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24武装直升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米-24武装直升机 |
中文名称: 米-24武装直升机 研制时间: 1967年-1972年 服役时间: 1973年 定型时间: 1971年 国家: 苏联/俄罗斯 |
米-24武装直升机,是苏联一型双发单旋翼中型多用途武装直升机,是苏联的第一种专用武装直升机 。
米-24武装直升机主要用于为己方部队开辟前进通道,是清除防空火力和各种障碍,担负护航任务,还可以载8-10名士兵,由于在高原飞行时速度很快,会使得坠落事件发生可能性增大,并且自身目标大,很容易被敌军防空武器击落 。
米-24武装直升机由俄罗斯米里直升机设计局(原米里实验设计局)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研制,1969年首飞,1971年定型,1972年底完成试飞并投入批生产,1973年正式装备,系列型号有A、B、C、D、E和F六种型号,造价较低,到2014年为止总产量约2000架,仍有1000多架在俄罗斯服役,出口到超过30个国家和地区。[1]
发展历史
研制背景
20世纪60年代中,在首战即决战的闪电战思想指导下,苏军实行全面机械化,BMP-1作为世界上第一种伴随坦克作战的步兵战斗车开始列装,将机械化步兵的火力、机动和防护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运兵直升机也在苏军中大量列装。苏联设计师米哈伊尔·米尔在1966年就意识到,苏军将需要"飞行的步兵战车",用来快速输送突击分队,为离机的步兵提供强大的近距离火力支援,步兵将借助飞行载具而有更高的战场机动性 。
1966年,米尔这种概念的第一种体现是米里设计局首席设计师在空军工厂部门的329实验机,最初的V-24直升机是由其他专案改进而来,V-22则从未起飞过。V-24的布局和结构很类似美军的UH-1直升机,并列双座的座舱为飞行员提供良好的视界,尤其是中间的乘员舱部份,宽大的机舱可以让八名兵员背对背乘坐,两侧各有两个大舱门,但不是直升机上常用的滑门,而是上下分别开启,上半部有可供步枪向外射击的开孔,向外向上打开;下半部为整体的防弹舱门,为机舱提供防护,而且像登陆舰艏门一样,向两侧放下后,可以作步兵快速登机、离机的跳板。机舱顶部两侧的短翼下有武器挂架,可以挂载火箭和反坦克导弹,并有一门双管航炮起落架前 。米尔的设想在军方引起激烈争论,以国防部长马利诺夫斯基元帅为首的实权在握的元老派坚决反对这种武器,好在国防部第一副部长格列奇科大力支持这一新生事物。
建造沿革
1967年3月29日,最终专家组的意见是上马,V-24因此得到了"准生证"。米尔的团队迅速提出两种基本设计,一个是7 .5 吨级的单发重型直升机,另一种是10.5吨级的双发重型直升机,米尔设计局的试制工厂还制作了3种基本机身和5种座舱,供军方评估之用。最后,军方选取了双发方案,主要看重双发的可靠性和抗战损性,但要求把固定式颌下航炮改为动力旋转的颌下机枪,并指定正在开发的 9M114(北约代号 AT-6)反坦克导弹作为主要反坦克武器。火控系统也要求包括增稳的瞄准具和激光测距仪,以及昼夜瞄准系统和自卫电子战系统 。
1968年,苏共中央和部长会议批准米-24的研制,1968年5月6日指令颁布正式开发双引擎版构型,1968年8月进入细节设计(计划代号Yellow 24)全比例样品机于1969年2月完成提交。
1969年9月15日,米-24的原型进度大大提前于计划,并进行了首飞,四天后第一次自由飞行,第二批十架的试验机接着被生产出来。
1970年,米尔去世,米-24的设计由马拉特.尼古拉耶维奇.蒂叙琴科接任,具体设计由V.A.库兹涅佐夫负责 。1970年6月,米-24开始18个月的连续测试,改良重点在结构强度和金属疲劳、减震问题。
