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紫斑蝶照片来自

紫斑蝶隶属于昆虫纲(Insecta)> 鳞翅目(Lepidoptera)> 蛱蝶科(Nymphalidae)> 斑蝶亚科(Danainae)> 紫斑蝶属(Euploea),展翅宽度约4-8公分,中大型蝶种。

它们春夏在全台各地繁殖,郊区、都会区都很容易观察,冬天则会在台湾南部过冬,其中高雄茂林是主要的紫蝶聚集越冬区域。[1]


目录

“紫斑蝶”小档案

 
紫斑蝶照片来自

一般说来,蝴蝶大多只出现在春夏季节,冬季来临之前就会陆续死去并在死前留下后代,让下一代以卵的方式度过寒冷冬天,等待隔年春暖花开时再破卵而出,然后以幼虫型态陆续成长再羽化而成彩蝶飞舞。紫斑蝶是目前数被发现能以成虫方式度过寒冷冬天的蝶类。

台湾常见的紫斑蝶有四种,小紫斑蝶、圆翅紫斑蝶、双标紫斑蝶(斯氏紫斑蝶)、异纹紫斑蝶(端紫斑蝶)。这四种的长相“猛看有点像,细看不一样”,因为紫斑蝶通常是赏蝶人士最早接触到的蝶种之一,所以这四种紫斑蝶的辨识,便成了蝴蝶的入门课程。[2]

雄性紫斑蝶在翅膀上具有由发香鳞所构成的性标,是雄蝶释放性费洛蒙以获得雌蝶青睐的利器。另外,腹部末端还有一对会散发特殊气味的“毛笔器”,求偶时会外翻并释放强烈气味,这是雄蝶分泌用来掳获美人芳心的销魂香水“斑蝶素”。毛笔器除做为求偶之用外,当雄蝶被捕捉时也会外翻做为驱敌之用。


紫斑蝶特征

共同特征是前翅背面紫色,并且带有物理光泽;舞动翅膀时,蝶翼上的鳞粉经由阳光折射,会因为角度的不同,而呈现出或淡紫、或艳紫、或亮蓝的梦幻般紫色光彩;耀眼、奇幻、流窜成河的紫色大军,造就了紫蝶幽谷的美名,亦是鲁凯族世代相传之宝藏。

紫斑蝶绒布般质感的翅膀上,满布著能够产生类似三棱镜分光作用的“物理色鳞片”,当光线通过这些鳞片后会产生绕射、反射、色散等物理现象,于是随著观察方位及阳光照射角度的改变,紫斑蝶翅膀便会呈现出各种不同的颜色,日本昆虫专家将之称为“幻色”。近年来有汽车业将这个原理成功运用在汽车烤漆上,并强调是一种可取代高污染化学烤漆的环保原料。

雄性紫斑蝶在翅膀上具有由发香鳞所构成的性标,是雄蝶释放性费洛蒙以获得雌蝶青睐的利器。另外,腹部末端还有一对会散发特殊气味的“毛笔器”,求偶时会外翻并释放强烈气味,这是雄蝶分泌用来掳获美人芳心的销魂香水“斑蝶素”。毛笔器除做为求偶之用外,当雄蝶被捕捉时也会外翻做为驱敌之用。[3]


紫斑蝶种类

1. 端紫斑蝶:(口诀:端紫乱乱点)

全台低海拔山区皆有分布,中北部山区冬天仍可见少量族群。展翅宽 75-95mm,上翅端部具亮丽的蓝紫色泽。雌雄差异在于,雄蝶下翅腹面散生细小的白色斑纹,雌蝶则在靠近基部处以放射线布满白色细线条,幼虫寄主植物为多种桑科榕属植物和夹竹桃科的细梗络石。

2. 圆翅紫斑蝶:(口诀:圆翅两边点)

主要分布北台湾、东台湾及南台湾低海拔山区,西部数量不及上述区域。展翅宽80-90mm,雄蝶翅膀表面黑褐色,具琉璃光泽,前翅中室靠近后缘处有一枚条状白斑,后翅前缘至中室有灰褐色的性标。翅腹面黑褐色,雌蝶前翅下缘较平直,雄蝶下缘略为弧线。幼虫取食多种桑科榕属植物如榕树和糙叶榕等。

3.斯氏紫斑蝶:(口诀:斯斯有三点)

主要分布在中台湾及南台湾海岸低海拔山区,展翅宽 70-80 mm,类似端紫斑蝶,上翅表端具蓝紫色艳丽的光泽。辨识特征为上翅腹面具 3 枚较圆的淡青色斑点,下翅腹面中央处也有一些小斑点,但较端紫斑蝶的斑点椭圆。雄蝶前翅背面靠近后缘,有两条平行的深褐色条状性标,看起来像数学符号中的等号。幼虫是以夹竹桃科的羊角藤为寄主植物。

