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米夏埃尔·恩德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米夏埃尔·恩德

中文名: 米夏埃尔·恩德

国 籍: 德国

出生地: 德国加米施

出生日期: 1929

逝世日期: 1995

职 业: 儿童文学作家

代表作品: 《小纽扣杰姆和第十三个海盗

米夏埃尔·恩德,上海译文出版社曾在2000年出版了他的三部长篇小说:《小纽扣杰姆和火车司机卢卡斯》,《小纽扣杰姆和第十三个海盗》以及《讲不完的故事》。是德国儿童文学作家。[1]

个人简介

米夏埃尔·恩德1929年出生于德国的加米施—— 帕腾基兴。从40年代起开始写作,1960年以《小纽扣杰姆和火车司机卢卡斯》一书一举成名。《毛毛》和《讲不完的故事》的发表使他获得了世界声誉。他的作品被译成四十多种文字,在全世界的发行总量达两千万册。 《愿望潘趣酒》是恩德1989年发表的又—佳作。 德国著名的作家米夏埃尔·恩德(Miched Ende 1929-1995)的杰作《小纽扣杰姆和十三个海盗》(原文为《小纽扣杰姆和“野蛮13”》)的中译本愉快地来到我们青少年读者面前。而且,它还面向更大、更广泛的读者。 米夏埃尔·恩德于1929年11月12日出生在德国的加米施一帕滕基兴。父亲埃德加·恩德(1901—1965)是德国首批超现实主义的艺术画家之一,在德国纳粹期间,因为遭遇职业禁止,只能秘密从事作画。 米良埃尔·恩德的母亲露易斯在艰难的时期靠医疗体操和按摩维持了家庭生活。 米夏埃尔·恩德在施瓦本格长大,从小便在那里耳濡目染了一群画家、雕刻家和从事文学作品人的流浪生活。他在那里公立学校的小学毕业。1940年以后,米夏埃尔·恩德进入玛克沁弥利安文科中学。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一年,德国十四五岁的孩子也要被征入伍。他的三个同班同学就在入伍后的第一天倒毙在阵地上。战争结束以后,父亲从美国战俘营释放回家。米夏埃尔从1946年又在施瓦本格读了一年文科中学,后来两年在斯图加特自由瓦尔多夫学校就读。

错失大学

1943年以后,米夏埃尔·恩德开始写诗和短篇小说。由于经济桔据,他无法就读大学。从1948年到1950年,他在慕尼黑奥托·伐尔肯贝尔克戏曲学校学习,学业结束以后在石勒苏益格一荷尔斯泰因州剧院从事戏剧工作,后来再回到慕尼黑。 1951年,米良埃尔·恩德结识了后来成为自己妻子的女演员英格波克·霍夫曼,并通过她与有关文艺团体建立联系,撰写滑稽短剧、讽刺小调、独唱歌曲等等,在慕尼黑人民剧院担任导演,为巴伐利亚电台撰写电影评论。父母亲的离异使得他的经济情况很困难,有时候挣得的钱还不够支付母亲和他居住的房租。

戏剧研究

米夏埃尔·恩德仔细研究过布莱希特的戏剧理论文献。面临新形势下的文学艺术危机,他几乎想搁笔不写了。又是他的当时已经成了版画艺术家的同学,请他为一本图画书配上三四页的文字。于是,在 1958年诞生了近五百页的手稿:《小纽扣杰姆和火车司机卢卡斯》。他把书稿寄给德国十多个出版社,可惜均遭退稿。时来运转,洛蒂·魏特布莱希特,当年斯图加特梯纳曼出版社的女主管独具慧眼,接受了他的作品。书稿被改成两卷集,第一卷《小纽扣杰姆和火车司机卢卡斯》, 出版后不久便获得“德国青年书奖”,第二卷,即本书《小纽扣杰姆和十三个海盗》于1962年出版,出版后德国电台和电视中相继播出书中的主要情节,并形成了系列,引起轰动。本书被译成世界上多种语言。

