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第24届奥斯卡金像奖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第24届奥斯卡金像奖
艺人或艺术家
代表作品 《一个美国人在巴黎/花都艳舞》
《非洲皇后 / 东非狂暴记》
《欲望号街车》
《阳光照耀之地 / 郎心如铁》
《正午前七天》
《歌王卡罗素》

奥斯卡金像由学院早期成员之一赛德里克-吉本斯设计。他在一次宴会上,在桌布上描绘出了金像的草图,并最终由洛杉矶著名艺术家乔治-斯坦利雕刻而成。第一尊金像于1929年5月16日颁发。每尊金像均为合金铸成,再镀以24K纯金。金像高13.5英寸(约34.3厘米),重8.5磅(约3.8公斤),造型为一名手拄长剑的武士站在电影胶片盘上,片盘上的五条轮辐象征着学院最初的五个部分:演员、导演、制作人、技师和剧作者。所有的金像均由芝加哥R.S.欧文斯公司铸造。奥斯卡奖这个别称从何而来已无法考证,最普遍的说法是学院图书馆馆员、后任学院执行主管的玛格丽特-哈里克(Margaret)1931年时曾说这尊金像很像她的奥斯卡叔叔,于是记者和学院的成员们开始以这个名字称呼它。1934年,华特·迪士尼在领奖时引用了这个名字,由此奥斯卡奖这一别称日渐被人们所熟悉。但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一直到1939年才开始正式使用这个名字。 第24届奥斯卡金像奖[1]于1952年3月20日举行,地点位于美国洛杉矶雷电华潘太及斯剧院(RKO Pantages Theatre), 主持人由丹尼·凯(Danny Kaye)担任。

颁奖会场

好莱坞的柯达剧院是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的永久会场. 柯达剧院(Kodak Theatre)位于好莱坞大道 (Hollywood Blvd.)上,2001年11月9日启用,是奥斯卡金像奖颁奖礼的举行地点,在2002年开始成为奥斯卡的永久颁奖地。

柯达剧院,可容纳3,400名观众,设有全美国一个最大的舞台,有120呎宽,75呎深。舞台后的记者室可容纳多达1,500名记者。剧院由柯达公司赞助7500万美元建成,并获此冠名权。

剧院现由洛杉矶市拥有,并由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会向市政府租用,以举行奥斯卡金像奖颁奖礼。柯达剧院的入口摆放有柱装饰,展示自1928年至今所有奥斯卡金像奖得奖人的名字,亦预留位置予未来的得奖人。

在其他时间,柯达剧院则供举办演唱会等表演,及其他种类的颁奖礼。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第24届奥斯卡金像奖
举办时间 1952年3月20日
举办地点 洛杉矶雷电华潘太及斯剧院
主持人 丹尼·凯
最佳影片 《一个美国人在巴黎/花都艳舞》
最佳导演 乔治·史蒂文斯
最佳男主角 亨弗莱·鲍嘉《非洲皇后 / 东非狂暴记》
最佳女主角 费雯·丽《欲望号街车》

获奖名单

奖项 获奖人及作品
最佳影片 《一个美国人在巴黎/花都艳舞》
最佳男主角 亨弗莱·鲍嘉《非洲皇后 / 东非狂暴记》
最佳女主角 费雯·丽《欲望号街车》
最佳男配角 卡尔·马尔登《欲望号街车》
最佳女配角 金·亨特《欲望号街车》
最佳导演 乔治·史蒂文斯《阳光照耀之地 / 郎心如铁》
最佳剧本 《阳光照耀之地 / 郎心如铁》
最佳原创剧本 《一个美国人在巴黎/花都艳舞》
最佳原创故事 《正午前七天》
最佳摄影(彩色) 《一个美国人在巴黎/花都艳舞》
最佳摄影(黑白) 《阳光照耀之地 / 郎心如铁》
最佳艺术指导 / 道具布景(彩色) 《一个美国人在巴黎/花都艳舞》
最佳艺术指导 / 道具布景(黑白) 《欲望号街车》
最佳服装(黑白) 《阳光照耀之地/郎心如铁》
最佳服装(彩色) 《一个美国人在巴黎/花都艳舞》
最佳录音 《歌王卡罗素》
最佳电影剪辑 《阳光照耀之地/郎心如铁》
最佳特技效果 《当世界毁灭时》
最佳原创歌曲 "In the Cool, Cool, Cool of the Evening"《喜临门》
最佳配乐(音乐片类) 《一个美国人在巴黎 / 花都艳舞
最佳配乐(剧情和喜剧片类) 《阳光照耀之地 / 郎心如铁
最佳短片(二本) 《大自然的50英亩》
最佳短片(一本) 《孩子们的世界》
最佳动画短片 《孩童世界》
最佳纪录短片 《本杰》
最佳纪录长片 《康·蒂基号》
荣誉奖 最佳外语片 授予1951年在美国上映的日本影片《罗生门》

