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第四小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全景网 的图片

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第四小学注重构建和谐平安校园,遵循“一切为了孩子”的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关注留守儿童,关爱每一位学生,着力营造清新文明的校园文化[1]氛围,着力打造“正品行、健身心、求真知”的品牌学校。在不断深化课程改革的征途上,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上,还打造形成了以“爱国主义读书活动”为主线的育人特色[2]

校园资讯

秉承仁爱教育 弘扬文明新风 ——记“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紫云自治县第四小学

2020年11月,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公布了“全国文明城市”“全国文明村镇”“全国文明单位”和“全国文明家庭”“全国文明校园”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名单。紫云自治县第四小学获评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

近日,记者来到紫云第四小学,虽然学校已经放假,但有的老师仍然在岗位上坚守,他们一边忙着制定新学期教案,一边和孩子的家长进行电话访问。

校长赵开艳告诉记者,紫云第四小学是一所城乡结合部寄宿制小学,孩子们读书时以校为家,放假了老师们会打电话向家长了解孩子的假期生活学习情况。

位于紫云五峰街道红岩村红岩二组的紫云第四小学,学校前身为松山镇红岩小学,新校园于2015年9月投入使用。学校占地面积47473.94平方米,现有学生1134人,22个教学班,其中留守儿童180余名,140余人住校,专任教师46人。

在学校走廊上,记者看到爱心长廊、习惯长廊、智慧长廊上张贴着“建设文明校园,绽放文明之花”“我们在爱中成长,爱也在我们中成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标语。走进教室,每个班级的文化墙百花齐放,其中有一面墙上贴着许多小标笺,标笺上是学生自己写的五个优点。

学校致力于以“主题教育工程”“星语心愿工程”“模范引领工程”“五颗星光工程”四大工程为抓手,让主题教育形成常态化,值班老师给寄宿生讲故事诵美文,发挥德育模范引领作用,从“德智体美劳”发现学生优点,激发学生学习成长动力和自信心。

学校充分挖掘校园人文资源,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推动文明校园建设。利用教室走廊、墙壁、校园文化墙等载体,强化育人功能,定期更换宣传展板、内容涉及安全教育、法治教育、禁毒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等,让学生在校园里时刻受文化的浸润与熏陶。

学校坚持尊重个性差异,注重特长培养。学校先后成立了足球、篮球、经典诵读、书法、手工、合唱、绘画、航模8个校级活动社团,15个年级社团,确保每一个孩子的兴趣爱好都能够得到很好的落实,让每名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并且培养了孩子们的团队精神、沟通协作能力。

学校里有许多留守儿童和贫困儿童,赵开艳经常与这些儿童交心谈心,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和力所能及的物质帮助,每学期组织全体教师开展丰富多彩的关爱留守儿童和孤苦贫困儿童活动,给他们购买衣服、学习用品等,打开了他们心扉,做他们生活上的知情人、学习上的引路人、成长上的保护人。

五年级学生李飞艳、六年级学生李红丽两姐妹长期没有父母的关爱,上学经常迟到、旷课,见人不打招呼,不和同学交流,性格十分内向,学习成绩跟不上。老师来到两姐妹的家中家访,动员两姐妹到学校住宿,在课余时间,经常和她们聊天,在生活上给予很多帮助。姐妹俩活泼起来,学习成绩有了进步,每天上学开开心心。“创建文明校园以来,学校变美了,我也在一天天变化着,班主任老师像妈妈一样关爱我们,我和小伙伴们在快乐中成长。”李红丽说道。

学校对留守儿童有专门的老师进行生活学习指导,指导老师会不定期与孩子们谈心,问问有无需要与远方的爸妈视频聊天,还会组织孩子们做游戏,通过游戏疏导心理压力,缓解对父母的思念。

近三年来,学校取得了诸多荣誉:“贵州省A级食堂”“贵州省优秀少先队集体”“安顺市师德师风先进集体”“安顺市文明校园”“安顺市校园足球三级联赛体育道德风尚奖”。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