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北部,枝柳、岔罗铁路和S204省道过境。辖7个镇4个乡,自治县人民政府驻东门镇,行政区域面积2658平方公里。2015年末人口38.32万,其中乡镇人口26.75万。有仫佬族壮族苗族瑶族侗族等少数民族29.08万人。其中仫佬族人口12.47万人,占总人口的33.16%。人口自然增长率-9.17‰。耕地面积44835公顷,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2840公顷,粮食播种(含复种)面积2.676万公顷,经济作物种植面积14661公顷。有林面积17.4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66.41%。社会用电量22483万千瓦时。农机总动力222544千瓦。等级公路里程690公里,其中二级公路52公里。主要旅游景区(点)有罗城公园、青明山庄园、剑江风光、才龙瀑布、古天门、睡美人、崖宜风光和宝坛原始森林自然保护区。2011年接待游客15.1万人次。

2018年9月25日,获得商务部“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荣誉称号。

2019年1月25日,入选2018年度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

2019年3月,位列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建制沿革

罗城历史悠久,秦属桂林郡地。汉属潭中、定周两县地。三国、两晋属潭中县地。南朝(533年)置黄水县,为建县之始。隋开皇十一年(591年)增设临牂县;大业二年(606年)黄水、临牂废入义熙县,属义熙县地。唐武德四年(621年)置安修县,复置黄水县、临牂县;贞观四年(630年)增设天河县。宋开宝五年(972年)置罗城县,得今县名。1949年11月23日、1950年2月23日罗城县、天河县先后解放。1952年7月撤天河县并入罗城县。

1983年8月30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72号):撤销罗城县,设立罗城仫佬族自治县,1984年1月正式挂牌成立。以原罗城县的行政区域为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的行政区域。

罗城沿革

罗城县,汉至南朝齐皆为潭中县地,南北朝梁中大通五年(553年)析潭中县地置黄水县,为建县之始,属黄水郡(县治在今黄金一带)。

隋开皇年间,黄水郡废,黄水县直隶东宁州。开皇十一年(591年),于今东门镇一带增置临县,属东宁州。开皇十八年(598年),两县改隶融州。大业二年(606年),废黄水,临二县,并入今融水苗族自治县境之义熙县。次年改州为郡,义熙县属始安郡。

唐武德四年(621年),复置临,黄水两县,并于今东门镇一带新置安修县,俱属融州。五代因之。

宋开宝五年(972年)析武阳、融水等县地置罗城县,始得县名,属融州。熙宁七年(1074年),罗城、武阳两县俱废,并入融水县。崇宁元年(1102年)置武阳寨、罗城堡。翌年,废罗城堡置乐善州(罗善寨)。旋废,仍属融水县。

元因之。

明洪武二年(1369年)割融水县地复置罗城县,清朝,依旧隶属柳州府。清咸丰七年(1857年),大成国起义军攻占罗城,改县名为朝阳县。十一年(1861年)清军占罗城,复名罗城县。

民国二年(1913年)六月。属柳江道,十六年(1927年)直隶广西省政府,十九年(1930年)属宜山民团区,二十一年(1932年)改属柳州民团区,二十三年(1934年)三月改属柳州行政督察区,二十九年(1940年)四月属第四行政督察区,三十一年(1942年)三月改属第二行政督察区,三十七年(1948年)十月又改属第十行政督察区,次年七月改属第十五行政督察区。

合并后1952年7月,经广西省政府报请中南军政委员会核转,政务院1953年4月23日批准,撤销天河县,其行政区域并入罗城县。

1956年3月,罗城县改属宜山地区,1956年7月改属柳州专区,1965年5月改属河池专区,1971年改属河池地区。1983年8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罗城县,设立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以原罗城县的行政区域为其行政区域。属河池地区管辖。

2002年6月18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河池地区,设立地级河池市,罗城由河池市管辖。