米-24的试飞结果表明,基本设计是符合要求的,但是在飞行中容易发生荷兰滚,米尔设计局将原本平直的短翼加12度的下反来解决荷兰滚的问题。另一个问题是在强烈侧风中,尤其是在高原和炎热的条件下,尾桨的方向安定作用不够,可能打转转,严重的时候满舵也控制不住。提高尾桨的效用有几个途径,一是增大尾桨功率,二是增大尾桨尺寸,三是增加尾桨效率。米-8的主桨是顺时针旋转的,尾桨是右置推式顺转的,米-24的初始设计继承了这一特点,但在发现尾桨效率不足时,只能牺牲一点主浆升力效率,把尾桨搬到左置,尽管如此,米-24的方向安定性问题还是没有彻底解决。试飞还表明,米-24有良好的自旋着陆性能。试飞员曾在明斯克机场表演过以250-280公里/小时进场,然后关掉双发,在30-50米的空中转180度,然后安然着陆的特技 。
米-24从苏共中央和部长会议批准研制到首飞只有一年多的时间,从国防部批准预研也只有两年多的时间,即使从米尔开始构思,也只有三年多的时间 。
服役历程
系列发展
20世纪70年代初,出于苏军早打快打的战略思想,米-24和当时很多飞机一样,是边研制边投产,试飞计划还没有完成时就已经进入现役。1972年,官方承认米-24纳入作战序列,除试飞和换型训练中心外,首批装备的部队包括远东军区、喀尔巴阡军区和驻德集团军群的空军部队(当时直升机仍隶属空军),最初的型号是米-24A。服役不久,米尔设计局就开始改进,旋即推出米-24B,但米-24B还没有投产,就让位于下一个更新的型号 。
通过总结米-24A的使用经验,发现最初的串列双座座舱设计有严重缺陷,驾驶员在后左,射击员在前右,左右错开的目的是改善驾驶员的前方视界,但实战中射击员阻挡驾驶员向右前方的视界,而偏左的座位使右后方又成了死角。于是,米尔设计局对米-24作了一次大改,将前机身改变,后坐抬高,前起落架加长,在地面上停机时外型呈"昂首挺立"的姿态,改型的米-24为米-24V 。
米-24V选用原定的9M114反坦克导弹,然而9M114的进度拖延,直到1972年才服役,米尔设计局只好用米-24V的机体和米-24B的武器系统,推出一个折中的米-24D(D是俄文中第五个字母,米-24的命名序列跳过了第四个字母G,引起了很多猜测,其中一个是G容易联想到臭狗屎/gavno) 。
1976年,米-24V投产,1986年停产前,生产了1000多架,是米-24最主要的型号。米-24V 投产时,苏军已有400多架米-24A和D服役,此后,米-24D有一段时间和米-24V并行生产。米-24D的简易版出口型号为米-25,米-24V的相应型号则为米-35 。除上述型号外,米-24共有7种型别,各种型别的机体构架,动力装置和传动系统都是一样的,只有武器、作战设备和尾桨位置有所不同 据统计,位于苏联阿尔谢涅夫和罗斯托夫的两家直升机工厂已生产了2300多架各种型号的米-24,单价约为550万美元 。
服役国家
米-24武装直升机多为独联体部队服役,各军区都编有直升机中队保加利亚、捷克和斯洛伐克、匈牙利和波兰也都拥有苏联提供的米-24。米-24还出口到阿富汗、阿尔及利亚、安哥拉、古巴、印度、伊拉克、利比亚、尼加拉瓜、越南、也门等国家 。
米-24武装直升机参加了阿富汗战争。阿富汗政府军在1979年4月接收首批米-24A和米-25,用来对付阿富汗游击队。同年5月1架米-24被击落,首开"雌鹿"被击落的纪录。受制于阿富汗多山高温的环境,米-24不但无法表现其高速的优点,反而在起飞降落时十分危险。高速的转弯,也易使米-24失速坠落。驻扎在库因都兹的部队,头一年就因此损失了6架,在这场战争中,直升机乘员的伤亡率高居所有飞行员之冠。米-24在阿富汗承担了33%的"计划中"的攻击任务,但承担了75%的应招近距火力支援任务。米-24的主要武器是集束炸弹、高爆炸弹和火箭弹,游击队没有坦克,但反坦克导弹也被用于攻击高价值目标 。