提名名单

奖项 提名名单
最佳影片 《血战莱茵河》、《阳光照耀之地 / 郎心如铁》、《欲望号街车》、《暴君焚城录》
最佳男主角 马龙·白兰度《欲望号街车》、蒙哥马利·克里夫特《阳光照耀之地 / 郎心如铁》、阿瑟·肯尼迪《光荣的胜利》、弗雷德里克·马区《推销员之死》
最佳女主角 凯瑟琳·赫本《非洲皇后 / 东非狂暴记》、埃琳诺·帕克《侦探故事》、谢利·温特斯《阳光照耀之地 / 郎心如铁》、简·惠曼《青纱红泪》
最佳男配角 利奥·盖恩《暴君焚城录》、凯文·麦卡锡《推销员之死》、彼得·乌斯蒂诺夫《暴君焚城录》、吉格·扬《苦酒满杯》
最佳女配角 琼·布朗德尔《青纱红泪》、梅瑞德·丹诺克《推销员之死》、李·格兰特《侦探故事》、塞尔马·里特《鸿鸾双喜》
最佳导演 约翰·休斯顿《非洲皇后 / 东非狂暴记》、文森特·明里尼《一个美国人在巴黎 / 花都艳舞》、威廉·惠勒《侦探故事》、伊莱亚·卡赞《欲望号街车》
最佳剧本 《非洲皇后/ 东非狂暴记》、《侦探故事》、《轮舞》、《欲望号街车》
最佳原创故事 《斗牛士和女郎》、《蛙人海底战》、《喜临门》、《初恋》
最佳原创剧本 《倒扣的王牌/ 扑克王》、《大卫王与贵妃》、《正义之师》、《井》
最佳摄影(彩色) 《大卫王与贵妃》、《暴君焚城录》、《水上乐府》、《当世界毁灭时》
最佳摄影(黑白) 《推销员之死》、《蛙人海底战》、《列车上的陌生人 / 火车怪客》、《欲望号街车》
最佳艺术指导 / 道具布景(黑白) 《十四小时》、《古寺情魔》、《轮舞》、《彩凤瑶琴》
最佳艺术指导/ 道具布景(彩色) 《大卫王与贵妃》、《在里维埃拉》、《暴君焚城录》、《曲终梦回》
最佳服装设计(黑白) 《谋财陷阱》、《模特和婚姻经纪人》、《掘泥工人》、《欲望号街车》
最佳服装设计(彩色) 《大卫王与贵妃》、《歌王卡罗素》、《暴君焚城录》、《曲终梦回》
最佳录音 《光荣的胜利》、《我需要你》、《欲望号街车》、《两张去百老汇的票》
最佳电影剪辑 《一个美国人在巴黎 / 花都艳舞》、《血战莱茵河》、《暴君焚城录》、《井》
最佳原创歌曲 "A Kiss to Build a Dream On"《脱衣舞》、"Never"《黄金女郎》、"Too Late Now"《王室的婚礼 / 龙凤花烛》、"Wonder Why"《富有,年轻和漂亮》
最佳配乐(音乐类) 《爱丽斯梦游仙境》、《歌王卡罗素》、《在里维埃拉》、《水上乐府》
最佳配乐(剧情类) 《大卫王与贵妃》、《推销员之死》、《暴君焚城录》、《欲望号街车》
最佳真人短片(二本) 《巴尔扎克》、《危险的海底》
最佳真人短片(一本) 《越过铁轨》、《时间的故事》
最佳动画短片 《羞怯的狮子》、《嘟嘟声》
最佳纪录短片 《一个人归来》、《导盲》
最佳纪录长片 《联邦调查局间谍》