1996年,罗城仫佬族自治县面积2657平方千米,人口约34万人。辖8个镇、5个乡:东门镇、龙岸镇、黄金镇、小长安镇、桥头镇、四把镇、天河镇、怀群镇、下里乡、兼爱乡、乔善乡、宝坛乡、纳翁乡。县政府驻东门镇。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总人口322116人。其中:东门镇74356人,龙岸镇42224人,黄金镇20817人,小长安镇32373人,桥头镇13779人,四把镇37540人,天河镇19707人,怀群镇18939人,宝坛乡17657人,下里乡10055人,乔善乡17111人,纳翁乡5707人,兼爱乡11851人。

2003年,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辖8个镇、5个乡:东门镇、龙岸镇、黄金镇、小长安镇、桥头镇、四把镇、天河镇、怀群镇、宝坛乡、下里乡、乔善乡、纳翁乡、兼爱乡。

2005年6月1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桂政函169号)同意调整罗城仫佬族自治县部分乡镇行政区划:撤销下里乡,整建制并入四把镇,四把镇政府驻地不变;撤销桥头镇,整建制并入东门镇,东门镇政府驻地不变。

全县现辖7个镇、4个乡:东门镇、龙岸镇、黄金镇、小长安镇、四把镇、天河镇、怀群镇、宝坛乡、乔善乡、纳翁乡、兼爱乡。县政府驻东门镇。

行政区划

1983年8月30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72号):撤销罗城县,设立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以原罗城县的行政区域为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的行政区域。

2005年6月1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桂政函169号)同意调整罗城仫佬族自治县部分乡镇行政区划:撤销下里乡,整建制并入四把镇,四把镇政府驻地不变;撤销桥头镇,整建制并入东门镇,东门镇政府驻地不变。

2005年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行政区划一览(7个镇、4个乡):

东门镇 辖:桥头、凤凰、狮子山、白马、五里香5个社区;冲洞、大境、三家、燕塘、大福、勒俄、古耀、德音、平洛、章罗、永安、凤梧、横岸、中石、佑洞、东勇、弄达、龙山、榕木19个村委会。

龙岸镇 辖:龙岸社区;平石、北源、天宝、物华、大蒙、太和、高安、莲花、龙凤、龙平、山口、泗潘、珠江、榕山、三灵、八联16个村委会。

黄金镇 辖:黄金社区;寺门、宝聚、寨碑、寨道、义和、北盛、友洞7个村委会。

小长安镇 辖:长安社区;归安、双合、龙腾、合北、罗东、守善、牛毕、下梧、民族、立新、双蒙11个村委会。

四把镇 辖:四把社区、里宁社区;新印、大新、思平、思民、思爱、德能、石门、龙马、双寨、大山、地门、甘棠、集环、棉花、里胜、里乐、里江、马安、长春、新安、大同21个村委会。

天河镇 辖:天河社区;古邦、白任、佳泉、进新、华张、吊水、屯相、维新、北华、金星、金城、北安、集城、上朝14个村委会。

怀群镇 辖:怀群社区;东安、泗岸、剑江、果敢、伦洞、加碗、虾洞、自求、耕尧9个村委会。

宝坛乡 辖:宝坛社区;拉郎、四堡、庄洞、西华、寨岑、五地、平英7个村委会。

乔善乡 辖:乔善社区;乔本、古金、古城、大城、岩口、板团6个村委会。

纳翁乡 辖:纳翁社区;板阳、肯才、洞敏、社甫、民族5个村委会。

兼爱乡 辖:大板社区;镇安、甘逢、旦兴、兼爱、地龙、振新、庆安、大竹、顶新、洞杭10个村委会。

2010年,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辖7个镇、4个乡:东门镇、龙岸镇、黄金镇、小长安镇、四把镇、天河镇、怀群镇、兼爱乡、乔善乡、宝坛乡、纳翁乡。

2012年辖7镇4乡,141个村民委(含16个社区)。

人口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罗城县总人口322116人。

2002年,总人口35.48万,其中农村人口30.73万。有仫佬族壮族苗族瑶族侗族等少数民族25.81万,仫佬族占总人口的31.2%。人口自然增长率3.41‰。

2011年末人口37.61万,其中乡镇人口33.6万。有仫佬族壮族苗族瑶族侗族等少数民族27.75万人。其中仫佬族人口12.47万人,占总人口的33.16%。人口自然增长率-9.17‰。

