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維多利亞 (馬來西亞)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維多利亞 (馬來西亞)

圖片來自YBJ
時區    UTC+8)

聯邦直轄區 納閩

维多利亚镇马来语Bandar Victoria),即为纳闽联邦直辖区的首府,也因此被称为纳闽镇(马来语Bandar Labuan)。维多利亚处在纳闽岛的东南方,也是该区的行政及金融中心。

维多利亚港(Victoria Harbour,MY,港口代码:MYLBU)也叫拉布安港(Port of Labuan)位于马来西亚沙巴州西南岛屿拉布安岛(Labuan)也叫纳闽岛,维多利亚港为城镇的深水自由港

拉布安岛马来西亚沙巴州西南岛屿。在北纬5°19′13.16″,东经115°12′40.42″,位于文莱湾口东侧。包括附近7个小岛。

总面积91平方公里(35.1平方英里 )。人口85,272(2010)。早在七世纪即有中国商船来此贸易。出产稻米西谷橡胶椰干和水果,饲养禽畜,有煤矿和木材加工业。南岸维多利亚港为南海水域深水港,大潮时可进海轮。婆罗洲北岸各港的转运中心与船舶燃料油供应站,出口以木材和椰干占大宗。新建有海上钻探石油的供应基地和码头,天然气工厂,附近布朗岛洞穴中有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石凿及人骨等。1846年割让给英国,1906年并入海峡殖民地,1946年并入北婆罗洲(今沙巴)殖民地。1963~1966年为联邦防御部队司令部驻地。东南岸的维多利亚为主要城镇和深水自由港。该岛地势低平,种植业发达。有良好的公路网和大型机场。

纳闽岛的主要景点有纳民·阿拉法清真寺、盟军战争纪念墓以及砖造烟囱等。

可以从这里过境到文莱。每天有六班快船开往文莱的Serasa码头(RM24,1.5小时),该码头距离麻拉市(Muara)25公里。这里有飞往哥打京那巴鲁、吉隆坡古晋的航班。开往哥打京那巴鲁的渡船每天有四班,分别是早上8:30、10:45和下午的13:00、15:00(RM31,1.5小时);开往沙捞越的林梦的渡船每天有两班,分别是中午12:30和下午的14:30(RM23,2小时);开往老越的渡船每天有一班,中午12:30开船。码头需交RM0.5的税。  

岛上经济型旅馆性价比较低,建议选择中高档旅馆。

历史

15世纪开始,维多利亚一直由汶萊帝國统治。[1][2][3] 过后汶萊帝國苏丹Omar Ali Saifuddin II|奥玛阿里·赛夫丁}}把维多利亚的控制权转让给了英国。奉英国维多利亚女皇之命,英国海军军官Rodney Mundy||罗尼·曼迪访问并且正式接管了维多利亚。

1942年1月3日至1945年6月,维多利亚被大日本帝国的北婆羅洲部队日本陸軍第37軍统治,这段时间称为英屬婆羅洲日佔時期。1945年6月10日,澳大利亚皇家陆军9th Division (Australia)于Battle of Labuan中成功解放了维多利亚。过后,维多利亚成为了婆羅洲英國軍事管制區的一部分,英国也修复了维多利亚被战役摧毁的基础设施。

小岛于1963年成为马来西亚沙巴州的一部分。1984年|沙巴州政府把岛屿的控制权转让给了马来西亚政府[1]为了促进维多利亚的经济增长,马来西亚政府于1990年10月宣布该区为国际离岸金融中心以及自由贸易区。[1][4]

经济

维多利亚镇内的重要设施包括纳闽港。纳闽港是一个深水港,水域相当平静。这个港口是汶莱砂拉越北部以及沙巴西部一个重要的货运中转站。纳闽境内主要生产椰子核橡胶以及西米,处理后经纳闽港出口至国外。港口能够供大型货轮停靠,且是个天然的深水港,不受台风影响。主要港口长244米,宽度为8.5米,并且可以容纳高达16000載重噸位的货轮停靠,并可接纳4艘货轮同时停靠。港口拥有15600平方米的公开货柜停放处以及两个仓库。此外,港口也具备了每年处理100万个20呎標準貨櫃(TEUs)的能力。除了主要港口,附近还有其他5个私人港口,分别为壳牌石油港、铁矿港、甲醇港以及两个岸外小麦出口港口(名为Asian Supply Base Jetty 以及 Sabah Flour Mill Jetty)。[5]

维多利亚镇的金融中心位于岛内的默迪卡路。金融中心的主要用户包括跨国银行、保险公式以及信托基金的海外分行。维多利亚金融中心也设有区域岸外深海采集石油以及天然气公司的办事处。根据2010年的人口普查,维多利亚镇约有8.5万名居民。维多利亚离岸金融中心也拥有一个设有1,500个座位的會展中心,并设有一间商场。[6][7][8]

姐妹城

维多利亚现在有1个友好城市:

視頻

【 BANDAR LABUAN 】Victoria Town - Labuan Beach - Layang Beach - Labuan Airport @ Labuan in MALAYSIA

参考文献

  1. 1.0 1.1 1.2 Stephen R. Evans; Abdul Rahman Zainal; Rod Wong Khet Ngee. The History of Labuan Island (Victoria Island) (PDF). Calendar Print Pte Ltd. 1996 [2014-08-16]. ISBN 981-00-7764-5.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3-07-01). 
  2. R. W. McColl. Encyclopedia of World Geography. Infobase Publishing. 2005-01-01: 123–. ISBN 978-0-8160-7229-3. 
  3. Carlos Ramirez-Faria. Concise Encyclopeida of World History. Atlantic Publishers & Dist. 2007-01-01: 97–. ISBN 978-81-269-0775-5. 
  4. Chapter 8: Labuan International Offshore Financial Centre. Bank Negara Malaysia. [2014-05-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02). Labuan was declared as an International Offshore Financial Centre (IOFC) in October 1990 to complement the activities of the domestic financial market in Kuala Lumpur, strengthen the contribution of financial services to Gross National Products of Malaysia as well as develop the island and areas within its vicinity. 
  5. WPS. Labuan Port port commerce. [2018-1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18). 
  6. Labuan, Financial Park, Labuan Office Space and Co-working, Meeting Rooms and Virtual Offices. Regus NZ. 2018-09-01 [2018-11-01]. 
  7. Dunseith, Bradley. Labuan: Offshore Opportunities in Malaysia. ASEAN Business News. 2017-05-05 [2018-1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19). 
  8. Department of Statistics Malaysia Official Portal. Department of Statistics Malaysia Official Portal. [2018-1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12). 
  9. Sohan Das. Labuan to twin with Xianning. Daily Express. [2017-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