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羅年能赴興國前詩未作嘗於醉中謾成亦並達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羅年能赴興國前詩未作嘗於醉中謾成亦並達之》是南宋詩人杜范[1]的作品之一。杜范是永寧江北岸翠屏山下杜家村人,他是黃岩歷史上傑出的人物:從政,榮登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之位;為人,愛國愛民,勤政廉潔。理宗皇帝賜他諡號「清獻」,世稱清獻公。其奏章被皇帝譽為「開誠心,布公道,集眾思,廣忠益。」

羅年能赴興國前詩未作嘗於醉中謾成亦並達之

作者生平

杜公生活在南宋後期,民族危機空前嚴重,外有北方崛起的蒙古軍壓境,內有發動政變扶理宗登基的權奸當道,內外交困,社稷將傾。在強敵面前,是抗戰還是投降,在權奸面前是同流合污還是堅決鬥爭,是對每個士大夫的考驗,而他自躋身政壇之日起,就與權奸作鬥爭。

他一旦掌握軍權,便給敵人以重創。在壽春保衛戰時,他親自部署,親臨指揮,使這座北疆的門戶壽春城轉危為安,使蒙軍兵敗北撤。以致他死後宋室傾覆,蒙古大軍南下占領黃岩時,蒙軍統帥伯顏不忘舊恨,血洗杜家村。杜氏後裔非死即逃,至今杜家村無一戶姓杜。

他出仕以來,處處關心人間疾苦。他說自己「州縣徒勞何敢憚,萬家溫飽即吾廬。」出任安徽寧國知府時,正逢大災荒,他二話不說,先捐出自己的俸薪,再報上司打開常平倉,發糧4000斛,還勸說富家鄉紳發放存糧,保境平安。消息傳開,兩淮難民蜂擁入境,又發米10萬斛,錢數萬,用於救濟。不料魚龍混雜,逃卒和盜賊夾在其中趁機搶劫,居民驚恐奔逃。他與通判[2]商議,調兵聚殲固易,但兵戈一動,玉石俱焚,難民遭殃。最後用計擒斬掠民賊首,撫其餘黨遣散之,千里士民得以安全!

視頻

羅年能赴興國前詩未作嘗於醉中謾成亦並達之 相關視頻

南宋後期皇帝欽賜「御前雄威軍」力挫蒙古大軍
紀錄片《南宋》第三集 詩詞流域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