交通

解放前,罗城全境不通公路、铁路,一条古驿道也没有。陆上交通,“非山路崎岖即鸟道羊肠”。水路运输,武阳江下游寺门—小长安—牛鼻河段,贝江下游三防(今属融水苗族自治县)—融水河段,东小江下游天河—祥贝(今属宜山县)—宜山河段,可通航小木船,直达柳州。但滩多水浅,运载量不大,运输周期长。除沿河圩村享其运输之利外,不能发挥多大作用。货物运输,主要靠人挑马驮。

民国23年至36年(1934~1937年),罗城、天河两县县政府曾先后征款征工兴修县道、乡道。但当时所修的县道,由于工程艰巨,没有一条能通汽车;乡道多数是应付差事,有些路段甚至一动未动。

1952年起,为了促进民族经济的发展,人民政府开始投资建挢筑路,采取专项拨款与地方自筹资金齐上的方法,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事业。1955年先后修通了省道浮宜路、县道罗龙路,地方公路坝新线、官黄线。当年汽车开始运货。1958年后修筑县道四环、天乔线,地方公路龙物线,当年拖拉机进行营运。60年代修筑县道1条,地方公路7条,乡村公路4条。1983年公路里程总达、572.3公里,98个行政村通车,占全县124个行政村的79%。其中客车、班车路程长203公里,通达11个乡镇和39个行政村。

1985年,全县通车里程达788公里,其中省道1条51公里,县道4条88公里,地方公路19条160公里,乡村公路75条489公里。全县省道、县道、地方公路、乡村公路(含机耕路)形成了一个以东门镇(含东门乡)为起点,往桥头、寺门、龙岸、黄金、四堡、宝坛、乔善、天河、四把复迄于东门镇的县内环形公路网,西北连天怀、怀汝、甘才、宝坡、四坪等线、沟通兼爱、纳翁等大山区;西南连浮宜干线及东脉公路,沟通融水、宜山、柳城、柳州公路干线及黔桂。枝柳铁路干线。有汽车380辆,拖拉机928台,其它机动车84辆,年客运量143.29万人次,货运量1.41万吨。全县100%的乡镇、84.25%的村委会都通了汽车,至1987年,全县修筑桥梁71座。

为了开发罗城煤矿,发展民族经济,1985年国家投资修筑岔罗铁路,1969年11月全线铺轨完成。1970年10月1日正式通车,枝柳铁路也通过罗城东部边境,1974年9月正式通车。

2011年,罗城港可到达柳州、梧州、广州及港澳,是河池市的出海通道;枝柳铁路经过县境东部,罗(城)宜(州)二级公路连接宜柳高速公路,能快捷到达区内外各大城市。

罗城至融水二级公路、四把至环江油路、县城二环路等全区路网工程和天河至宝坛三级油路、乔善至纳翁四级水泥路等72条县级和农村公路先后建成通车。公路交通实现量和质的双重历史跨越,通车里程由2005年的240公里增至2010年的475公里,增长98%,实现了乡乡通油路的目标,内通外联的便利路网格局基本形成。

地理环境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河池东部,云贵高原苗岭山脉九万大山南沿地带。地垮东经108°29′至109°10′北纬24°38′至25°12′之间。东北邻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界,东南交柳州市柳城县境,西南连本市宜州区。西北与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接壤。全县东西最大横距68.2公里,南北最大纵距64.8公里。县城距河池市政府原驻地金城江区127公里,南距自治区首府南宁市317公里,东南距柳州市111公里(公路距离)。

罗城的主要河流有武阳江、东小江两条。武阳江流域在县境东北部,境内流域面积1309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50%;东小江流域在县境西部,西北部及中部,境内流域面积873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33.3%。此外,县境西部有小环江的支流,境内流域面积87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3.3%;县境中南部分布有地表河与地下河交错的地带,一些地表河流有的河段在地表,有的河段又潜入地下,汇入东小江流入宜山县,有的直接汇入龙江。这一地带,流域面积共349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13.4%。

