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约翰·贝利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的图片

约翰·贝利(1886~1960),外文名:Baillie, John,苏格兰牧师及神学家,端纳.贝利(D. Baillie)的哥哥。

牧师,新教[1]多数宗派中的主要教职人员。拉丁文作pastor(牧羊人)。《新约[2]》中以牧人喻耶稣,以羊群喻教徒,所以新教用牧师称呼主持教务和管理教徒的教牧人员。

人物简介

他的一生正反映出苏格兰长老会联合的过程──他的父亲属于「自由教会」(Free Church),自己在「联合自由教会」(United Free Church)的「新学院」(New College, Edinburgh)读书;曾任苏格兰总议会的议员(Moderator, 1943);在普世合一运动中屡任要职──是1910年爱丁堡会议的主要领导人之一,WCC的主席,有分签署介绍圣公会主教给苏格兰教会的《主教报告》(Bishops Report, 1957);他也是「在现代危机中解释神的旨意的特别委员会」(Church's Commission for the Interpretation of God's Will in the Present Crisis, 1940~5)的主要策画人(God's Will for Church and Nation, 1946;参他的另一著作︰What is Christian Civilization? 1945)。

贝利先后在爱丁堡、美国及加拿大教授神学和哲学(1919~34),后来成为爱丁堡大学神道学的教授(1934~56),后期还出任新学院的教务长和院长(1950~6)。他真正的恩赐,可能是在护教学上(参Invitation to Pilgrimage, 1942)。有人说他是个「中保神学家」(W. L. Power, USQR 24, 1968, pp. 47~68)。他倾向自由主义(参神学的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Liberalism and Conservatism in Theology),这与他父亲的加尔文主义有点背道而驰,却赢得在纽约的潘霍华(Bonhoeffer)的赞赏,这在1926年的《人类心灵的宗教根源》(The Roots of Religion in the Human Soul)反映出来。大约在1930年,他的神学立场又有了改变,这时他倾向「自由的新正统主义」〔参新正统主义(Neo-Orthodoxy);参And the Life Everlasting, 1933;《人怎样认识神》(Our Knowledge of God),谢秉德译,道声,1965〕;但稍后,他又对理性的能力恢复完全的信心,并预言将来人对巴特的思想有更大的抗拒力。《信仰的进程》(The Belief in Progress, 1950)和《近代思想的启示观》(The Idea of Revelation in Recent Thought, 1956)都是重要的作品;他获邀为「季富得讲座」(Gifford Lectures)的讲员,为此写了《神同在的感觉》(The Sense of the Presence of God, 1962),可惜未及演讲便离世。他最著名的作品,是译作好几种语文的《私祷日新》(A Diary of Private Prayer,文艺)。贝利的一生把默想的虔敬生活和自由主义揉合起来,常能在相抗的神学体系之中,找出一条出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