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糁子汤,冬瓜菜(王晶华)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糁子汤,冬瓜菜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网

《糁子汤,冬瓜菜》中国当代作家王晶华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糁子汤,冬瓜菜

农历二月十七是姑姑的生日,岁数大了,忘生儿在农村习俗里是个吉利的事。自从姑姑七十三岁生日过了之后,我们做小辈的在潜意识中淡忘姑姑的生日,但在心里清清楚楚地数着姑姑的岁数,每数一岁心里悄悄地送上殷殷祝福,同时也隐隐地牵动着丝丝不舍。今年二月十七,从外地回来的表哥表弟,给姑姑办了八十四岁的生日宴。

宴席很丰盛:珍馐美酒,山珍海味,姑姑坐在摆满盘盘碟碟的圆桌边,看着堆满奶油和祝福的双层生日蛋糕,热泪在眼眶里打着转儿,她忘我地沉浸在儿孙满堂,子孝孙贤的幸福里。许久许久不开口,像是沉醉于暂时的团圆,又像是慢品岁月的曾经,最后抬起略显浑浊的眼,环视了围坐在圆桌前的我们,激动地说:“日子真是好过了,这一大桌子的菜,还有大蛋糕。想想你们小时候,我只有用糁子汤来招待你们,今儿个我是连糁子汤也熬不动了”。姑姑的话突然间打断了一大家子的幸福喧闹,气氛一下子沉静了,大家都不约而同地盯着眼前满头银发的姑。我已无心品尝盛席美味,打量着祥和的老姑,思绪却禁不住地飘回到小时候的时光里……

那是我刚记事儿的时候,每年秋忙过后,芝麻、豆子、玉米都收完了,农闲了,天气也转凉了。贤惠的妈妈便会安排姐姐、哥哥和我送奶奶上姑姑家走亲戚,住上一段时间。只要妈妈一发话,我们兄妹仨人便兴高采烈地张罗起来:姐姐拉出架子车,哥哥去找短腿的不长不短的条凳,我也忙前忙后地打杂儿,找绳子把条凳捆在架子车的尾巴上,免得奶奶坐在车上往下滑。捆好条凳后,把车把往下一磕,掂一把扫帚“唰唰”两下扫去车箱里的浮尘,然后摊开䈬席垫平,铺好被子,扶着小脚的奶奶坐上车子。尽管那时年龄小,姐姐最大也不过是十一二岁,但干这些小活儿竟很是干净利落,一小会儿功夫就完成了。

姐姐拉着架子车,我和哥哥一边一个手扶着车帮推着,车子走在被实心的铁轮牛车轧得深深的泥路车辙里,发出“咯咯噔噔”的声音。尽管路不好走,我们也不觉得有多费劲儿,耳边吹着凉凉爽爽的秋风,路边两行小杨树也像我们一样高兴似的,稀稀疏疏的叶子在秋风中摇曳,还时不时地飘下片片黄叶,四五里的坑坑洼洼的土路眨眼间就到了姑姑村头。快见到姑姑了,我们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就连嘴角儿都掂着笑了。姑姑老远就迎出来了,“姑--”“姑--”“姑--”看见姑姑了,我们兄妹仨个跟比赛似的,扯开嗓子喊。姑姑爽朗地笑着应和着我们,先接下奶奶,安置到堂屋里。然后笑着招呼我们:“恁几个走恁远了,饿了不?”“不饿”我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说着话偷眼瞅奶奶。奶奶说:“才从家里走多远哪,咋会饿哩”说着话还不太放心地用眼示意我们。其实我们也确实没有感觉到饿。姑姑嗔笑:“说瞎话哩,小孩们正装饭,又走恁几里地了,咱没好面,还没有杂面呀”。姑姑说着就往灶房走,我们仨个像小跟班似的紧跟着姑姑,也不顾及奶奶乐意不乐意了。姑姑从面缸里舀起半瓢刚打的飘着新鲜香味的玉米糁儿,拿起水瓢往大锅里添水,一边干活一边说:“刚打好的糁子,咱熬稠点,让它插筷儿不倒,再炒个冬瓜菜,馏个杂面馍,好呆也得吃个饱儿呀”。于是姐姐削菜,哥哥烧锅,我跟在姑姑后面忙上忙下,主要是打嘴沫儿官司,这是奶奶给我的封号,因为我好说话。不一会儿饭就做好了,糁子汤:黄橙橙,黏糊糊;冬瓜菜:脆白透亮,还透出根根青筋儿;杂面馍是用玉米面掺小麦面做的,金黄金黄的,就是你不饿,看着也想吃点儿。我们把这看着都馋人的饭菜端到院内那棵枣树下的石头板儿上,当时家家好像都有那样的石板饭桌,上面是一块厚厚的长方形的青石板,下面用四块同样长的石头竖起来撑着,吃饭时,大人小孩都围着这样的饭桌吃着喝着。姑姑坐在旁边看着:我们啃着杂面馍,喝口糁子汤,夹块儿冬瓜菜。感觉杂面馍香中带点甜头,玉米粥喷香喷香的,冬瓜菜竟然和肉一样好吃。心里也一直犯着嘀咕:平常在家不也常吃嘛,咋就不如姑姑做的香哩。一阵狼吞虎咽之后,用袖子抹抹嘴,抬头看看姑姑,迎着她慈祥的目光,我们会心地笑了。姑笑盈盈地问:“好喝不?”我们乐呵呵地答:“好喝,咋恁香哩。”奶奶拄着拐扙从堂屋出来,踱着颤颤巍巍的脚步,虎着脸忿忿地说:“都傻笑啥?恨人!死不听话。”我们全不理会,就是高兴嘛,心里也说不出有多么的满足。

在那个缺粮的年代,姑父在外地工作,姑姑在家拉扯四五个孩子,别说顿顿吃白面馍了,就是杂面馍能让孩子们吃饱都很难,所以奶奶在来的路上千叮咛万嘱咐:到恁姑家不到饭食儿谁也不能说饿。我们也正如奶奶所说的那样刚走几里路也确实没觉得饿。但关键是我们抵挡不住姑姑的热情:她那爽朗的笑声,亲切的话语,还有那骨子里透出的亲情,这一切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我们,像春风一样温暖着我们。姑姑拿不出糖果来招待我们,甚至是白面馍都没有,但她把她的爱都精心地熬在糁子汤里,香喷喷,黏糊糊,就着冬瓜菜,喝一口是温暖,吃一块儿是幸福

今天我端坐盛宴,却品不出美味,内心只是慢嚼着儿时糁子汤,冬瓜菜的味道……播种阳光,收获温暖。姑给我们的爱像和煦阳光播洒在我们心间,岁月在流转,温暖在绵延。平常想姑了打个电话,一听到她那爽朗的声音,心里头的千万个惦念一下子消散了:姑是健康的,我就是快乐的。

抬眼细细打量着坐在面前的老姑:头发白了,眼角叠着一褶一褶的皱纹,年轻时漂亮的双眼皮也松驰下来盖住眼睑,曾经炯炯有神的一双大眼睛也变得浑浊了,腰弯了,腿脚不灵便了……姑老了,俨然是我小时候奶奶的模样……蓦地一层朦朦胧胧的湿气模糊了我的双眼,难以名状的惋惜和眷恋沉甸甸地覆压心头:我们还没来得及,您怎能这样匆匆地老得让人措手不及;我们要怎样才能挽住您蹒跚的步履……流淌的岁月呀,你轻些吧,别去打扰我的姑。

[1]

作者简介

王晶华,河南确山人,中学高级教师,确山郎陵诗社会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