最佳影片

花都艳舞[2],英文名称An American in Paris,别名《一个美国人在巴黎》,是一部二十世纪中期具有代表性的美国音乐电影。

剧情简介

版本一:

这部被誉为电影史上不可多得的歌舞片,不只是云信.明尼里和真.基利的代表作,亦是李丝莉.嘉侬的成名作。故事发生在战后的巴黎。美国画家谢利(真.基利饰)退役后留在巴黎,但他的作品却乏人问津。不久,谢利里在餐厅与法国少女莉丝(李丝莉.嘉侬饰)邂逅,对她产生了爱慕之情。与此同时,一位富裕的美国女雕塑家愿意资助他让他成名。但条件是要他做她的入幕之宝。影片最出色的场面是由一组由真.基利精心精思设计、长达十七分钟的芭蕾舞。这段舞蹈变幻莫测、富丽堂皇、动人至极。此外,影片中还有许多精彩场面,如塞纳河畔的二重唱

版本二:

故事发生的地点在战后的巴黎,吉瑞是美军一士兵,退伍后仍留在巴黎学习绘画。由于用功,造诣颇高,作品不少,但一幅也卖不出去。他跟另一个美国人、钢琴家亚当和法国人歌手亨利等人十分要好。他们年轻好动,无忧无虑地打发着日子。 一天,有位名叫迈罗的美国女富翁来吉瑞住处买画。她是个寡妇,看中了吉瑞。买好画,迈罗邀请吉瑞去酒吧间用餐。在那里,吉瑞遇到见一位年轻活泼的法国女郎, 她叫莉莎,在家化妆品商店里当售货员。两人谈得很投机,吉瑞暗自喜欢上她了,但她因有约会,匆匆离去,以后每次碰头都如此这使吉瑞十分气恼。后来他从莉莎口中知道,莉莎的双亲在战争中死去。亨利对她十分关心,两人早已许下心愿,而且订了婚,事虽如此,吉瑞却越加爱莉莎。亨利胸襟大度,看出吉瑞是真心爱莉莎的,而且两人的兴趣爱好十分默契,因此决定牺牲自己。为了好友,亨利离开故乡去美国。莉莎去跟亨利惜别,吉瑞误以为莉莎一定会随亨利远走高飞,便闷自陷入遐思……他梦见自己跟莉莎在巴黎街头载歌载舞……哪料莉莎回到他的身边,两人终成眷属。

幕后制作

影片的精华是它的压轴戏:那是一场大型舞蹈,场景是巴黎,布景是若即若离、如梦如幻的印象派绘画,时而像是画,时而又"活"起来。本片标志着以舞蹈为主的歌舞片进入巅峰时代,它将现代舞蹈、芭蕾、歌曲、音乐、绘画熔于一炉,格调高雅、色彩和谐、画面优美、乐曲动人。格什温的音乐、凯利的舞蹈、战后的巴黎,加上美丽的爱情故事,尤其是那场17分钟芭蕾,令人心旷神怡。本片荣获第24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等多项大奖。 《一个美国人在巴黎(花都艳舞/花都舞影)》被誉为电影史上不可多得的歌舞片,不只是云信.明尼里和金.凯利的代表作,亦是李丝莉.嘉侬的成名作。影片最出色的场面是由一组由金.凯利精心精思设计、长达十七分钟的芭蕾舞。这段舞蹈变幻莫测、富丽堂皇、动人至极。此外,影片中还有许多精采场面,如塞纳河畔的二重唱。

