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窠石平远图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窠石平远图》属于宋代名画之一。

此图描写大雪封山的清晨,一山民赶着两只身驮木炭的小毛驴在白雪皑皑的山间行走,山民肩上还用树枝挑着一只打来的山鸡,似去赶集出卖这些东西以换取生活所需。山民衣着单薄,弓腰缩颈,使人感到雪天寒气逼人。

基本情况

画幅左侧有款“窠石平远”四字及“元丰戊年郭熙画”。钤“郭熙印章”一方。知为郭熙作于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画深秋清旷之景,神韵独绝。树石画法与郭熙《早春图》相似。但细部描画较简略。有“敕赐临济壹宗之印”等印记十一方和半印一方。画面近景,溪水清浅,岸边岩石裸露,石上杂树一丛,枝干蟠曲,有的叶落殆尽,有的画出老叶,用淡墨渲染。远处,寒烟苍翠,荒原莽莽,群山横列如屏障,天空清旷无尘,是一派深秋的景象。

历史背景

宋代绘画进入手工业商业行列,与更多的群众建立较为密切的联系。一批技艺精湛的职业画家,将作品作为商品在市场上出售,汴京及临安都有纸画行业。汴京大相国寺每月开放5次庙会,百货云集,其中就有售卖书籍和图画的摊店;南宋临安夜市也有细画扇面、梅竹扇面出售[1];汴京、临安等地的酒楼也以悬挂字画美化店堂,作为吸引顾客的手段。市民遇有喜庆宴会,所需要的屏风、画帐、书画陈设等都可以租赁。适应年节的需要,岁末时又有门神、钟馗等节令画售卖,为市甚盛[2]

北宋时,汴京善画“照盆孩儿”的画家刘宗道[3],每创新稿必画出几百幅在市场一次售出,以防别人仿制;专画楼阁建筑的赵楼台;画婴儿的杜孩儿,也在汴京享有盛名。吴兴籍军人燕文贵常到汴京州桥一带卖画。山西绛州杨威,善画村田乐[4],每有汴京贩画商人买画,他即嘱其如到画院门前去卖,可得高价。社会对绘画的需求和民间职业画家创作的活跃,是推动宋代绘画发展的重要因素。宋代由于手工业的发达,促成了雕版印刷的发展与普及,出现了汴京、临安、平阳、成都、建阳等雕版中心,不少书籍及佛经都附有版画插图,现存宋金雕印的弥勒像、陀罗尼经咒、《佛国禅师文殊指南图赞》、《赵城藏》等,可见其绘刻之精美。

视频

窠石平远图 相关视频

宋代绘画艺术048
理学精神,影响了宋代绘画

参考文献

  1. 空前繁华的南宋临安夜市,网易,2020-03-17
  2. 宋代书画市场:谁来画?谁买单,芝麻开门收藏鉴定交易网,2018-05-24
  3. 刘宗道,博雅文化旅游网
  4. 村田乐——中国绘画中的乡村休闲生活(二) ,搜狐,2018-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