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史證類備急本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經史證類備急本草》,簡稱《證類本草》,北宋集大成的藥物學著作。唐慎微撰。約成書於元豐五年至元符元年之間(1082—1098)。艾晟於大觀二年(1108)予以校補,首刊於昆陵 (今江蘇武進),此即 《經史證類大觀本草》。政和六年 (1116) 醫官曹孝忠奉詔校勘 《大觀本草》,更名 《政和新修經史證類備用本草》 (簡稱 《政和本草》)。《大觀本草》和 《政和本草》形成了本書兩大系統的版本 (共40餘版次)內容大同小異。
本專著收編於《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
內容簡介
原書31卷 (《政和本草》縮為30卷),約110萬字。其中序例2卷,各論29卷,按藥品的自然屬性分類,計有玉石部 (3卷)、草部 (6卷)、木部 (3卷)、人部 (1卷)、獸部 (3卷)、禽部 (1卷)、蟲、魚部(3卷)、果部 (1卷)、米谷部 (3卷)、菜部 (3卷)、有名未用 (1卷)、外類(1卷)。共收載藥物1 748種。本書將 《嘉祐本草》和 《本草圖經》合而為一,又從240餘種古代文獻中輯錄了大量有關資料。凡唐氏所補輯的文字均在其前用墨蓋子 (︻) 作為標識。 唐氏引用的文獻涉及宋以前的本草、醫方、經史、筆記、地誌、詩賦、佛書、道藏,其中 《雷公炮炙論》、《本草拾遺》、《食療本草》、《海藥本草》、《食醫心鏡》等重要本草著作,均賴本書保存了大量的佚文。唐氏續補的方劑數千首,補充摘引前代藥物526種。所以明代李時珍評價說: 「使諸家本草及各藥單方,垂之千古,不致淪沒,皆其功也。」本書資料極為豐富,幾乎囊括了中國北宋以前的本草精華。同時,本書因體例嚴密,出處詳明,所以成為研究宋以前本草發展的淵藪,也是當今輯佚古醫書、本草的重要文獻來源。明代李時珍 《本草綱目》即以本書為藍本。本書集中地反映了宋代以及宋以前的中國藥物學成就,英國科技史學者李約瑟 (J. Needham)在《中國科學技術史》中稱讚本書 「要比15和16世紀早期歐洲的植物學著作高明得多。」但本書重在彙輯前人已有的文獻資料,極少表述作者個人的學術見解,故南宋王繼先認為本書「不過備錄諸家異同,亦不能斷其是非。」
作者簡介
唐慎微,字審元,北宋蜀州晉原 (今四川崇慶)人,後遷居成都。生卒年不詳。世為醫,精於經方,醫術高明,醫德高尚。常為士人治病,不取一錢,惟要求贈給名方秘錄,因而徵集到大量的醫藥資料,供編輯本書用。
相關信息
《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以「齊全、新穎、系統、科學、穩定」為編纂原則[1],選收了1985年以前出版的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綜合性科學、社會和人文科學、文學藝術等方面500多個學科(包括主要學科及其分支學科)的名著,以及世界各大宗教的重要典籍。其中有科學上各主要學派[2]的代表作,文學藝術上各主要流派的代表作,宗教上各主要宗派的主要典籍;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和地區的重要著作。
視頻
經史證類備急本草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論文)百科全書的編纂體制與體例,道客巴巴,2015-07-08
- ↑ 第十講科學學派_圖文,豆丁網,2016-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