4. 小紫斑蝶:(口诀:小紫点一边)

主要分布在南台湾低海拔山区,中北部及东部低海拔山区亦有一些族群量,展翅宽 60-70 mm,台湾产紫斑蝶中体型最小的一种,翅膀表面上下翅缘具一排白色斑点,翅基半部有蓝紫色的光泽,翅腹面色泽较淡,斑纹位置与翅表面同,但前翅中室有一枚白色的椭圆形斑。雄蝶翅膀颜色较深,前翅后缘较弯曲而突出。幼虫的寄主植物为桑科的盘龙木。[4]


紫斑蝶特色

群聚越冬

因为紫斑蝶是热带起源的蝴蝶,所以冬天时会来到南台湾温暖的山谷里避冬,它们死亡的临界温度是4°C,正常活动温度是15°C以上,目前全世界的两个最大型的越冬蝴蝶谷其一是墨西哥的帝王斑蝶谷、另一个就是台湾的紫蝶幽谷。

幼虫吃嫩叶

紫斑蝶的雌蝶偏好将卵单枚产于寄主植物(食草)的嫩叶或嫩芽上,紫斑蝶的幼虫主要取食寄主植物的嫩叶及嫩芽部位:小紫斑蝶幼虫仅摄食桑科的盘龙木,圆翅紫斑蝶幼虫摄食桑科的所有榕属植物如岛榕菲律宾榕涩叶榕九丁榕等,斯氏紫斑蝶幼虫仅摄食萝藦科的羊角藤(武靴藤),端紫斑蝶幼虫摄食桑科的所有榕属植物如珍珠莲、台湾天仙果等及夹竹桃科的细梗络石、萝藦科的隐鳞藤。而在台湾已灭绝的大紫斑蝶其幼虫摄食植物为海檬果、大桦斑蝶其幼虫摄食植物为马利筋

假死

假死是紫斑蝶逃避天敌捕食的方法,很多动物或昆虫不吃死掉的东西,紫斑蝶藉著假死时身体不动及保护色融入周遭环境,让一些以动态视觉方式判断并进行捕食的敌人无法找到它们而逃过一劫。对紫斑蝶保育研究者来说假死有一个意想不到的好处,就是让标记工作能在低干扰的状况下顺利完成。

黄金蛹

紫斑蝶的垂蛹外表都会呈现一层金黄色镜面质感的金属光泽,小紫斑蝶为银或绿色、圆翅紫斑蝶为镜面般的金黄或绿色、斯氏紫斑蝶为带有珍珠光泽的金黄色、端紫斑蝶为橘黄色、大白斑蝶为透亮闪耀的金黄色。

紫斑蝶化蛹于树叶下或小枝条上,当阳光透过林间洒下及风吹摇动,会使黄金蛹呈现金属的亮光而使捕食者不敢靠近,达到避敌的目的。

 
幼虫身上具有警戒色照片来自

有毒

紫斑蝶的幼虫摄食桑科、萝藦科及夹竹桃科等会分泌乳汁的植物,虽然这些植物乳汁大多含有一种称为“奋心配糖体”CGs(Cardiac glycosides)的有毒植物碱,但它们在摄食过程中不仅不会中毒,反而会将这些植物碱浓缩并贮藏在体内,让捕食者难以下咽。

幻色

紫斑蝶翅膀上的颜色大致可分为腹面的化学色(色素色)及背面的物理色(结构色),背面的物理色鳞片会随著光线的照射及观察者的角度不同而呈现不同的颜色,因此又被称为“幻色”,而幻色的原理是光线的照射下鳞片的沟槽状结构所产生出的绕色、干射、散射现象,类似三棱镜的原理,而腹面的化学色则无此现象。

警戒色

紫斑蝶幼虫为寡食性昆虫,而摄食寄主植物均为萝藦科、夹竹桃科及桑科榕属植物,这些植物大都富含毒植物碱CGs(Cardiac glycosides),但是它们在摄食过程中不仅不会中毒,反而能将其储藏在体内,转化成美丽的颜色以用来警告其他捕食者请勿靠近,因为我有身怀剧毒的“警戒色”。

毛笔器

紫斑蝶雄蝶和大多数的蝴蝶如凤蝶、小灰蝶或弄蝶科的成员一样,在翅膀特定部位具有发香鳞组成的性标,发香鳞是一种用来散发性费洛蒙吸引雌蝶的结构,毛笔器为斑蝶亚科成员雄蝶所特化而来的器官,作用等同发香鳞。

