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香韵味(梁路峰)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粽香韵味》是当代作家梁路峰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粽香韵味
端午节就要到了。我格外思念家乡,思念那翠绿鲜活的箬叶,思念家家户户都在包着清香的粽子,就像回到了故乡的大山、田野、山岗、沙坝、河畔似的……
记得小时候,端午节前几天就要去山里采摘箬叶了。姐姐带着我和弟弟,去大老远的牛嘴坑山坑水沟边采摘翠绿的箬叶。包粽子的箬叶须采摘宽一点、老成一点的,姐姐说,这样用绿叶包着的粽子才饱满,才好吃。
那时,家家户户都要派出一个小孩姑娘或刚过门的媳妇去采摘箬叶,满村的妇儒老少倾巢而动,肩挎竹篓,随着摘箬叶的人群鱼贯而行去山里寻找有箬叶的山竹绿叶,而那些有山竹的地方往往是山底下的沟坎。
一路前行,大抵总有一个爱说笑话的人领头说笑话,话题自然是刚过门的媳妇和少男少女感兴趣的话题。摘箬叶的少男少女们或是隔沟相望,有的姐姐却唱起了山歌,把整个山坑唱得响亮响亮的,那甜美的歌声穿越深山传得老远老远,在大山里回响……而我们这些不懂事的孩子则另有乐趣,在山沟的两边互掷泥块,或者干脆拣沟面很窄的地方,像青蛙一样蹦过来蹦过去。
我们去采摘箬叶的时候,母亲便在家里淘米、剥花生或者挑一些过年留下的大红枣,夹杂在糯米中间。更有讲究的是将一小块、一小块的瘦肉包进去,称为“肉粽”,母亲把包好的粽子放到铁锅里蒸煮了三十多分钟后,一屋子的粽香飘溢,还没出锅,我的嘴里就流口水了。小时候因家境贫寒,每年端午节包粽子,母亲只能在一个粽子里包上一、两粒花生米,肉粽是很难吃到的,不过没包肉的粽子依然一样是很香、很香。
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粽子熟了,左邻右舍带上自家包的粽子开始串门了,邻居主人一定要品尝人家送来的粽子,以示尊敬——于是,主人还得当着来访人的面把箬叶从外面剥开,用两根筷子戳进底部,从宝塔尖上开始吃起,这个时候,满屋、满村都是箬叶粽子的飘香。
端午节的傍晚,家家户户吃过粽子后,有的人家就挑包得最好、最大的粽子,用红线串着,来到门前的大河岸边,把一串粽子扔到河里去。
母亲也不列外,拎着一串依然热气的粽子,来到河边,往河里扔去……我不解母亲为什么要把粽子扔到河里去的意思,我就问母亲为什么?母亲回答说,这是祖上传下来的乡俗,纪念一个跳河的诗人……
连母亲也知道屈原这个忧国忧民、气节如钢的诗人!
“屈原是跳到家门前的瓜子洲大河里淹死的吗?”我多次天真烂漫地问过母亲。
只字不识的母亲当然不能回答我的问题,她只是说:“天下的河是相通的,水是相连的!”
长江,黄河、赣江河、龙泉江和我故乡的瓜子州河,确实是一脉相连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