《南宋》第三集 诗词流域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