地形地貌

全境西北高,东南低。境内中部南北走向呈鲤鱼背状拱起,向东、西两侧倾斜。西北部主要为剥蚀地形,冲沟极纵横,植被茂密,是主要森林区。东北及东南部主要为溶蚀堆积平原及剥蚀丘陵地形,地面起伏平缓,耕地连片集中,是水稻主要产区。中部及西南部主要为溶蚀锋丛洼地及岩溶低山地形,群峰林立之间有规模不大的洼地及小平原分布,耕地小片而分散,是黄豆、玉米主要产区。西北部属九万大山余脉,海拔千米以上山峰10余座,雨平山最高,海拔1460米。

气候

罗城地处低纬,居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无严寒,夏少酷暑,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夏长冬短,四季分明。

2016年,平均气温19.2℃,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9℃,最热月(8月)平均气温27.3℃,年极端最高气温38.5℃,极端最低气温2.2℃。年总降雨量1566.6毫米,其中4—9月降雨量1212.8毫米,占全年降雨量的77.5%。年平均相对湿度78%,最小相对湿度10%。无霜期长,年无霜期358天。年日照时数1270小时,占可照时数的29%。年平均风速1.4米/秒。最多风向为ENE风。年蒸发量为1342.1毫米。年雷暴日数59天。

自然资源

罗城被称为广西“有色金属之乡”、“广西煤炭之乡”,已探明的有铜镍等30多种,重要矿产资源还有水晶重晶石,其中煤储量1.01亿吨。

土地资源 2018年实有耕地面积21097公顷,占总面积的7.9%,其中水田13254公顷,旱地7843公顷,林地79557.9公顷,牧地19410.4公顷,园地1416公顷,水域3760.7公顷,居民、工矿用地4609公顷,交通建 设用地686公顷,石山77,997公 顷,未利用土地117,861.8公顷。

水资源 境内水系稠密,大小河流14条,主要河流3条,流经怀群镇的剑江,流经天河镇的小龙江,流经小长安镇的武阳江,都发源于九万山,属西江水系;地下河11条。河道长435公里,流域面积3060平方公里,1986—2014年全县平均降水量1593.8毫米,地表水径流总量平均值22.74亿立方米,地下水径流总量多年平均值1.01亿立方米。全县水能理论蕴藏量12.32万千瓦时,可开发 9.87万千瓦时。现有小水电站 14个,装机容量2.484万千瓦,占可开发总量的14%。

矿产资源 县境内共发现各类矿床、矿点及主要矿化点80多处,其中大型矿床3处,中型矿床6处,小型矿床8处,矿点40多处,矿化点数十处。有色金属已探明锡、重晶石等矿床、矿点和矿化点,各种金属储量16万多吨,黑金属7.6万吨,稀有金属27.79万吨,放射线矿物1.5吨,是广西“有色金之乡”和中国南方的“镍都”。煤炭资源属广西两个无烟煤生产基地之一,总储量1.07亿吨,已开采0.7亿吨,是广西“煤炭之乡”。

稀有生物资源 稀有珍贵树种有小叶红豆、金丝李、银鹊树、花间木、红椿,小叶红豆等产于天河乡进新村投金洞、宝坛乡庄洞村鱼西水源林保护区。金丝李,俗名棵木,怀群镇门楼山及自求、泗岸、上下梅洞,天河镇吊水村深山间有零星散生。银鹊树,产于龙岸乡北源村海拔700米以下的深山林地中。花间木,又名花梨木,黄金镇佑洞村500米以下山坡有散生,多长于溪边山脚谷地,与其他阔叶树混生。红椿,鱼西、平英森林保护区、纸厂山、青明山、南岩山原始林中均有生长。稀有动物主要有娃娃鱼、山瑞、金钱龟、鹰嘴龟等,均为国家重点保护动物,主要分布在纳翁原始森林。

经济发展

2013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486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62%(按2010年不变价格计算)。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0321万元,增长5.41%;第二产业增加值99216万元,增长8.49%,其中,工业增加值66873万元,增长11.20%;第三产业增加值125331万元,增长6.03%。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上年38.61:27.34:34.05调整为38.46:27.19:34.3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8.05%、41.90%、30.05%;分别拉动经济增长1.86个百分点、2.77个百分点和1.99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2052元。

