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约拿单‧爱德华滋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约拿单‧爱德华滋(Jonathan Edwards,或译乔纳森‧爱德华滋,或把“滋”作“兹”,1703年10月5日-1758年3月22日),至今仍被认为是美国最出色的神学家,是十八世纪美国大觉醒运动[1]的领导者,也同时被视为美国哲学思想的开拓者。

十八世纪初正值理性时代和物质主义的思潮,理性至上的浪潮对教会产生了冲击,爱德华滋将属灵生命与理性思维融合在一起,将对信仰的热情注入到当时僵化的正统神学系统之中,使神学真的成为教会更新的动力。

出生

爱德华兹于1703年10月5日在北美东岸(今美国康乃狄克州)的温莎镇(Windsor)出生,在十一兄弟姊妹中排行第五。父母都是出身于敬虔清教徒后代的家庭:父亲是公理会的牧师[2];母亲是北安普敦(Northhampton)极具影响力的教牧领袖斯托达(Solomon Stoddard)牧师的女儿,他自幼在家受虔诚的宗教教育熏陶。

思想

“他着意高举神的至高主权、人的原罪和败坏、上帝的恩典和荣耀。”他认为上帝有绝对的主权,提出“上帝的恩典决定一切”;并深信人无法靠着自己的行为得救,因人性在堕落后为绝对的败坏;而人之所以能免于走向地狱的深渊,全是因上帝的恩典和怜悯紧紧抓住了人。

“他重视真理的知识,但也同时看重宗教经验。”他受洛克的的经验主义影响,但却认为洛克有关经验的理论过于贫乏,而提出“心灵感觉”(超自然力量在人心中引发的经验),一旦被圣灵苏醒,便能感悟上帝的荣耀与美善,令他的经验形成有所不同,也就是影响了他的世界观

“他深信一个真正得救的人,内里有圣灵的临在作印记,他外在的生活行为一定会反映他内在生命的真实。”他是一个律己甚严的人,然而他的自律是出于一种向往,一种分享上帝优美的圣洁渴求,这也是他在著述中所强调宗教情感的重要性。

著述

他著述立论严谨,析理分明,本于《圣经》,很少引用其他作品。他的写作始于20岁,“立志”七十条,是在他遇见神的经历后,立志以上帝为他人生的目标之写作;“日记”则是他于21岁牧会时,对履行立志的自我醒思和检讨;38岁写“自述”,描述他信仰的历程和属灵经验,用以回忆信仰经过,并鼓励别人接受信仰、为信仰而活。

牧会后以讲道为他的事奉,也是他思想的精华与呈现,他写过六百多篇讲章,至今仍以手稿的形式存在。他广读群书,写作题材相当广泛,包含哲学、伦理科学在内。其中最有影响力和最重的的著作是《自由意志论》(On Freedom of the Will)、《伟哉原罪论辩》(The Great Christian Doctrine of Original Sin Defended )、以及《宗教情操论》(A Treatise Concerning Religious Affections)。

视频

约拿单‧爱德华滋 相关视频

哲学问题:科学的尽头是神学?
哲思学意 | 决定论vs自由意志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