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冠(詩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素冠(詩經)
【原文】
庶見素冠兮①,
棘人欒欒兮②,
勞心慱慱兮③。
庶見素衣兮,
我心傷悲兮,
聊與子同歸兮。
庶見素蔽兮④。
我心蘊結兮⑤,
聊與子如一兮。
==【注釋】 ==
①庶:有幸。
②棘:瘦,欒欒:瘦弱的樣子。
③慱慱(tuan): 憂愁勞苦的樣子,
④蔽:朝服的蔽膝。⑤蘊結:心裡鬱結放 不開。
【譯文】
幸而見人戴自帽,
身體瘦弱面容憔,
心中憂愁又哀傷。
幸而見人穿白衣,
我的心中多傷悲,
甘願同你共患難。
幸而見人穿白褲,
我心鬱結放不開,
甘願與你結同心。
【讀解】
惻隱之心,人皆有之。這是說,凡是正常人,都具有同情心。 它是設身處在遭遇不幸的人的境地,替他人着想,替他人擔憂,分 擔他人的不幸。這是人之常情之一,同時也是仁愛之心、博愛之 心的體現。
同情心是人間少有的、且不尋求報答的一種情感。它是單方 面的,不企圖交換,不期望回季已只想以付出來幫助遭受不幸的 一方。即使有時難以在財物上給予幫助,只要有話語的安慰,便 會給人以心理上的滿足。正因為如此,同情心是純潔的,高尚的, 神聖的,不帶銅臭和欲求的,非功利的。[1]
簡介
《詩經》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它匯集了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間的詩歌三百零五篇。〈詩經〉在先秦叫做〈詩〉,或者取詩的數目整數叫《詩三百》,本來只是一本詩集。從漢代起,儒家學者把《詩》當作經典,尊稱為《詩經》,列入「五經」之中,它原來的文學性質就變成了同政治、道德等密切相連的教化人的教科書,也稱「詩教」。[2]
《詩經》中的三百零五篇詩分為風、雅、頌三部分。「風」的意思是土風、風謠,也就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謠。「風」包括了十五個地方的民歌,即「十五國風」,共一百六十篇。「雅」是正聲雅樂,是正統的宮廷樂歌。「雅」分為「大雅」(用於隆重盛大宴會的典禮—)和「小雅」(用於一般宴會的典禮),一共有一百零五篇。「頌」是祭祀樂歌,用於宮廷宗廟祭祀祖先,祈禱和讚頌神明,現存共四十篇。《詩經》的三百零五篇詩歌,廣泛地反映了當時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內容涉及政治、經濟、倫理、天文、地理、外交、風俗、文藝各個方面,被譽為古代社會的人生百科全書,對後世產生過深遠的影響。[3]
《詩經》編輯成書的年代約在春秋後期,據說孔子曾經刪定過〈詩經〉。到漢代,傳授《詩經》的有四家。齊國轅固所傳的《詩》叫《齊詩》,魯國申培所傳的《詩》叫《魯詩》,燕國韓嬰所傳的《詩》叫《韓詩》,魯國毛亨所傳的《詩》叫《毛詩》。東漢時,《毛詩》得到了官方和學者們的認同,逐漸盛行,齊、魯、韓三家《詩》逐漸衰落以至亡佚。現在我們見到的《詩經》,就是毛亨傳下來的,我們這裡選錄的《詩經》,原文主要依據清代阮元校訂的《十三經註疏》,並廣泛參考了其他研究《詩經》的專著。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