紫蝶幽谷内的斑蝶群凭著毛笔器所散发的味道达到群聚、求偶的目的,遇到敌人时也藉著毛笔器释放带有强烈气味之斑蝶素味道来吓阻捕食者靠近。[5]


最佳赏蝶时间

 
紫斑蝶种类照片来自

最棒的赏蝶期间为每年的11月至隔年3月

11月第一批先锋部队报到,尔后会陆续增加数量,二月份之后部份昆虫纲会因求偶、交配而死亡,或开始选择扩散、准备迁移,数量就会慢慢减少,所以真正欣赏蝶况最佳的时候是在12月份至隔年2月份,而这个时期也正是当地农产品蜜枣的盛产期,建议游客们可以预约一个“果农采枣兼访蝶之旅”喔!

赏蝶最好的时间是上午八时三十分至十一时以前

有一种状况最棒,就是刚下过雨后隔天阳光普照会是赏蝶最棒的时刻,若是运气好的话,把时间、地点都选对了,你就可以欣赏到成群、成群穿著紫色彩衣蝴蝶,像滑翔翼一般从山谷一直往下飞,正准备出来觅食、吸水(蝶毯景象)、做日光浴,有时像滑翔翼一般寻花、探蜜姿态,它们曼妙的舞姿,难怪大家称蝴蝶是大自然的舞姬,这真是可遇不可求的景象。

赏蝶不可不知

生态选择居住环境,也会看当年的气候和温湿度,还有森林、树木环境健康的指标,对环境选择会有变异性的,所以一棵觅源植物或一棵树都代表著一只蝴蝶,我们是不能破坏与干扰的。欣赏紫斑蝶最佳的地点是茂林区公所规划之赏蝶步道及生态公园,观光局茂管处也规划自导式步道,以定点解说牌来服务说明,道路二旁也有提醒汽车驾驶人‘前有飞蝶请减速慢行’之交通号志,而全世界只有茂林国家风景区为蝴蝶设交通号志!

欣赏紫斑蝶同时,请大家遵守以下赏蝶守则:

• 非教学或学术研究目的,请勿任意捕捉或采集蝴蝶。 • 未经申请许可,请勿擅入紫斑蝶越冬谷地。 • 遵从解说人员指导,进行摄影观察纪录。 • 保持环境整洁,勿丢弃垃圾、禁止摇树及丢物干扰蝴蝶。 • 行车经过紫蝶幽谷,请减速慢行。[6]


紫斑蝶冬天的家─紫蝶幽谷

 
照片来自紫蝶幽谷

一般说来,蝴蝶大多只出现在春夏季节,冬季来临之前就会陆续死去并在死前留下后代,让下一代以卵的方式度过寒冷冬天,等待隔年春暖花开时再破卵而出,然后以毛毛虫型态陆续成长再羽化而成彩蝶飞舞,丰富大地色彩。不过,紫斑蝶不一样。紫斑蝶是目前少数被发现能以成虫方式度过寒冷冬天的蝶类。他们就像候鸟一样,每年冬天来临前就陆续南飞到温暖山谷里休息,等待寒冬过去,到了春天再整理行装飞回北方。

越冬型蝴蝶谷极为罕见,英国大英博物馆在2003 年出版之“蝴蝶”一书,将台湾紫蝶幽谷和墨西哥帝王斑蝶谷并列为世界二个大规模的“越冬型蝴蝶谷”。每年秋末冬初,紫斑蝶会陆续飞到南台 湾鲁凯、排湾族人的“圣山”─大武山脚下温暖避风的山谷度冬。目前已知的紫蝶谷约有二十馀个,集中在高雄县茂林乡与台东县大武乡。[7]

认识紫蝶幽谷

时序进入秋分,台湾便开始吹起了东北季风,这时候热带起源的蝴蝶-紫斑蝶便顺著东北季风南下来到北回归线以南的南部越冬,这些紫斑蝶群聚越冬的山谷,我们称之为‘紫蝶幽谷’,实际上在台湾的地图上有一个地方就叫做‘紫蝶谷’,它位于屏东县三地门乡马儿村,一直到现在这群山谷里的居民都知道在冬天这里会有一群黑黑的蝴蝶住在这里,不知道它们从哪里来,只知道过完年它们就飞走了,这大概是地图上唯一找得到的‘紫蝶谷’的地方,在茂林的北方,六龟,也因为紫斑蝶在他们的地段内栖息,里长特地召开会议发函到地政事务所将其地段改名为紫蝶段。[8]

