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米盧廷·米蘭科維奇

米盧廷·米蘭科維奇google

米盧廷·米蘭科維奇(塞爾維亞語:Милутин Миланковић,拉丁化:Milutin Milanković,發音:[milǔtin milǎːnkɔʋitɕ],1879年5月28日-1958年12月12日)是一位塞爾維亞土木工程師、地球物理學家天文學家。因為冰河時期的研究而聞名;他提出了地球長期氣候變化和地球軌道的周期性變化關係,也就是今日的米蘭科維奇循環。米蘭科維奇提出了地球科學的兩大貢獻。第一個是關於地球日照的學說(Canon of the Earth's Insolation),該學說特別指出了太陽系各行星氣候特徵;第二個貢獻是解釋地球氣候變遷是因為地球和太陽相對位置的變化,這解釋了過去地球冰河時期的發生時間,並可預測地球未來氣候變化。

目录

监狱中的远古气候:天才的米兰科维奇

好莱坞电影冰河时代》广受欢迎。电影讲述了一群史前动物共同冒险的故事,既好笑又有爱。电影一开始出现的一只鼠奎特更是活宝,为了追逐橡子而搞出各种巨型灾变,例如一不小心导致冰川裂缝和大雪崩。电影的背景设置在地球上曾出现过的冰河期。第一个揭示冰河期秘密的,是一位天才般的科学家——米卢廷•米兰科维奇。

爱科学的富二代

米兰科维奇生在一个优渥的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塞尔维亚裔的商人,在奥匈帝国的达利拥有一个大庄园。米兰科维奇的亲戚朋友大多受到过良好的教育,其中不乏有名的哲学家和诗人。米兰科维奇的成长顺风顺水。他思维敏捷,富有求知欲。当然,他的家庭有足够的财力提供最好的教育。父母发现了儿子在数学上的天赋,刻意加以培养。出入于他家客厅的社会名流,也大大开拓了米兰科维奇的眼界。更重要的是,幼年培养起的好奇心和科学素养,陪伴了他一生。

1896年,米兰科维奇前往维也纳读大学。维也纳是奥匈帝国的首都,也是帝国的一个缩影。维也纳的外来人口,占到了总人口的一半以上。与之对应,十九世纪末土耳其衰落,奥匈帝国也趁机扩张的巴尔干半岛,吸收了塞尔维亚族在内的多种外族人口。因此,维也纳城中说着十几种语言,路人之间交流都需要翻译。尽管各族之间存在隔阂,但多元文化的交汇,让维也纳成为诞生新思想和新文化的沃土。小约翰•斯特劳斯是维也纳最受欢迎的作曲家,他的《蓝色多瑙河》响彻每一个音乐厅。弗洛伊德在维也纳的医院中工作,闲暇时就开始思考潜意识的问题。物理学泰斗玻尔兹曼薛定谔都是维也纳人。米兰科维奇初到维也纳,立即加入到知识精英的圈子,在激烈的讨论中享受着思维碰撞的乐趣。

当米兰科维奇大学学习时,他轻松的凭着土木工程博士的学历获得工程师职位。他服务于一家大型建设公司,设计新潮的钢筋混凝土建筑。公司的负责人经常会把繁琐的计算问题扔给这位新来的博士。米兰科维奇不但轻松的解决了这些问题,还出版论文,总结自己的方法,并获得了六项专利。米兰科维奇的计算公式被许多建筑手册引用,成为钢筋混凝土计算的业界标准。大客户们抢着让米兰科维奇负责自己的案子。米兰科维奇成了公司级别最高的工程师,还顺便获得了非常丰厚的收入。站在这样的人生巅峰,他突然退出了维也纳的建筑业,选择到贝尔格莱德大学担任教授。虽然收入大为缩水,但米兰科维奇自己很开心。他又能纯粹的探索科学了。