最佳男主角

亨弗莱·鲍嘉[3],1899年12月25日出生于美国纽约,美国男演员。 1930年出演个人首部电影《恶魔与女性》,从而正式出道。1932年参演爱情片《三对佳偶》。1936年因主演犯罪片《化石森林》而获得关注。1941年主演的悬疑片《马耳他之鹰》成为黑色电影的代表作。1944年主演的爱情片《卡萨布兰卡》奠定其在影坛的地位。1948年主演个人首部电视剧《小城名流》。1952年凭借爱情片《非洲女王号》获得第24届奥斯卡奖最佳男主角奖。1953年首度担任制作人,制作并主演冒险片《战胜恶魔》。1955年凭借战争片《叛舰凯恩号》获得第27届奥斯卡奖最佳男主角奖提名。1956年主演个人最后一部电影《拳击场黑幕》。1957年1月14日,因病在美国逝世。1999年被美国电影学会选为“百年来最伟大的男演员第一名”。

早年经历

亨弗莱·鲍嘉高中就读于安达沃预备学校。1918年7月,高中毕业的鲍嘉加入美国海军。虽然服役期间,他接受了军事训练,但是从未真正执行过任务。退役后,他进入一家剧院做杂工。在剧院工作期间,他对表演产生了兴趣,并且学习了与戏剧有关的知识。[1]

演艺经历

1930年,亨弗莱·鲍嘉出演电影处女作《恶魔与女性》。1931年,参演剧情片《坏姐妹》。1932年,与琼·布朗德尔、安妮·雪莉共同主演爱情片《三对佳偶》。

1934年,出演话剧《应邀杀人》,他对于剧中反派角色的演绎得到了百老汇制作人阿瑟·霍普金斯的关注,这也使他获得主演电影《化石森林》的机会;同年,参演爱情片《午夜》。

1936年6月6日,主演的惊悚片《子弹与选票》在美国上映;同年,在犯罪片《化石森林》中扮演充满愤怒情绪的逃犯曼坦公爵;该片是亨弗莱·鲍嘉演艺生涯中具有转折意义的作品,并确定了他在银幕上的形象定位。

1937年,在犯罪片《黑暗军团》中饰演工作认真的机械工人弗兰克·泰勒;8月3日,与安·谢里登搭档主演的剧情片《圣奎丁监狱》在美国上映;同年,在犯罪片《艳窟泪痕》中饰演警察大卫。

1938年6月15日,参演的爱情片《男人是笨蛋》在美国上映;同年,在犯罪片《化身大盗》中饰演手段残忍、嫉妒心强的劫匪洛克·瓦伦蒂诺;11月24日,与安·谢里登、詹姆斯·贾克内合作出演的剧情片《一世之雄》在美国上映。

1939年,与贝蒂·戴维斯联袂主演爱情片《卿何薄命》,该片获得第12届奥斯卡奖最佳电影提名;11月23日,主演的悬疑片《X博士归来》在美国上映,他在片中演绎了一位疯狂博士在死而复生后的种种经历;同年,主演黑帮片《私枭血》。

1940年,出演西部片《维城血战》;之后,主演硬派动作片《卡车斗士》,在片中饰演一名机智、勇敢的货车司机;同年,在喜剧片《奥奇兄弟》中饰演与约翰萨杜抢夺地盘的黑帮成员杰克。

1941年,他一改以往戏路,在悬疑片《马耳他之鹰》中饰不讲道德,没有同情心的私家侦探萨姆·斯佩德;该片被评论界认为是开启黑色电影的代表作品;同年,在与艾达·卢皮诺搭档主演的惊悚片《夜困摩天岭》中饰演一名服刑期满的犯人。

1942年,他在华纳公司拍摄的系列宣传片中扮演了角色;9月4日,参演的战争片《穿越太平洋》在美国上映;同年,搭档英格丽·褒曼主演爱情片《卡萨布兰卡》,因在片中饰演玩世不恭、率性而为的酒吧老板里克·布莱恩而获得更多的关注;该片不仅获得第16届奥斯卡奖最佳影片奖,亦入选美国电影学会评出的“百年百佳影片”;在英国《泰晤士报》评出的“电影史上100部最伟大电影”排行榜上,该片位列第一名。