迁移蝶道

西部蝶道

每年紫斑蝶会依循固定路线离开越冬栖地。紫斑蝶北返飞行的蝶道,这条路线从茂林开始最早被记录,经过宝来、月世界、台南曾文水库、台南关子岭、茶山、达娜伊谷、石桌、云林林内乡、彰化八卦山、台中大肚山、再到苗栗竹南海边,衔接成一条蝴蝶的高速公路。

东部蝶道

另一条迁徙路线为栖息在台东大武溪谷的越冬紫斑蝶,循东部海岸线一路北迁,到花莲立雾溪口附近,再到宜兰,最远可达新北市龙洞,飞行距离超过300 公里;少部分会沿大武溪上游越过中央山脉南端的大汉山,再往台湾西部迁移。[9]

 
迁移路线图照片来自

紫斑蝶宝宝的食物-食草

四种紫斑蝶的幼虫所喜欢吃的食物都不尽相同,其中以斯氏紫斑蝶及小紫斑蝶的幼虫最为挑食,分别只吃萝藦科的羊角藤及桑科的盘龙木,而圆翅紫斑蝶的幼虫主要吃桑科榕属的多种植物,端紫斑蝶的幼虫则可吃跨科别的植物,包跨上述桑科榕属的植物及夹竹桃科的络石和爬森藤等。

羊角藤

 
羊角藤照片来自

羊角藤为萝摩科多年生木质藤本,分部于本省北部、中部沿海及原野,通常缠绕在树枝上或平铺于地面上。全株具有乳汁,有毒。叶对生,两面光亮,卵状椭圆形至倒卵形,先端尖锐,基部盾形,全缘,被细短柔毛。花黄色,细小,花冠5裂,密生呈聚伞花序,萼片有毛。蓇葖果,长尖卵形成对生长,膨大似羊角,亦似古代的一种靴子,故又名“武靴藤”。种子卵形,扁平,具白色冠毛,风一吹动,冠毛会如同降落伞般开展,带著种子飞翔,飞行一段距离后种子掉落而达到散播的目的。

※ 盘龙木

盘龙木为桑科落叶性蔓茎的小灌木,全株具有乳汁,蔓茎穿梭蔓延在珊瑚礁及干燥石灰岩地区,茎上还有许多细小突出的气孔。互生的卵状椭圆形叶,叶基钝形或近于心形,叶的表面感觉十分粗糙。雌雄异株,花期为3至5月,花小为淡绿白色,雄花为腋生穗状花序,而雌花排列成腋生的头状花序。成熟果实为红色卵形瘦果,著生在花托和不发育的雌蕊合成的黄色果托上,内藏1个种子。

※ 正榕

正榕即是俗称的榕树,为桑科常绿大乔木,干粗壮,气根多,叶为互生,卵形革质,隐花果呈红紫色或淡黄色。最大特征是发达的气根,这些气根会越来越长,最后垂到地面,并且钻入泥中而成为支柱根。喜高温多湿,日照需充足。又具抗风、耐潮、耐旱、耐贫瘠及耐修剪的特性,常做为庭园树或行道树。

※ 岛榕

岛榕为桑科常绿中乔木,又称白肉榕,产于台湾各地的平野、山麓及海滨。叶椭圆状披针形,具短柄,互生,革质,两面光滑,基部明显歪斜,状似台湾岛。果实为隐花果,腋生,单立或双生,球状先端微凸,有明显果梗,成熟时呈橙黄或橙红色。

※ 络石

络石为夹竹桃科常绿藤本,具乳汁,全株有毒。台湾有数种络石,包括台湾络石、细梗络石、络石及兰屿络石(产于兰屿及绿岛)等,园艺栽培上亦有斑叶络石品种。野外以络石及细梗络石较为常见。[10]


视频

国道紫斑蝶影片

最美最壮观-群蝶飞舞 茂林紫蝶幽谷 紫斑蝶

超美! 紫斑蝶满山飞舞 茂林变身"蝴蝶谷"│中视新闻20171112


参考资料

  1. 紫斑蝶,紫蝶生态网-茂林国家风景区
  2. 紫斑蝶,紫斑蝶小档案
  3. 紫斑蝶,紫蝶生态网-茂林国家风景区
  4. 紫斑蝶,紫斑蝶小档案-义守大学土木与生态工程学系
  5. 紫斑蝶特色,紫蝶生态网-茂林国家风景区
  6. 紫斑蝶,最佳赏蝶时间-茂林国家风景区
  7. 紫斑蝶冬天的家─紫蝶幽谷,紫斑生态网-茂林国家风景区
  8. 认识紫蝶幽谷,紫斑生态网-茂林国家风景区
  9. 迁移蝶道,紫斑生态网-茂林国家风景区
  10. 紫斑蝶,紫斑蝶宝宝的食物-台中都会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