社会成就

1964年,米夏埃尔·恩德和英格波克·霍夫曼在罗马完婚。夫妻感情很好,在廉姆帕克那买下一幢别墅;1971年起他们又在离意大利罗马不远的刚察诺居住下来。1972年,童话小说《嫫嫫》在这里诞生。该书开始时引起多方争议,1974年获“德国青年书奖”。 1979年出版《讲不完的故事》,该书为米良埃尔·恩德奠定了国际声誉,获得极有威望的“布格斯泰荷德公牛”文学奖。 1980年,福耳卡黑青少年文学科学院颁奖委员会为他的全部作品颁布了“巨奖”。 后来,他还发表过许多作品。 米夏埃尔·恩德的作品目前被译成世界上三十多种文字,出版总量高达五百多万册。他为文学事业作出了巨大的努力,获得了许多德国和国际的文学奖和勋章。 1985年3月,米夏埃尔·恩德的妻子英格波克不幸去世。之后米夏埃尔·恩德迁回德国,生活在慕尼黑,直到1995年8月安然逝世,享年六十六岁。

代表作品

小纽扣杰姆和十三个海盗》是一部非常有趣的充满童话色彩的儿童小说,它等于是《小纽扣杰姆和火车司机卢卡斯》的续集。

人物简介

故事的两个主人公名是小纽扣杰姆和卢卡斯,他们性格豪爽,为人处事聪明、快乐,读来使我们感到很亲切,就像他们生活在我们当中似的。可是,他们又游离于我们的生活之外,一举一动令我们觉得陌生。他们是我们幻想的朋友,又是我们可望而不可即的偶像。

故事剧情

两辆火车头是杰姆和卢卡斯的好伙伴。火车头一大一小,大的叫埃玛,小的叫摩力,像是一对母子。 火车头埃玛的功能在故事里是十分齐全的。她在陆地上行驶,是辆火车;填塞柏油麻絮以后可以在海上航行,是条轮船;装上磁铁结构可以随心所欲地在空中翱翔,是架飞机;而且,她还可以沉入海底,像潜艇一样。她神奇得简直超过孙悟空,可她却用不着摇摇脑袋,念念有词地说一声“变”,或者“起”。她看上去似乎十分离奇,不可思议,可仔细琢磨,她也是有其科学道理的;这里有着儿童读者对世界的第一认识,是人们最直接的劳动概念,人们只要动脑筋,组合得当,谁说不能制造“永动机”?卢卡斯和杰姆轻而易举地完成了“永动机”的制造。那里只需要磁铁和木棍。可惜大人们思想都不够解放,因此在他们的生活世界里就没有“永动机”。 杰姆和卢卡斯的生活天地里也不时会出现一些困难。安装灯塔,寻找“永恒的水晶”,战胜力大无穷,可是却连12和13都分不清楚的海盗,把他们改造成为“十二个不可战胜的人”,等等。有情人终成眷属,在那个忙碌的世界里还有令世人羡慕的两场婚礼。多么甜蜜,多么幸福。一切都是水到渠成。

社会评价

当然,应该指出,《小纽扣杰姆和十三个海盗》故事中的题材不仅是读者们熟悉的,也是欧洲传统的。它使我们想起了《小红帽》,想起了《睡美人》,想起了《豪夫童话》和《一千零一夜》,想起了圣诞节和圣诞后的《三圣王节》。作者在诸多欧洲童话传统题材中游刃有余,信手拈来,发展起一个又一个完整的思想,一点儿都没有生搬硬套的痕迹。

国际影响

中国的青少年读者在接触这部作品时一定也会产生一种亲切感。其实,作者米夏埃尔·恩德起草这本书的时候,他虽然坐在西方的凳椅上,可是身体的重心却不时地倾斜到了东方。于是,乒乓、台风、龙、和龙门仙一般的对话,以及红五星等等题材纷至沓来,把一部童话般的儿童文学作品装点得无限美好。 《小纽扣杰姆和十三个海盗》是有理由迈过世纪的门槛走向未来的。祝贺它跟中国广大的青少年读者,不,还有更大。更广泛的读者们在二十一世纪像书中的杰姆和卢卡斯一样相亲相爱,沐浴阳光雨露,迎接更加美好的春天。

参考来源

  1. [1],搜狐网 ,

[[Category: 人物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