回归祖国

贝尔格莱格是塞尔维亚的首都。米兰科维奇回塞尔维亚教书,正好也帮助故土发展学术。塞尔维亚位于巴尔干半岛,地处奥匈帝国、俄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之间。长期以来,巴尔干半岛都归属于土耳其人。信奉东正教的塞尔维亚人被信奉伊斯兰教的土耳其人管理,待遇自然好不到哪里。塞尔维亚人不能拥有土地,更别说当官留在奥斯曼土耳其境内的塞尔维亚人,除了从事工商业,就是努力获得好的教育,从而能从事医生和律师等专业性的工作。米兰科维奇的祖先正是出于政治地位上的不平等,才逃到奥匈帝国的境内。但随着时代变迁,土地的重要性大为降低,塞尔维亚人反而成为土耳其社会的精英,在工商和文化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塞尔维亚人在经济上翻身,便有了独立建国的念头。俄国和奥匈帝国也拼命怂恿塞尔维亚人。表面上看,俄国和奥匈帝国的支持希望是出于对基督教同胞的同情。但实际上,两大帝国都希望吞并巴尔干半岛,或者至少不让巴尔干半岛落入对手手中。塞族对土耳其的反抗,正是渗透巴尔干半岛的好时机。而西欧的英、法、德等国,为了自身的政治利益,同样介入到巴尔干事务中。在多方博弈下,巴尔干半岛上的希腊、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和黑山先后独立。塞尔维亚还击败了邻国保加利亚,成为区域强国。但整个地区充满不稳定因素。三大帝国指使下,巴尔干国家相互攻伐,积怨日深。每个国家的疆域内,又是数百年形成的民族混居。这都让民族矛盾尖锐无比。

就是在这样的局势下,米兰科维奇在贝尔格莱德大学做起了教授。他的兴趣相当广泛,除了教授古典力学、天体力学、理论文理等课程,还帮助塞维利亚政府设计钢筋混凝土桥梁。在此期间,他深入研究了气候学家尤利乌斯•冯•汉恩的工作,对历史上的冰河期产生浓厚兴趣。一向偏爱数学的米兰科维奇相信,神秘的冰河期背后有一个简单而优美的解释,可以用数学公式来表达。很快,他的气候研究陆续在贝尔格莱德出版,试图从天体运行的角度来解释地球气候的变化。当然,米兰科维奇并非一心做学问的老学究。如果有时间,他还会回到维也纳,拜访旧日朋友,为工程公司担任临时顾问,或者到乡下的庄园享受田园生活。

只可惜,米兰科维奇在政治缺乏在科学上的敏感,没有意识到维也纳的紧张气氛。在柏林会议上,奥匈帝国获得了波斯尼亚。但波斯尼亚居住有大量塞尔维亚人,所以塞尔维亚对波斯尼亚也有领土主张。俄国早已不满自己在柏林会议上的受挫,因此积极向塞尔维亚提供帮助。另一边,德国出于同盟关系,不得不与奥匈帝国站在同一战线。大陆另一侧,在普法战争中吃了败仗的法国与俄国结盟,共同对付德国。而土耳其一直受俄国欺压,毫不犹豫的加入德国阵营。最后,德国与英国在海军军备上展开竞赛,也是火药味十足。米兰科维奇已经接受了塞尔维亚国籍,却天真的认为战争与自己无关,依然频繁的出入奥匈帝国。

监狱冷暖

1914年,奥匈帝国的皇储在波斯尼亚视察时,被激进的塞族民族主义者暗杀。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欧洲主要国家相互宣战,开始了一场前所未见的大规模战争,被后世称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此时,米兰科维奇刚刚在家乡达利举办婚礼,还没有来得及返回塞维利亚。维也纳当局下令把境内的塞维利亚公民都扔进监狱。生活一向安逸的米兰科维奇,遭受了一次大磨难。唯一能开解他的,就是还未完成的冰河期研究。

在人类历史上,地球上的气温虽然逐年变化,但总体来说浮动不大。但20世纪初的地质学通过岩石学家发现,地球五十亿年的历史中,曾经历过多次低温期,也就是所谓的冰河期。寒冷的冰河期中,冰雪难融,极地和山地的冰川扩张,几乎覆盖了整个大陆。在大约两万年前的那次冰川期中,半个北美都覆盖着厚度超过三公里的冰。由于大量的水凝结成冰,全球海平面下降了120米,真可谓沧海桑田。人类的直系祖先也是在那次冰期之后,从温暖的东非峡谷,迁徙到日渐回暖的中纬度地区。冰河期是大众眼中的奇闻,却是米兰科维奇醉心的问题。