2015年,全年全县生产总值(GDP)406219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5807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84744元,下降1.1%;第三产业增加值175668万元,增长2.0%。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35.89%、20.86%和43.2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7.3%、-25.4%和48.1%。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3236元,同比增长0.7%。

2016年,全年全县生产总值(GDP)436714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8078万元,增长2.7%;第二产业增加值85716万元,增长2.9%;第三产业增加值192920万元,增长7.6%。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36.2%、19.6%和44.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9.9%、12.3%和67.8%。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4138元,同比增长4.2%。

2017年,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生产总值(GDP)464593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4809万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86828万元,增长0.2%;第三产业增加值212956万元,增长7.0%。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35.5%、18.7%和45.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0.4%、0.7%和68.9%。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4960元,同比增长3.9%。

全年财政收入34431万元,比上年增长20.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8672万元,增长21.8%,其中税收收入万元,下降%。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93562万元,增长10.6%。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83728万元,比上年增长24.8%。其中,项目投资253234万元,增长36.9%;房地产投资30494万元,下降28.1%。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1284万元,比上年增长175.6%;第二产业投资51595万元,增长39.3%;第三产业投资220849万元,增长18.6%。

全年房地产业(包含居民自有住房折旧)实现增加值14048万元,比上年增长5.3%。

第一产业

2017年,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286059万元,比上年增长4.1%。其中农业产值125062万元,增长3.3%;林业产值49387万元,增长6.2%;牧业产值99612元,增长3.8%;渔业产值6864万元,增长4.9%;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5134万元,增长6.0%。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68840万元,增长4.0%。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56902公顷,比上年增加2181公顷。粮食种植面积26051公顷,比上年减少310公顷;油料作物种植面积2847公顷,增加513公顷;甘蔗种植面积9733公顷,增加400公顷;蔬菜种植面积12685公顷,增加1114公顷。年末实有水果面积9027公顷,增加1462公顷。

全年粮食产量112037吨,比上年下降1.2%;油料产量3626吨,增长3.7%;甘蔗产量583980吨,增长13.0%;木薯产量9510吨,下降19.9%;烟叶产量388吨,增长20.1%;蔬菜产量(含食用瓜)121382吨,增长4.2%;园林水果产量58146吨,增长2.8%。

年末全县淡水养殖面积5377公顷,增长312%;全年水产品产量6956吨,增长4.8%。

全年木材采伐量600000立方米。油桐籽产量155吨;油茶籽产量2560吨;竹笋产量172吨。全年育苗面积337公顷。

年末全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31208千瓦,增长2.6%;化肥施用实物量59321吨,增长1.8%;农村用电量9268万千瓦小时,增长5.7%。

第二产业

2017年,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全年全部工业实现总产值149966万元,比上年增长8.5%,增加值42436万元,增长0.3%。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29827万元,比上年增长9.0%,增加值增长0.1%。

在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按经济类型分,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总产值3414万元,下降26.6%;非公有经济126413万元,增长10.4%。

全年发电量13096万千瓦时,比上年下降22.8%,其中水力发电11380万千瓦时,下降26.6%;成品糖产量55046吨,增长10.8%;饮料酒产量5827千升,下降26.8%;蚕丝产量89吨,增长17.1%;水泥产量22.4万吨,增长0.4%;胶合板产量77557立方米,增长17.9%;包装饮用水类产量25396吨,增长16.7%;原煤产量9.42万吨,下降28.1%;商品混凝土111946立方米,增长4.5%。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08963万元,下降1.7%;利润总额3530万元,增长233.6%。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44392万元,比上年增长0.1%。全县具有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实现总产值41579万元,下降5.9%;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9636平方米,下降32.1%;年末从业人员156人,下降5.5%。

第三产业

2017年,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2840万元,比上年增长11.0%。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36214万元,增长10.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6626万元,增长11.0%。批发业商品销售额增长16.2%,零售业商品销售额增长12.0%。住宿、餐饮业营业额分别增长8.1%、0.7%。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30197万元,比上年增长4.6%。

