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米逊 (卑诗省)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米逊
图片来自MISSION

米逊英语:Mission)是加拿大卑诗省菲沙河谷区域局内一个区域自治体(district municipality),座落菲沙河北岸,隔岸与亚博斯福对望,离温哥华以东约70公里[1],是低陆平原的一部分。据2011年加拿大人口普查所示,米逊区内人口为36,426人。

历史

米逊一带原为斯托洛原住民族(Sto:lo)的地域[1]。到了1861年,一名法裔牧师在该处建立了圣玛丽原住民寄宿学校(St. Mary's Indian Residential School),当中包括教堂、工作坊和磨坊,为欧裔人定居该地揭开序幕[1]。学校建筑群还包括一间邮局,寄往该处的邮件地址写上“St. Mary's Mission”(圣玛丽布道团),但后来则改为“Mission City”(米逊城)以免与内陆奥肯拿根地区的另一个布道团混淆[2]

随著向西通往温哥华的加拿大太平洋铁路和向南通往美国的布灵顿北方铁路相继于1880年代中后期开通至菲沙河谷,米逊一带亦被选为该两条铁路的交汇处,刺激了当地的发展。一位名为詹姆斯·威尔顿·霍恩(James Welton Horne)的商人在该处大量购地,并斥资在菲沙河岸发展一个市镇中心,籍此向外界销售自己划出的地段以从中图利,史称1891年土地大销售(the Great Land Sale[2]。1894年菲沙河水位暴涨,淹没了沿河而建的镇中心,灾后镇中心迁至地势较高的位置,亦即现时的镇中心所在[2]

霍恩建立的镇址属省政府管辖,但周边的郊区却没有任何建制,在郊区进行道路工程及其他市政事务亦相对困难[2]。有见及此,郊区的居民发起将当地建制为米逊区(Corporation of the District of Mission)以便更有效提供市政服务;米逊区遂于1892年成立[2][1]。然而,霍恩却阻止其建立的镇址加入米逊区,以免镇址内的物业税上升以支付郊区的市政开支[2]。镇址于1922年另行建制为米逊村(Village of Mission),1950年改称米逊城村(Village of Mission City),1958年则改制为米逊城镇(Town of Mission City[2]

这两个名称相近的地方行政区虽然各自独立,但也共享社区中心和图书馆等市政设施,两地亦逐渐产生合并的呼声[2]。1969年举行的合并公投获通过后,米逊城镇和米逊区于同年11月正式合并成新的米逊区(District of Mission[1]

卑诗省政府于1960年代设立区域局的行政等级后,米逊区原属杜德尼-阿鲁艾特区域局(Dewdney–Alouette Regional District);此区域局于1995年12月解散后,米逊区转归新成立的菲沙河谷区域局,并维持至今[3]

交通

米逊区属菲沙河谷公共交通局(ValleyMAX)的服务范围;该机构辖下五条巴士线为米逊区的内部路线,而另一条巴士线则连接米逊和亚博斯福。另外,由大温哥华地区运输联线营运的西岸快车通勤铁路亦连接米逊至温哥华市中心滨海站

卑诗省7号省道(洛歇公路)从东至西贯穿米逊,而11号省道则从米逊起往南经亚博斯福直通美加边境

经济

米逊周围有美丽的山区景色和自然森林,夏天温暖,冬天温和潮湿。因为当地气候土壤适合各种各样的植物和植被种植,一年中大部分时间都有鲜花盛开。米逊拥有独特而丰富多彩的历史,这里拥有公元前第一个连接美国的铁路,拥有最早的水电大坝和菲沙河大桥之一,也是BC省已知最古老的第一民族考古遗址的所在地。

林业、水电和农业发展在米逊有悠久的历史,这些资源部门为各种相关的零售和服务业提供基础。近年来,交通运输的改善使制造业的发展超越了锯木加工业和食品加工业,但制造业还是被森林和木材相关产业主导,如今制造业的重点是红杉摇木和木瓦加工。米逊还拥有BC省唯一的市政林场许可证。米逊的农业主要在菲莎河沿岸的狭窄地带,当地大约有96个商业和业余农场。乳业是农业龙头企业,其他还有家禽、猪肉、牛肉养殖和蔬菜种植。

参考资料

  1. 1.0 1.1 1.2 1.3 1.4 Introduction. District of Mission. 2012-07-22 [2012-08-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19). 
  2.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A Brief Local History. Mission Museum. [2012-08-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30). 
  3. ALR Statistics Appendix 3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06-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