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山峽口(王文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紅山峽口》是中國當代作家王文元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紅山峽口
黃河在這裡拐了彎。 一座石壁,從山中猛然伸出了手,輕輕地一拉,咆哮而來的黃河,便乖乖地順着「它」的手勢走了。這裡便是紅山峽口。 9月中旬,我們在白銀尋找黃河岸邊的史前岩畫時,不經意間,遭遇了紅山峽口和鸇陰渡。紅山峽口距離平川區水泉鎮並不遠。出水泉鎮向南走了七八公里,拐入一條鄉間水泥路,順路向東北而行,穿過村莊,就是一條大砂河了。沿着砂河,直奔黃河邊,紅山峽口便堵住了我們去路。 紅山峽,以山崖呈現紅色而聞名。從此地順黃河而下,闖過跌宕起伏的黃河大峽谷後,便進入寧夏平原。紅山峽、黑山峽是黃河上兩個最為出名的峽谷,也是乘坐羊皮筏子去包頭的最險要地段之一,這裡曾讓無數的艄公、乘客終身難忘。 令那些乘客們想不到的是,紅山峽口邊就是黃河古渡——鸇陰渡。這裡如同一個十字路口,渡口溝通了東西,大河連接了南北,眾多的使節,難以計數的商隊,在這裡交匯。 沿着一條砂石路,慢慢來到渡口邊,四野空曠,河對岸的石壁肆無忌憚地逼迫着我們,農田裡棗樹上掛滿了棗子,金黃的苞谷裂張開了笑臉。 鸇陰渡是黃河上最為古老的渡口之一,也是絲綢之路上最古老的渡口之一。「鸇陰」一詞源自渡口東面十公里處的鸇陰古城。鸇是一種鷂屬猛禽,這裡峽谷深幽,經常有鷹鷂類猛禽出沒其間,故而人們將這裡命名為鸇陰。「鸇陰」則最早出現在《漢書·西羌傳》中,書中說,趙沖追擊叛羌到建威鸇陰河,結果趙沖戰死。可見,鸇陰渡和古代生活在黃河西岸的少數民族密切相關。翻開史書,這裡曾是西部少數民族通往內地的要道,至今鸇陰渡附近還有諸如「西番窯」之類的地名。 其實,在鸇陰渡這個名字出現之前,這座渡口就在使用。數千年間,一個個傳奇在這裡上演,一位位名人從這裡東去西來。國時期,曹魏大將張既在這裡上演了經典一幕。
作者簡介
王文元,散文網簽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