完成客货运周转量39062万吨公里,增长8.0%。其中,公路货物周转量53315万吨公里,增长9.5%;公路客运周转量28385万人公里,下降4.8%。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19149辆,其中营运1401辆,非营运17738辆。在营运汽车中,客运281辆,货运1082辆。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39031万元,比上年增长55.7%。其中,邮政业务总量2047万元,增长17.4%;电信业务总量36984万元,增长58.6%。

全年共接待游客105.05万人次,同比增长22.2%,实现旅游总消费收入11.66亿元,同比增长28.1%。其中,国内旅游消费收入11.52亿元,增长28.7%。入境游客0.4603万人次,增长5.9%。

全年金融业实现增加值27539万元,比上年增长1.7%。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932012万元,增长15.2%;其中住户存款余额596130万元,增长9.0%。各项贷款余额424405万元,增长20.8%。

社会事业

教育

截至2017年,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普通中学13所,教职员工992人,其中专任教师752人,在校生15023人,当年招生3909人,当年毕业3055人。高中2所,教职员工286人,其中专任教师229人,在校生4604人,当年招生1520人,当年毕业1540人。普通小学158所,教职员工1710人,其中专任教师1259人,在校生27348人,当年招生4370人,当年毕业4398人。公办幼儿园14所,在园幼儿324人。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86.3%,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2.5%,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83%。

科技

截至2017年,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有各类科研所2个,科研所从业人员5人,其中从事科技活动人员3人。全年共组织实施新计划项目4项,其中自治区(或者市)下达项目1项。全年专利申请79件,其中发明专利62件;全年授权专利18件,其中发明专利4件;年末拥有发明专利30件。

卫生

截至2017年,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82个。其中医院3个、乡镇卫生院12个,诊所(卫生室、医务室)26个,村卫生室125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中心)1个,妇幼保健院(站)1个。全县卫生机构床位数达1185张,其中医院床位688张,乡镇卫生院411张,妇幼保健院(站)86张。全县卫生技术人员1920人。在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医师287人,执业助理医师108人,注册护士527人。

文化

截至2017年,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有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1个,图书总藏量10.9万册(件)。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个,基层文化站11个。全年共举办展览10(场),组织各类文艺活动165场(次)。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个,全年演出22场(次)。全县拥有体育机构1个,体育馆1个。各类体育场地46个,其中,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场所10个。

年末全县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6.34%,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3.4%。

名优特产

野生毛葡萄酒

罗城自古民间就有用毛葡萄土法酿造红葡萄酒的习惯,清康熙皇帝谥封的“天下第一廉吏”罗城知县于成龙在离任时,当地民众用珍藏多年的土酿红葡萄酒相赠,以表爱戴和惜别之情。1928年5月,著名植物分类学家秦仁昌在罗城采集野生葡萄标本,并在英、美、德等国刊物发表论文,引起了世界植物学术界的关注。1989年,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李振宁等教授深入罗城考察,证明了野生毛葡萄是广西九万大山的特有新种植物,定名为罗城毛葡萄。

用野生毛葡萄酿制的罗城“青明山”牌野生毛葡萄酒在1999年荣获世界首届酒业博览会金奖。2000年,罗城被命名为“中国野生毛葡萄之乡”。2003年罗城“青明山”牌野生毛葡萄酒荣获广西名牌产品,野生毛葡萄酒荣获原产地认证注册保护。

罗城绿茶

道光二十四年(1884)《罗城县志》载:饮真茶,令人少眠。民国24年(1935)《罗城县志》载:……产地在武阳区之四堡、宝坛,……黄金茶以宝坛之尧人山茶为最佳。

罗城茶地分布于尧人山、五地、平英、庄洞、纳翁、拉朗、好洞、耕尧、大竹、尧老、龙岸茶叶场等。尧人山茶产于该山西南面的夹谷中,海拔800米左右,黄土、酸性,土层深厚松软。产出的茶,味道香醇,可谓是“高山云雾茶”。

