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果山胡椒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红果山胡椒 |
中文学名 红果山胡椒 拉丁学名 Lindera erythrocarpa Makino 别称 詹糖香,红果钓樟 拼音 hongguoshanhujiao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目 木兰目 科 樟科 属 山胡椒属 |
红果山胡椒 (学名:Lindera erythrocarpa Makino),别称:红果钓樟、大叶钓樟、甘橿、红果杓樟、红果钩樟。为樟科,山胡椒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5米;树皮灰褐色,幼枝条通常灰白或灰黄色,多皮孔,其木栓质突起致皮甚粗糙。花期4月,果期9-10月。[1]
形态特征
红果山胡椒,冬芽角锥形,长约1厘米。
叶互生,通常为倒披针形,偶有倒卵形,先端渐尖,基部狭楔形,常下延,长9-12厘米,宽4-5厘米,纸质,上面绿色,有稀疏贴服柔毛或无毛,下面带绿苍白色,被贴服柔毛,在脉上较密,羽状脉,侧脉每边4-5条;叶柄长0.5-1厘米。伞形花序着生于腋芽两侧各一,总梗长约0.5厘米;总苞片4,具缘毛,内有花15-17朵。雄花花被片6,黄绿色,近相等,椭圆形,先端圆,长约2毫米,宽约1.5毫米,外面被疏柔毛,内面无毛;雄蕊9,各轮近等长,长约1.8毫米,花丝无毛,第三轮的近基部着生2个具短柄宽肾形腺体,退化雄蕊成“凸”字形;花梗被疏柔毛,长约3.5毫米。雌花较小,花被片6,内、外轮近相等,椭圆形,先端圆,长1.2毫米,宽0.6毫米,内、外轮外面被较密柔毛,内面被贴伏疏柔毛;退化雄蕊9,条形,近等长,长约0.8毫米,第三轮的中下部外侧着生2个椭圆形无柄腺体;雌蕊长约1毫米,子房狭椭圆形,花柱粗,与子房近等长,柱头盘状;花梗约1毫米。果球形,直径7-8毫米,熟时红色;果梗长1.5-1.8厘米,向先端渐增粗至果托,但果托并不明显扩大,直径3-4毫米。
株:落叶小乔木或灌木状,高达5米。
枝:幼枝灰白或灰黄色,皮孔显着。冬芽角锥形,长约1厘米。
叶:叶纸质,倒披针形,稀倒卵形,长9-12(-1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窄楔形,常下延,上面疏被平伏柔毛或无毛,下面被平伏柔毛,脉上较密,侧脉4-5对;叶柄长0.5-1厘米。
花:伞形花序梗长约5毫米,具15-17花。雄花花梗疏被柔毛,长约3.5毫米,花被片6,近相等,椭圆形,疏被柔毛,内面无毛,雄蕊9,近等长,第3轮花丝近基部具2个短柄宽肾形腺体;雌花较小,花梗长约1毫米,花被片6,椭圆形,被柔毛,内面被平伏柔毛,雌蕊长约1毫米,花柱粗,柱头盘状,退化雄蕊9,线形,第3轮花丝中下部具2个椭圆形无柄腺体。
果:果球形,径7-8毫米,红色:果柄长1.5-1.8厘米,果托径3-4毫米。
产地分布
分布:朝鲜、日本,中国的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台湾、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陕西及河南。
生境:山坡、山谷、溪边及林下。
功效与作用
祛风活络、解毒消肿、止血止痛。
主治劳伤、食纳欠佳、肢体肿胀、痛肿初起、风湿麻痹、风热感冒、中风不语。[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