1943年,与雷蒙德·马西、艾丽斯·艾德里安合作出演战争片《73舰队潜艇战》;10月14日,主演的冒险片《撒哈拉》在美国上映,他在片中饰演富有冒险精神的乔治·冈恩上尉;同年,入选好莱坞年度十大卖座演员。

1944年,凭借爱情片《卡萨布兰卡》获得第1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奖提名;2月16日,主演的冒险片《马赛之路》在美国上映;同年,与劳伦·白考尔联袂主演爱情片《江湖侠侣》,在片中饰演一位生活优悠的游艇船主。

1945年,出演惊悚片《杀妻疑云》。1946年,在悬疑片《夜长梦多》(又名《酣睡》)中饰演一名与富家千金卡尔曼相爱的私人侦探。

1947年1月2日,主演的悬疑片《血海仇》在美国上映;之后,主演犯罪片《噩夜惊情》,他在片中突破以往银幕形象,饰演具有精神病的画家杰弗瑞·卡洛;同年,在惊悚片《逃狱雪冤》中饰演从圣昆丁监狱逃出的杀妻犯文生·派里。

1948年,在冒险片《浴血金沙》中饰演一名身无分文的流浪汉;同年,与劳伦·白考尔联袂主演惊悚片《盖世枭雄》,在片中饰演顽强的二战老兵堪富利·保加。1949年10月26日,与亚历山大·诺克斯、早川雪洲合作主演的惊悚片《东京风云》在美国上映。

1950年,主演悬疑片《兰闺艳血》,在片中饰演表面玩世不恭,但实际颇重情谊的剧作家迪克逊·史蒂尔;同年,出演爱情片《喷射的爱情》,在片中与埃琳诺·帕克联袂演绎了一段爱情故事。

1951年,参演动作片《赛洛奇死城》;同年,与凯瑟琳·赫本联袂主演爱情片《非洲女王号》,在片中扮演因失业而流落到非洲的矿山机械师查理·阿尔纽克;他凭借在片中既不冷酷也不冷峻的表演风格获得了第24届奥斯卡奖最佳男主角奖。

1952年,成立桑塔纳电影公司;同年,主演剧情片《铁血长城》。1953年,在战争片《战地天使》中饰演愤世嫉俗的军医威布;3月12日,主演的冒险片《战胜恶魔》在美国上映;同年,凭借爱情片《非洲女王号》获得第6届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最佳外国男演员提名。

1954年,首度与奥黛丽·赫本合作,共同出演爱情片《龙凤配》,在片中饰演敬业的商人莱纳斯;9月29日,主演的悬疑片《赤足天使》在美国上映;同年,主演战争片《叛舰凯恩号》,在片中扮演神经质的舰长奎格,并凭借该片获得第27届奥斯卡奖最佳男主角奖提名。

1955年,参演喜剧片《我们不是天使》;同年,主演惊悚片《危急时刻》。1956年,在黑色电影《拳击场黑幕》中,塑造了一个与不公平作斗争的浪漫英雄形象,该片也是他出演的最后一部电影。

个人生活

家庭生活

亨弗莱·鲍嘉的父亲是曼哈顿的外科医生和图书插画家;母亲是一位作家。

感情生活

1926年,亨弗莱·鲍嘉与女演员Helen Menken结婚;1927年,亨弗莱·鲍嘉与Helen Menken离婚。1928年,亨弗莱·鲍嘉与女演员Mary Philips结婚,二人婚后长期处于分离的局面。1938年,亨弗莱·鲍嘉与Mary Philip离婚;同年8月,亨弗莱·鲍嘉与女演员梅奥·玛索结婚。