风景名胜

罗城是少数民族自治地区,也是中国的仫佬族自治县。全县除了仫佬族外还聚居壮、苗、侗、瑶等多种少数民族。各种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和风俗丰富有趣,尤以仫佬族的“依饭节”、“走坡节”、“坐夜歌”、“打老庚”等最为独特。按《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所规定的条款进行调查统计和分类,罗城的旅游资源共有2个类16个亚类50多种。罗城旅游资源丰富,清初顺治年间,“一代廉吏”于成龙初仕罗城知县时曾题“山似剑排,水如汤沸”。主要旅游景点有剑江风光、武阳江风光、万亩野生毛葡萄园、青明山庄园、野马滩风光、水上相思林、甫村生态旅游休闲农庄等。

崖宜风光

崖宜位于罗城向东行15公里。在崖宜水坝下,无数叠水奔泻而下,声形兼备。武阳江两岸沿途有千年古松、龙角山、神龟下水、犀牛山、马口山、倍蕾山等众多景点,其中的龙角山像一条巨大的蛟龙从水底探出头来,一对龙角直立山上,龙身就潜在曲曲弯弯的武阳江里。整个武阳江10多公里长的风景河段一年四季水量适中、河床坡降大小有变,适宜漂流。

秀丽的剑江山水

剑江风光在距县域35公里的怀群乡剑江一带。这里奇峰突兀,碧水悠悠,处处皆景。剑江十里画廊,“不是桂林,胜似桂林”。剑江两岸的山奇形怪状,姿态万千,有的山体巨大,给人以雄伟之势,有的顶部尖细,似要冲上云霄,青的像开屏的孔雀,青的似呼啸的雄狮猛虎,有的如同戏水的鸳鸳,有的像忘情的歌仙刘三阻,个个形态逼真,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剑江,涓涓流淌,碧蓝澄清,河底白色鹅卵石历历可数。河中不时露出半爿沙滩,沙质洁白细腻。山,耸立如林,密集重叠,千姿万状,惟妙惟肖,形神兼备。山谷里,竹木繁茂,遮天蔽日,清幽雅静,岸边翠竹成荫,古榕参天。坐在夙尾竹的浓荫下四望,河水潺潺,天边白云漫漫,岸上孤烟直直上升,如一幅美丽的图画。高达数十米的才龙瀑布、且兴瀑布、尧河瀑布、肯才瀑布,宛如一条条银河从上天飞落,奔腾咆哮,声震林壑,气势雄伟,奇丽壮观。拉t岩洞,奇诡怪异,五光十色。在一处峡谷上有一座天然石桥飞架,构成了一座高约50米,宽约30米的拱门,浩浩荡荡,巍巍峨峨。石桥画上古木盘根错节,青翠苍郁。桥下倒挂着无数“胎生植物”,形态万千,其状莫名。

原始森林

九万大山(含罗城、三江等县)百万亩“原始森林”县城向西边天河镇后。这里山高林密、峡谷幽深、茂林修竹、古木参天。飞泉瀑布,变幻莫测,且有珍禽异兽出没其间,自然景观丰富优美、神秘莫测。

旧城遗址

旧城遗址在县城西南20公里的四把镇里胜旧县屯,系唐代天河县始建时县治所在地,是县内迄今发现最旱的古县城遗址。依山处有岩洞,分上下层,下层有明代嘉靖年间闽人祭题书的摩崖石刻诗,诗曰:“谁将鬼斧无量力,凿破洪荒半壁天。山鸟四时调好韵,石龙千载吐寒涎。云根不老菩提树,岩胖初开大乙莲。为爱边方景奇绝,刊诗留与百灵传。”此处已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科马堤岩

罗城北部的宝坛乡是九万大山南麓的中心腹地,地层出露发育完整,沉积相型多样,标志典型,是华南最古老的元古界震旦系地层,国内外罕见的元古代具历刺结构的科马堤岩就奇迹般地出露在这里。专家们指出:室坛乡科马堤岩的发现是世界上的第二例,它对国内外正在研究华南早期地球的演化,地壳、地幔的发展,洋壳、陆壳的演变方式以及寻找多种矿物资源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科马堤岩已吸引了瑞典、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等10多个国家的专家前来考察,国内很多地质院校经常有学生到这里来上实习课,采集标本。室坛已成为科研、教学和国际学术交流的胜地,被中外专家称之为“自然地质博物馆”。

