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绿尾虹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绿尾虹雉别名贝母鸡、鹰鸡、火炭鸡、鹰鸡,学名为 Lophophorus lhuysii。 大型鸡类。为雉科虹雉属下的一种,大型鸟类,为中国特有,属于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分布于四川云南西北部、西藏东南部、甘肃东南部和青海南部一带。

绿尾虹雉是典型的植食性鸟类,它们在高海拔的高山草甸和灌丛中靠挖掘植物的根、地下茎、球茎等地下部分为食,主要用强大的嘴挖掘块根和啄食,很少用爪来刨食,因此它们有着呈钩形粗壮有力的[2]

绿尾虹雉是世界上最难饲养的鸟类之一,北京动物园1958年首次饲养展出绿尾虹雉,北京野生动物园拥有全世界最大的人工繁殖育种群,但是总数也只有13只。

体型特征

全长约80厘米。雄鸟头顶有一簇青铜色至红铜色的羽冠。从头顶后部耸起短的冠羽覆盖在颈项上,为青铜色;后颈、颈侧和上背红铜色;上体紫铜色或绿铜色,具金属光泽;下背和腰白色;下体黑色;飞羽黑褐具绿缘,尾羽蓝绿色。下体黑色,嘴角灰色,脚黄灰色。雌鸟体羽暗褐色,背白色,飞羽及尾羽具褐色横斑。

生活习性

绿尾虹雉栖息在高山草甸绿尾虹雉是中国的特产种类,常成对或小群活动,冬季有时也集成8一9只至10余只的较大群体。栖息于林线以上海拔3000一5000米左右的高山草甸、灌丛和裸岩地带,尤其喜欢多陡崖和岩石的高山灌丛和灌丛草甸,冬季常下到3000米左右的林缘灌丛地带活动。

它们在高海拔的高山草甸和灌丛中靠挖掘植物的根、地下茎、球茎等地下部分为食,他们呈钩形粗壮有力的喙也是为适应这种生活而进化出来的,据分布地山民观察,本物种非常喜欢取食贝母的球茎,因此在当地,本物种的土名叫做贝母鸡。

冬季由于高山积雪过厚,难以找到砂砾,这时它就吞吃火炭,因此又名“火炭鸡”,又因它的嘴很坚固,而且前端弯曲呈钩状,很像老鹰的嘴,称为“鹰鸡”。

白天活动,喜欢出没于山脊地带,晚上栖于稠密的灌丛间或树的低枝上。性情机警,一有动静即伸颈观望,如发现危险,则立刻钻入灌丛或飞奔而逃。春夏季喜欢鸣叫,雄鸟常在破晓时站在靠近山顶的突出岩石上鸣叫,叫声雅致、婉转、连绵不断、富于变化,雌鸟也能发出多种鸣叫声,在浓雾弥漫的群山间传得很远。它们的腿脚强健有力,善于奔跑。尤其令人惊奇的是,它们能在飞行时借助气流向上的举力,自低处向高空盘旋翱翔,这种现象在其他鸡类中是少见的[3]

保护现状

被称为「鸟中大熊猫」的绿尾虹雉,目前现存量甚少,绝对称得上是濒危的物种。

2018年5月5日在四川宝兴县的蜂桶寨保护区破壳而出,为该濒临绝种的鸟群增添一成员[4]

绿尾虹雉是中国特有大型鸟类,是世界性易危物种,野外现存数量不足3000只[5]。由于野外种群急速下降,上世纪80年代起,内地保护机构尝试以人工繁殖的方式进行抢救性保护,但收效甚微。

视频

绿尾虹雉 相关视频

珍稀鸟类——绿尾虹雉
高原彩虹—绿尾虹雉
“鸟中大熊猫”绿尾虹雉繁育获重大突破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