监狱的生活当然不美好,但米兰科维奇可以心无旁骛的发展自己的理论。正如他后来回忆的: “沉重的铁门在我身后关上……我坐在窗边环视四周,熟悉新的环境……我拿起我那支忠心耿耿的钢笔,开始书写和计算。直到深夜,我才再次抬头,花了些时间才意识到自己是在监狱。此时的牢房看起来反而像是我漫游宇宙的歇脚地。”

米兰科维奇在监狱中完成了他的古气候研究,写成了《太阳辐射造成的热现象数学理论》一书。在这本书中,他总结了地球轨道运行的几种规律性变化,并精确的计算出它们的周期。比如说,地球绕太阳轨道是一个椭圆形,这个轨道会在其他行星的引力作用下发生轻微的变化,有时变得更扁,有时变得更像一个正圆。它的变化大约以10万年为周期。除了10万年周期外,地球轨道的其他变化还有4万1千年和2万1千年的周期。地球轨道变化,导致落在地面上的太阳辐射发生变化,从而造成气温变冷或变热。冰期也随之出现或消失。

梦想中的巴别塔

当时的欧洲学术集中在西欧,米兰科维奇的工作也在很长一段时间不为人知。当柯本和魏格纳向西欧学术圈介绍米兰科维奇的研究成果时,很多人嗤之以鼻。在20世纪初,地球科学的研究才刚刚起步。柯本的“气候分类法”、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也备受争议。至于天气和气候的研究,更被认为是玄学。别说亿万年的冷暖变化,人们连云雨雷电的原理都不大能说清楚。当米兰科维奇宣布自己用数学解决了古气候问题时,别人甚至都不知道如何去验证。

米兰科维奇一点也不在乎旁人的看法。在朋友的帮助下,他在重获自由,再次与妻子家人团聚,已经是万幸。他不屑于为自己的理论辩护,而是转身投入到新的探索中。当整个世界都在为战争揪心时,他躲在屋子里研究起火星的气温。他用笔算出火星地表气温为零下45摄氏度。而在今天,先进的测量仪器给出的火星气温为零下55摄氏度。他改进历法,把地球转动的微小变化也计算在内。他还对轨道发射物产生兴趣,在火箭诞生之前就已经在纸上模拟太空轨道。

米兰科维奇的研究超越了他所在的时代。他在气候方面的研究,要等到1970年代才能验证。此时的科学家已经能通过同位素来测量出物质中微量元素的变化。他们把这一先进技术用于亿万年累积成的冰盖、珊瑚和海底沉积物,从而精确的推算出古老年代的温度。冰川期出现的时间,与米兰科维奇50年前监狱中的计算惊人一致。而米兰科维奇孤身一人进行这项伟大研究时,拥有的只是笔和纸,他聪明的大脑,还有那间狭小的牢房。人们开始歌颂这位已经逝去的天才,把他与牛顿和伽利略并列。

米兰科维奇晚年,欧洲战火再起。希特勒的坦克开进巴尔干半岛。米兰科维奇乖巧的淡出公共视野,没有再犯年轻时的错误。他最后的研究兴趣又回归到混凝土计算。1955年,他发表了一篇论文,计算了用现代混凝土技术能建造多高的一座巴别塔。根据他的计算,如果巴别塔的地基为1.4公里宽,塔高最大能达到20.25公里。巴别塔来自圣经。据说人类祖先合作建塔,想通向天国。为了阻止人类计划,上帝让人说不同的语言,以至于纷争不断,再没办法合作。或许,在监狱的日子里,米兰科维奇曾期盼这样一座高耸的巴别塔。在20公里的平流层里,风平浪静,没有乌云,也没有风暴。在塔尖上,所有人能跨越种族和文化的隔阂,随他一起仰望星空。


相關影片

 

外部連結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