1944年,亨弗莱·鲍嘉与女演员劳伦·白考尔因拍摄电影《江湖侠侣》而相识;同年,亨弗莱·鲍嘉与劳伦·白考尔确立了恋爱关系。1945年5月10 日,亨弗莱·鲍嘉与梅奥·玛索离婚;同年,亨弗莱·鲍嘉与劳伦·白考尔结婚。

1949年1月,亨弗莱·鲍嘉的儿子斯特维出生,1952年8月,亨弗莱·鲍嘉的女儿罗丝出生。

患病去世

1956年,亨弗莱·鲍嘉被咳嗽困扰,经过医生的检查,他被诊断患上了晚期喉癌;同年,他接受了咽喉手术。1957年1月,亨弗莱·鲍嘉的身体状况逐步恶化;1月13日,亨弗莱·鲍嘉陷入昏迷;1月14日,亨弗莱·鲍嘉去世。[3]

人物评价

亨弗莱·鲍嘉是一位伟大的演员,是好莱坞电影史上的传奇人物。他是好莱坞银幕硬汉的象征,因主演阳刚味道浓厚的黑社会动作片和西部片而获得“影坛铁汉”的称号。他所塑造的一个个栩栩如生的银幕形象给影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确定了他在影坛不可动摇的地位。在《卡萨布兰卡》中,亨弗莱·鲍嘉的精彩表演堪称一流,他通过眼神的运用将影片推向经典的高度。在《非洲女王号》中,亨弗莱·鲍嘉个性鲜明而又幽默有趣的演出令他获得外界的广泛好评。在《叛舰喋血记》中,他展示出了出色的角色适应能力(网易、《上海青年报》、人民网、央视网评)。

亨弗莱·鲍嘉在电影界具有传奇性的地位。他在电影中塑造的孤独、低沉、相信自己、愤世嫉俗的银幕形象,使得他成为以反英雄形象而记载于电影史册的演员。他不仅是一位旗帜性的美国男演员,而且还是美国人心中英雄的化身。他在银幕上所塑造的形象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反响,是一种强有力的文化纽带(搜狐网、网易评)。

嗜酒嗜烟的亨弗莱·鲍嘉代表了美国“拒绝被摆布”的个人主义思潮。他的脸因唇部受伤而部分瘫痪,然而外形上的缺憾反而成为他的优势,并且增强了他对于影迷的吸引力。他扮演的诸多角色被定义为“未经雕琢的钻石”—粗粝而脆弱,他也由此成为男性影迷心目中的英雄,女性影迷心目中的情人(乔治·佩里、网易评)。

亨弗莱·鲍嘉是时尚与优雅的象征。他热爱生活,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尽管他扮演的角色多半是粗暴的反面人物,但他本人的个性却截然相反。他彬彬有礼,为人谦和,总保持着君子风度。亨弗莱·鲍嘉在真实生活中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他性格内向,具有忧郁的气质,冷峻下的外表下也有温情的一面(腾讯网、央视、中国网评)。

最佳女主角

费雯·丽(Vivien Leigh 1913年11月5日-1967年7月7日),原名费雯·玛丽·哈特利,英国著名电影和舞台剧女演员,以惊人的美貌和精湛的演技闻名于世。1938年前往好莱坞便一鸣惊人,成功饰演《乱世佳人》中的郝思嘉问鼎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后回到英国发展戏剧。12年后再次闯荡好莱坞,凭借《欲望号街车》第二次问鼎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她一生致力于舞台剧表演,获得戏剧最高奖托尼奖最佳女主角,被奉为“戏剧女王”。1967年,因肺结核在英国病逝。1999年,她被美国电影学会选为百年来最伟大的女演员第16名。[4]

