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纪念何其芳(廖春波)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纪念何其芳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网

《纪念何其芳》中国当代作家廖春波的散文。

作品欣赏

纪念何其芳

何其芳是我国二十世纪著名诗人、散文家、文学理论家、评论家、学者,曾长期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和书记处书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文学评论》主编,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和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1912年2月5日出生万县凉风割草坝,1977年7月24日在北京病逝。1996年,万州区人民政府在城郊太白岩修建何其芳墓园和陈列馆。其夫人牟决鸣1920年生于浙江黄岩,2019年去世后与何其芳合葬。故居现在甘宁镇新农村3社54号,由当地乡绅始建于清嘉庆年间,距今约200年,砖木结构,尚未开放,急需修缮。江南新区命名有何其芳公园。

早年生活在一个守旧的殷实大家庭,1929年到上海入中国公学预科学习,阅读大量新诗;1931年入读北京大学哲学系,1935年毕业后在天津南开中学、山东莱阳乡村师范学校(现鲁东大学)任教,1936年出版诗歌集《汉园集》(与卞之琳、李广田合著),1937年以散文集《画梦录》获《大公报》文艺奖;1938年赴延安鲁迅艺术学院任教,同年与学员牟决鸣加入中国共产党并结为伉俪,后任鲁艺文学系主任和朱德同志秘书,为革命文艺做了大量拓荒工作,写出抒情散文《我歌唱延安》和代表诗作《生活是多么广阔》《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1944年至1947年两次被派往重庆,在周恩来直接领导下从事文化工作,历任中共四川省委委员、宣传部副部长和《新华日报》社副社长等职;1948年至1953年在延安马列学院任教,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新中国成立后,除创作《我们最伟大的节日》等作品外,主要从事文学批评、文学理论研究(红学)及教学工作,同时担任文学界重要领导。

他为人真诚,平易宽厚,勤勉好学,积极向上,努力进取,追求光明和理想,对党和人民的革命事业忠心耿耿,高度负责。。他做学问搞研究注重思想方法,广泛应用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发展我国文学评论事业,推进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建设和中国文学史研究作出巨大贡献。《文学艺术的春天》《胜利的战斗的二十年》《论<红楼梦>》《论阿Q》《关于诗歌形式问题的争论》等专著和论文充满真知灼见,影响深远。2012年4月6日至8日,重庆三峡学院、万州何其芳研究会等联合举办“纪念何其芳百年诞辰国际学术研讨会”,张炯、杨槐、何西来、吕进、何三雅等逾百名专家教授出席或致贺信,收到论文70余篇,无不盛赞他的文学活动和著作。

1976年4月25日19时,何其芳回到久别的故乡,5月11日2时又乘船离开。这是生前最后一次回家,停留半个月期间,住万县地委招待所,常有医生测量血压。但他抑制不住喜悦,整天忙于探亲会友,看书写作搞翻译,甚至童心大发后,去长江边捡卵石。我那时才十岁,在农村读小学,听老师说起此事,颇以这老乡为荣,萌发了文学兴趣。2000年5月,蓝棣之主编的《何其芳全集》(八卷本)在河北人民出版社首版,仅印1500套,我有幸购藏一套。今又拜读,深为怀念,故作本文,聊表敬意。 [1]

作者简介

廖春波,重庆仲裁委国际仲裁员,万州区司法局二级调研员、公职律师,自由译者,爱好文学。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