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经蝶窦入路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经蝶窦入路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中文名:经蝶窦入路

外文名:transsphenoidal

approach

所属学科:医学

公布时间:1997年

经蝶窦入路(英文名 transsphenoidal approach)是1997年公布的医学名词[1]

经蝶窦入路公布时间

1997年,经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发布。

经蝶窦入路出处

《医学名词 第六分册》第一版。

为什么垂体瘤患者首选经蝶窦入路手术?有什么优势?

2017-08-31 11:42

随着垂体瘤患病人数的逐渐增多,大家开始关心如何才能治疗这种疾病,然而各种类型的垂体瘤治疗方法也大相径庭,比如泌乳素型垂体瘤就首先建议服用溴隐亭治疗,而对于生长激素型垂体瘤和无功能型垂体瘤手术是最佳的方法,医生通常会建议患者在存在手术指征的情况下进行经蝶窦入路手术治疗,那么这种方法和传统的手术方法比有什么优势,下面唐都医院神经外科张治国教授就为大家讲讲选择经蝶窦入路手术治疗垂体瘤的原因。

外科手术是通过创伤的途径来治疗人体的疾病。在外科学的发展过程当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和思想,那就是外科手术要尽量利用人体自然的空间和间隙进入人体来实施,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体所受的创伤,进而使手术本身的效果最大化。

垂体瘤处于接近头颅中心、颅底正中的位置,其在颅腔外的投影正好就是蝶窦。而鼻腔和鼻窦是人体本身就具有的空间,经蝶窦入路很好地利用了这些空间作为手术入路,经此入路施行手术对人体所造成的影响远比经颅手术轻微。

在神经外科发展的历史上,经颅入路垂体瘤手术一度盛行,因为在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下,复杂的面颅结构干扰了人们对于到达蝶窦及蝶鞍路径的认识,造成颅外途径手术面容影响大、创伤大、感染率高和存在一些后遗症等缺陷;而形态似球面的颅盖骨结构相对简单,故而经颅手术得以较早地发展起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全面发展,人们对颅底的解剖结构有了进一步的深入认识,显微镜、内窥镜、精良的手术器械及影像导航技术的应用使精准而微创地到达手术部位变得不再困难,故而极大地推动了经蝶窦入路手术疗效的提高。

垂体瘤虽然解剖位置复杂,但绝大部分垂体瘤的病理组织有质地松软脆弱的特点,使得通过鞍底的较小骨窗分块切除大的瘤体现实可行;另外,垂体的硬膜间位器官特点使鞍隔在经蝶窦手术时形成一个相对安全的屏障,从而可大大减轻手术过程对颅内重要神经血管结构的干扰和影响。

所以,综合上述,经蝶窦入路手术因其创伤小、脑保护好、痛苦少、恢复快等优点已在世界范围内成为了垂体瘤外科治疗的主要手术方式。

参考来源

  1. 经蝶窦入路, 植物智,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