早年经历

费雯·丽1913年11月5日出生于英属印度西孟加拉邦大吉岭。原名维维安·玛丽·哈特利,父亲欧内斯特·哈特利是不列颠印度军队的一个官员,母亲名叫格特鲁德·鲁宾逊·雅克耶。1912年,他们在伦敦肯辛顿结婚。1917年,父亲被调遣到班加罗尔,维维安与母亲则留在乌塔卡蒙德。格特鲁德试图培养她女儿的文学修养,让她阅读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路易斯·卡罗和约瑟夫·鲁德亚德·吉卜林的作品,以及希腊神话故事。1920年,父母将6岁半的费雯·丽送到了英国伦敦附近的圣心女修道院寄宿学校,维维安在学校学会了钢琴、小提琴等乐器。她在学校的密友是后来同样成为女演员的莫琳·奥莎莉文,她告诉奥莎莉文自己梦想着要成为“一个伟大的演员”。在欧洲游学的维维安于1931年返回英国,她发现一部莫琳·奥莎莉文出演的电影在伦敦西区上映并告诉父母自己梦想成为一个演员。父母非常支持她,成功通过考试的她进入伦敦皇家戏剧艺术学院学习。[5]1931年底,在舞会上维维安认识了年长她13岁的律师赫伯特·利·霍尔曼,维维安同意了他的求婚,并于1932年12月20日结婚,维维安也因此而辍学。[6]1933年10月12日,女儿苏珊出生,她开始对家庭生活感到不满。[7]