含乐岩

在天河街北郊一公里山脚下,有一天然石穴,高约10米,宽约100米,深约1公里,岩内有7洞,洞洞相通,岩内石笋林立,石幔成帘,奇峰异石,琳琅满目。漫步穴内,如游仙宫,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清道光五年(公元1825年)天河知县林光棣曾入穴游览,并新笔手书“含乐岩”三字于穴上,此岩因此得名。

雅乐仙洞

在县城西北32公里,天河街北郊(距天河街1公里)。系天然石穴,前临小龙江河,俯道河面,竹林低首,奇峰倒立,左首是“渔村晚照”,右首是“九江九曲”。前面是“圣水三潮”(此三处均为旧天河县八景之一)。岩口门上有正谐“雅乐仙洞”四字,苍劲有力,为清道光五年(公元1825年)天河知县林光棣手笔。穴内另内外两层。外层开阔平坦,略呈圆形,各种石案,气势磅礴;内层稍狭,石笋石乳,千姿百态,精巧玲珑。有游客恐人不知,于穴内壁上书:“仙山琼廊在里头”。游人看后叹道:都说挂林芦笛好,此岩更胜芦笛岩。[1]

神泉景观

罗城境内有各种奇特的泉水十几处,如“潮泉”、“油鱼泉”、“虾泉”、“乌龟泉”等。潮泉在小长安镇门豆村后山下,泉水自罅中潺潺流出,碧澄透底,每日潮涌三次。每当潮涌时,气浪翻滚,而且水量也较常势增加二、三倍,经数分钟后,徐徐缩小,恢复如常。据县志记载已有干年历史,日日如此。

乐登桥

位于县城西南面约4公里处,该桥属圆形三孔石桥,始建于明洪武18年(公元1385年)。是罗城境内历史悠久,造型优美的桥梁之一。拱桥总跨度约27米,高3.6米,桥面宽4米。桥身由经雕凿过的方形石砖堆砌而成,整个桥为三孔,孔径3米,桥的两头除各有一石狗外,还铺有石阶通往桥面,桥墩底中央处两头用方石雕凿出鲤鱼尾状,桥面有两块象草鞋印的方石在石砖上,甚为奇观。对此,群众中淬有很多有关此桥的美丽传说。该桥属旧罗城风景之一(“乐登仙迹”)。

开元古寺

位于县城南面约4公里处,现属东门镇平洛村管区。寺庙始建年代不详。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重修。建筑群由前、中、后殿、厢房和天井组成,占地面积4余亩。中殿正脊随梁枋上墨书“大清光绪贰拾四年岁次戊戌季秋谷旦……暨九甲绅民人等重修栋字”。中后殿之间两侧各有一个月亮门。该寺1987年已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

烈士陵园

该陵园1957年修建于县城北部凤凰山公园内,是罗城人民为纪念解放初期剿匪英勇献身的邹燕兆、杨光辉等14烈士而修的。陵园内有烈士塔、烈士墓。墓内是烈士的忠魂,墓四周是葱翠的桉树林。1984年移建于县城东北郊红珠山脚下,陵园占地面积3200平方米。园内分上下两部分。上部分中央有纪念塔,塔高16米,塔顶镶有五角星,墓前有英名碑,碑文记录有参加辛亥革命黄花岗起义献身的烈士,有解放战争和解放初期剿匪以及自卫反击战中英勇献身的指战员,共176名。纪念塔东西两侧各有一绿色的草地,周围有栏杆,草地和栏秆之间植有塔松。下部由两列分别为43个台阶组成的人行道。

青明山庄园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青明山林场是自治区级生态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AA级旅游景区,也是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的一个国有中型林场,场部坐落在县城北部,距县城32公里。全场经营土地面积7019公顷,有林地面积5816公顷,杉、松林面积7万亩,其他经济果木林面积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98%,森林活立木蓄积48.3万m3。

青明山庄园位于罗城仫佬族自治县青明山林场林区内,负氧离子含量高,是一个绿色的天然氧吧。庄园由“采摘园”、“健身休闲区”、“仫佬族风情园”、“农家乐园”等4大园区构成。

视频

航拍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成龙湖公园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