米-24武装直升机参加了长达8年的两伊战争,伊拉克空军以米-24A和米-25攻击伊朗的美制AH-1J武装直升机。在两伊战争中,曾经发生118场战斗机与直升机间的空战,56场直升机之间的空战。
米-24还随利比亚军队进攻乍得,协助叙利亚在黎巴嫩对付以色列坦克,参与非洲安哥拉内战,协助印度对付斯里兰卡的分离主义者,并成为尼加拉瓜政府军对抗游击队的工具。甚至在90年代中期联合国维和行动中,也能看到"雌鹿"的身影。
后续发展
2000年后,俄罗斯先后向巴西、印尼、委内瑞拉、捷克等国家出口了新型米-24、米-35武装直升机。
2004年1月,时任俄罗斯空军副总司令兼航空兵司令捷林中将表示,俄空军开始装备专门用于实施夜间作战行动的改进型米-24PN型武装运输直升机。空军已经装备了数架米-24PN型,已开始这些直升机的飞行人员培训。
2005年12月,以色列埃尔比特系统公司及其在罗马尼亚的子公司Simultec公司公布,已经完成了向美国国务院交付两套米24和米8直升机全任务/全移动模拟器的合同。
2006年1月,俄罗斯罗斯托夫(Rostevertol)直升机制造公司将3架米-35武装直升机运抵了捷克。2月,这3架直升机将交付给捷克陆军,从而完成双方的全部交易(最后一批为10架,已交付7架)。
2007年6月6,法国Sagem防务安全(Sagem Defense Securite)公司负责发展航空商务的经理宣布,法国Sagem公司与米里公司将对俄罗斯生产的攻击直升机米-24进行现代化改造。
2009年9月,乌克兰国防部开始对其所属的米-24直升机进行现代化改造,计划用TVZ-117VMA-SBM1V新型发动机替换TVZ- 117型发动机。与TVZ-117型发动机相比,新型TVZ-117VMA-SBM1V发动机具有一系列明显优势,特别是在高山和炎热条件下使用的优势,并具有很大的寿命指标优势。此前,TVZ-117VMA-SBM1V发动机作为米-24空降运输直升机的动力装置进行了国家试验,并大大提高了米-24的基本飞行技术性能和使用性能 。
2011年4月13日,苏丹空军一架米-24武装直升机从首都喀土穆一座机场起飞后不久坠毁,机上3人中至少1人死亡 。
总体评价
米-24武装直升机具有速度快、爬升好、载重大、火力强、生存能力强的特点,不光可以提供直接的强大火力支援,还可以运载突击分队或后送伤员。理论上,米-24既有强大火力、又能载运人员的特点,使它成为战斗搜索救援的理想直升机,可以在敌后独立地搜索营救被击落的飞行员,但没有见到苏联把米-24作为专用CSAR直升机的记载 。
米-24武装直升机虽已是老骥伏枥,但仍然在很多国家的军队里担任重任,仍是俄陆军航空兵、独联体各国和世界许多国家空军的主干。北约的东欧国家急于脱手空军中的苏式战斗机,但米-24武装直升机大多保留,这其中固然有经费的原因,但也有很大一个原因,就是米-24武装直升机仍然是长满很犀利的獠牙的雌鹿。甚至一向使用西方武器的以色列,也为了争夺市场而推出米-24的改进型,从中不难看出米-24在武装直升机中的重要地位 。
米-24武装直升机的成功是和米尔的远见分不开的,米-24武装直升机的缺憾也源自米尔的"飞行的步兵战斗车"的设想,很多体积和重量被用到在实战中极少用到的兵员运载上。米尔设计局总结了米-24武装直升机的经验,研制了米-28,并信心满满地要和阿帕奇打擂台,但历史终于没有再给米尔一个机会。米尔的帷幕可能要落下,但是历史会像记住梅塞斯密特Me109一样,永远记住米-24武装直升机 。
米-24武装直升机饱经战火的洗礼,在当今世界的武装直升机中,米-24拥有最丰富的作战经验,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曾参与3大洲超过30场战争和武装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