演艺经历

  • 1935年,费雯·丽在影片《欣欣向荣》中扮演了一个只有一句台词的女学生,以此开启了自己的电影之旅,紧接着在《乡村绅士》中扮演了Rose Venables一角。她雇佣了经纪人约翰·格利登,并拒绝了格利登为她取的名字“阿普利尔·莫恩”,采用“维维安·丽”作为艺名。同年费雯·丽出演了《仰面大笑》中的Marjorie Belfer 和《君子协定》中的Phil Stanley 两个角色。
  • 1935年,她出演话剧《道德的面具》,扮演汉丽艾德·杜克诺斯一角。
  • 1938年,费雯·丽去美国探班在那里拍摄《呼啸山庄》一片的 劳伦斯·奥利弗。在那里,费雯·丽遇见了塞尔兹尼克兄弟,兄弟俩儿正好在为影片《 乱世佳人》选演员,费雯·丽被这部影片中的女主角斯嘉丽而吸引,就让她的美国经纪人麦伦·塞尔兹尼克大卫·塞尔兹尼克的弟弟)将她推荐给制片方,费雯·丽最终得到了这个角色。[8]
  • 1940年,费雯·丽出演了《 魂断蓝桥》和《21天》(美国从英国引进发行《21天》的时间为1940年) ;同年费雯·丽和劳伦斯·奥利弗在圣巴巴拉结婚。《魂断蓝桥》原定由奥利弗和费雯·丽主演,然而,塞尔兹尼克将男主角更换成 罗伯特·泰勒。
  • 1940年费雯·丽与奥利弗在百老汇主演了舞台剧《 罗密欧与茱丽叶》。 纽约的媒体专注于报道两人交往初期对各自婚姻不忠实的事实,并质疑他们为什么不返回英国为战争出力。对演出的评论也多为负面。夫妇两人为了这部舞台剧投入了他们大部分积蓄,因此演出失败对他们来讲在经济上是一个惨重的打击。
  • 1941年,他们双双出演《汉密尔顿夫人》,奥利弗饰演霍雷肖·纳尔逊,费雯·丽饰演爱玛·汉密尔顿。英国已经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影片在美国受到欢迎,并在苏联获得成功。
  • 1943年费雯·丽在北非巡演,为官兵表演直到持续咳嗽和发烧而病倒。
  • 1944年,她左肺确诊为结核,在医院呆了几周后,她看起来已经痊愈。春天,她出演影片《凯撒和克利奥帕特拉》时发现自己怀孕,但是不幸流产 。她非常沮丧,严重时甚至会对奥利弗辱骂和动手,直到自己倒在地上哭泣。这是她第一次神经完全崩溃,后来又发生多次。
  • 1947年, 奥利弗被授以爵位,费雯·丽陪伴他前往白金汉宫参加授权仪式。
  • 1948年6月,奥利弗夫妇抵达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奥利弗是老维克剧院的董事会成员,他和费雯·丽乘船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巡回演出,为剧院筹集资金。在6个月的旅行中,奥利弗表演戏剧《理查德三世》,也与费雯·丽合作演出《丑闻学校》和《九死一生》。
  • 1951年费雯·丽主演了田纳西·威廉斯编剧的《欲望号街车》中的布兰奇·杜波依斯。《欲望号街车》为费雯·丽赢得了第二个奥斯卡金像奖。同年,费雯·丽和奥利弗演出了两部关于克利奥帕特拉的戏剧, 威廉·莎士比亚的《安东尼与克利奥帕特拉》和 萧伯纳的《凯撒和克利奥帕特拉》。之后,他们来到纽约,在齐格菲剧院整整表演了一季。
  • 1953年1月,费雯·丽与 彼得·芬奇一起前往斯里兰卡拍摄《象宫鸳劫》。影片开拍后不久,她经历了一次精神崩溃。派拉蒙电影公司只好请来 伊丽莎白·泰勒顶替她的角色。奥利弗陪伴她回到了英国的家中,费雯·丽告诉他自己已经爱上了芬奇,并和他有了暧昧关系。她在几个月内逐渐康复后和奥利弗一起演出舞台剧《 睡美人》。
  • 1955年她主演了影片《蔚蓝深海》。同年在莎士比亚的故乡斯特拉福镇演出一季莎翁的戏剧,包括《 第十二夜》、《 麦克白》和《 泰特斯·安特洛尼克斯》。 诺埃尔·科沃德的新作《南海泡沫》邀请费雯·丽担任女主角,费雯·丽因怀孕退出该剧。几周之后,她再度流产,又经历了一次精神抑郁, 这回长达数个月。她和奥利弗一起参加《泰特斯·安特洛尼克斯》的欧洲巡回演出,但是整个旅程因费雯·丽与奥利弗以及其他同事间经常爆发的冲突而坏事。当他们回到伦敦后,她的前夫霍尔曼与奥利弗一起帮助她镇定下来。
  • 1958年,费雯·丽开始和演员 约翰·梅里韦尔交往,梅里韦尔知道了她的健康情况,向奥利弗保证自己会照顾好她。
  • 1959年费雯·丽参加了 诺埃尔·科沃德的喜剧《Look After Lulu》的演出。
  • 1961年费雯·丽参加了影片《罗马之春》的拍摄。从1961年的7月到1962年的5月,梅里韦尔和她一起参加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拉丁美洲的巡演。
  • 1963年参演百老汇音乐剧《 同志》并获得了东尼奖最佳音乐剧女主角奖。
  • 1965年的影片《愚人船》,这是费雯·丽最后一次出现在银幕上,扮演一个失落的贵妇。
  • 1967年5月,当她与 迈克尔·雷德格雷夫一起排练 爱德华·阿尔比创作的舞台剧《 微妙的平衡》的时候,困扰了她超过20年的肺结核复发,在休息了几周后,看起来已经康复。
  • 1967年7月7日晚上,梅里韦尔和往常一样将她留在家中,外出表演,半夜返回家中的时候发现她已经睡着了。30分钟后(已经是1967年7月8日),梅里韦尔返回到卧室发现费雯·丽躺在地板上,已经去世,享年54岁。英国伦敦的所有剧院都熄灭舞台脚灯一分钟,演员和观众一起默哀悼念这位表演艺术家。按她的遗愿,死后她的角膜捐献出来(因感染肺结核而未能如愿);遗体火化,将骨灰洒进她生前最喜爱的小湖里;自己收藏的名画德加的《浴女》赠给前夫劳伦斯·奥利弗。
  • 费雯·丽的骨灰撒在家乡的一个湖中,靠近英格兰东萨塞克斯。一场纪念仪式在西敏市圣马丁教堂举行,约翰·吉尔古德宣读了悼词。在美国的 南加州大学也举行了一场悼念活动,乔治·丘克等好友宣读悼词。

[9]

精彩视频 

费雯丽,一生经典镜头混剪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