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缔头万城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缔头万城(Tétouan)就是伊斯兰时期的一座特别重要的城池,是连接摩洛哥和安大路西亚的主要通道。在经过西班牙的再次征服之后,这个城市由遭受到西班牙人洗劫的难民所重新建设。这个地方在建筑和艺术上都很出色,深受安大路西亚的影响。缔头万城虽然是摩洛哥最小的阿拉伯人聚居区之一,但无疑也是最完整的,而且没有受到后来外部影响的的地方。

中文名 缔头万城

外文名 The Medina of TéTouan(Formerly knownas Titawin)

定 义 斯兰时期的一座特别重要的城池

地 位 连接摩洛哥和安大路西亚主要通道

批准标准

1997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V)(V)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缔头万城建造于摩洛哥历史上的一个非常时期,当地中海沿岸的所有城市都被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占领时,缔头万城充当了避难所的角色,尽管许多考古遗迹表明,对这一地点的占领可追溯到前史阶段或伊斯兰时期,缔头万成在休达解体后的中世纪末期仍然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1286年,苏丹阿布在摩洛哥城内建立起一个要塞,以封锁休达城,该城在14世纪初期开始扩展,但却在一个世纪以后毁灭在西班牙人手中,15世纪后叶,来自安达路西斯的难民重建了这座城市。

建造历史

缔头万城建造于摩洛哥历史上的一个非常时期,当地中海沿岸的所有 城市都被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占领时,缔头万城充当了避难所的角色。由于其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因而成了连接两个文明和两个大陆的纽带。尽管许多考古遗迹表明,对这一地点的占领可追溯到前史阶段或伊斯兰时期,缔头万成在休达解体后的中世纪末期仍然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1286年,苏丹阿布在摩洛哥城内建立起一个要塞,以封锁休达城。该城在14世纪初期开始扩展,但却在一个世纪以后毁灭在西班牙人手中。15世纪后叶,来自安达路西斯的难民重建了这座城市[1] 。摩洛哥城的第二个发展阶段出现在16世纪中叶,那时,它的西南部已经延伸到麦地那城。后来,被西班牙驱逐而来的穆斯林又将麦地那城进一步向西北方向扩展。麦地那现在的版图完成于18世纪中叶。那时,统治者在城内修建了许多堡垒。

重要建筑

从公元前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此处即有人居住。到青铜时代之初( 约前3000),这里开始向城市过渡,出现护城的堡垒、街道、神庙和稠密的房屋。此后受到埃及文化的强烈影响,涌入埃及的各种产品并成为埃及在地中海东岸获取木材的重要港口。青铜时代晚期,腓尼基人发明了文字,便刻有已知最早的腓尼基铭文埃赫伦石棺。约公元前1000年后,缔头万城的地位逐渐为西顿和推罗取代。以后该城先后附属于亚述和波斯。公元前332年,城市被亚历山大占领后迅速希腊化。在罗马时代,它依然保持繁荣,并兴建了罗马式的露天剧院、浴场和神殿。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势力到达缔头万城,城市衰落。1103年,十字军占领该城,并建立城堡。1189年,又为埃及阿尤布王朝萨拉丁王所攻占。

古城布局

缔头万城的城墙底部厚1.2米,地基以上厚0.6米,长达5000米。城墙之外还可以发现许多防御措施,例如西南角的星形堡垒[2] 。总共有七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大门通向城市内部。 麦地那城内街道呈十字形交错,并与不同的大门连接,通向旅店、澡堂或公共浴室、清真寺等宗教场所,也通向商人和工匠区。狭窄的小巷从大街开始,直通到私人住宅。数不清的过道、凉棚和走廊使得缔头万城的布局更加丰富。麦地那城的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逐级降低,这构成了本城的一大特色。没有一座建筑的高度超过三层,只有尖塔高过了大部分建筑,这使得整个城市具有一种伊斯兰教的气氛。许多工匠作坊以及杰出的建筑物都完好的保存下来,使得这个地方在建筑和艺术上独具特色,深受安大路西亚的影响。缔头万城虽然是摩洛哥最小的阿拉伯人聚居区之一,但无疑也是最完整的,而且没有受到后来来自外部的干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