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经济垄断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经济垄断源于滥用经济力的优势,并且其滥用者应是经营者、或经营者的联合体。实践表明,经济力的优势并不必然属于某一个经营者或经营者联合体。相反,它可以属于甲经营者,也可以属于乙经营者。甚至,属本来并没有经济优势的若干经营者组成的联合体。换言之,经济力的优势并非具有永久的独占性。它是在竞争中形成的。问题在于,经济力优势的占有者为了保持自己的优势而采用非竞争的手段,不允许他人再与之进行竞争。经济力优势滥用的根本特征,是以集中的经济力或联合的经济力支配市场,从而使他人成为经济从属者的可能。

垄断在经济中有什么危害?

影响市场价格信号的正常发挥

价格是市场资源配置的信号,当某商品供不应求时,形成卖方市场,该商品价格提高,使得从事该商品生产的资源增加,更多的企业将进行该商品的生产,从而供给增加满足需求,平衡市场供需;当某商品供过于求时,形成买方市场,该商品价格下降,引起资源流出,从而供给减少,需求增加。价格正是在供求关系的影响下,自动调节生产,调节流通,并实现对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垄断价格行为的存在,使得价格无法正确反应市场的供需关系和竞争状况,扰乱正常的市场秩序。

影响行业企业间的公平竞争

市场竞争应是公平竞争、诚信竞争。要想公平竞争就要反价格垄断,形成了价格垄断就不可能是竞争的。一个行业内部分企业的价格垄断必然会造成对该行业内其他企业的不公平竞争,一个行业的价格垄断行为同样也会影响其上下游行业的整体竞争状况,从而导致实施价格垄断的行业企业获得非法的竞争优势,同时实施价格垄断的行业企业的联合也会打击该行业潜在进入者,从而维护价格垄断实施者的整体利益,这样就对其他行业企业形成了不公平的竞争,破坏了正常的企业行业的竞争秩序。

影响消费者福利的提高

价格垄断行为使消费者面临损失。微观经济学揭示,垄断企业竞争企业所决定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是不同的。竞争企业是在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处进行生产,而垄断企业则在价格高于边际成本的地方进行生产。因此,垄断产量会低于竞争产量,而垄断价格会高于竞争价格。这就是说,垄断通过控制产量来操控价格,将给消费者带来两大损失:一是价格方面的损失。消费者在购买相同数量的产品时,要比竞争条件下接受更高的价格。消费者这部分损失因垄断者限制产量、抬高价格而作为一种垄断利润转移给了垄断者,或者说被垄断者剥削走了。二是消费者在购买数量方面的损失。消费者不能以同一价格购买到足够数量的商品。

影响经济运行效率和科技进步

行业企业的价格垄断实施者不论是限制了同行业竞争者的竞争还是限制了行业上下游经营者之间的竞争,都会对本行业和相关联行业造成利益固化,缺失了同行业之间的正常竞争,必然整个经济运行效率就难以提高。价格垄断实施所造成的竞争缺失和市场主体的垄断利益固化,容易造成企业创新意愿的降低,从而阻碍社会整体的科技进步速度。[1]

平台经济产生垄断的原因

为什么有的平台企业会逐步走向垄断并持续保持垄断?分析起来,大致与以下几方面有关。

其一,与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型经营模式有关。在数字经济时代,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数字技术大大降低了数字产品的搜寻、生产、运输、跟踪和识别等交易成本,极大拓展了市场的边界,以传统企业的方式来组织供给的必要性大幅下降,平台甚至可以通过个体连接的方式来组织市场交易,从而出现了新型经营模式,容易形成企业对市场的垄断。

其二,与网络外部性与规模经济有关。平台经济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网络外部性,即市场中的网络节点越多,市场给参与者创造的价值越高。但网络的建立具有明显的门槛效应,初期搭建平台基础设施的成本非常高,而一旦进入目标市场,其边际成本近乎于零,领先的企业能够依赖用户数量带来的超额收益分摊前期成本,不断巩固市场优势,产生规模效应,并会走向垄断。平台规模经济产生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连接扩大效应。若每个新的连接都增加了价值,那么较大的网络将比较小的网络享有更大的规模回报,平台经营者为了摊薄前期成本,具有不断拓展网络的倾向。另一方面是为了降低摩擦成本。在普遍的信息不对称情形下,契约纠纷时常产生,此时就会出现解决争端的协商成本,平台企业可以利用其市场主宰地位高效解决争端,使买卖双方因忌惮付出信用、经济等方面的代价而选择尊重平台制定的规则。平台的市场占有率越高,用户黏性就越高,解决摩擦的成本就越低。

其三,与数据、流量、算法的垄断强化有关。进一步看,平台企业在形成垄断后能够长时间维持垄断,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数据垄断。平台企业收集了大量用户数据,对用户的行为进行跟踪画像,再进行有针对性的促销、优惠和广告投放,不断创造新的利润和数据。二是流量垄断。平台企业利用网络优势持续汇集用户所需信息,进而垄断用户流量,而流量优势又可以通过平台业务延伸、衍生的方式,进行多维度扩张,不断巩固其流量优势。三是算法垄断。这是平台垄断的一个独有特征,就是通过对本企业业务的特殊照顾或对竞争对手业务的隐形打压来实现“自我优待”。比较典型的是,在检索平台领域具有支配地位的经营者,在检索排序过程中对自身商品或服务使用“优待性”的算法或规则。[2]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