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积冰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积冰是是指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科技名词。

汉字是民族灵魂的纽带,在异国他乡谋生,汉字[1]便是一种寄托,哪怕是一块牌匾、一纸小条,上面的方块字会像磁铁般地吸引着你,让你感受到来自祖国的亲切。因为那中国人的情思已经浓缩为那最简单的横竖撇捺[2]

名词解释

各种降水或雾滴与地面或空中冷却物体碰撞后冻结在其表面上的现象。通常在高纬度的地方很常见。积冰通常会在寒带或温带冬天的河流旁形成,主要原因是冰坝使河水回流或地下水渗出所造成的。

积冰的影响因子

影响积冰的重要因子是积冰持续时间、风向、风速。

积冰有两种类型:雾凇型积冰和湿雪型积冰。形成这两种类型积冰的天气现象不同,具有较大的差异。雾凇型积冰主要是由于过冷雾滴碰冻形成的导线面的积冰,雾的生成和消散是一个连续过程,所以雾凇型积冰的持续时间对于积冰重量影响较大;湿雪型积冰主要是由于雪降落到近地层较高的环境温度下,部分融化或通过过冷云滴依附到导线面冻结形成的积冰,其积冰的过程主要是在降雪过程中完成的。

风向与南北向积冰观测导线之间的夹角称为风向夹角,风向夹角对积冰形成的影响较大。研究表明,湿雪型积冰受风向的影响较大,雾凇型较小。两种类型积冰的积冰重量均随着风速的增大而增大,在增长幅度上,湿雪型比雾凇型大,风速越大,湿雪型积冰增长越快。

形成条件

(1)雨凇:气温0~3℃时,过冷却的雨滴、毛毛雨滴或较大的雾滴碰到0℃以下的电线,结成雨凇积冰,比重在0.6~0.9g/之间。

(2)粒状雾凇:气温-8~-3℃时,风速不大的情况下,雾或毛毛雨等过冷却小水滴被风吹动,在电线迎风面冻结成粒状雾凇积冰,比重在0.3~0.6g/之间。

(3)晶状雾凇:气温-20~-10℃时,雾或轻雾中过冷却的小水滴冻结在电线上,形成晶状雾凇积冰,无风时整个电线表面均有积冰,有风时迎风面有积冰,比重在0.01~0.08g/之间。

(4)湿雪:雨夹雪或雪降落到温度高于0℃的近地层,稍微溶化后,粘附在电线上,比重在0.10~0.70g/之间。

(5)混合积冰:积冰增长过程中有几种积冰交替在电线上积聚,形成混合积冰。

4危害

电线积冰危害有直接危害和间接危害之分。直接危害会对电力、通信造成影响,间接危害是由电力、通信等灾害衍生出的其他危害,这些灾害之中电力危害是最明显的。

电线积冰增加了在大气中的迎风面,风向适合时会导致电线舞动,输电线路不稳定;电线绝缘外皮因积冰失去对地绝缘,造成短路使电力中断;当电线覆盖的积冰超过载荷极限,电线就会被压断,导致输电中断。此外,电线积冰导致高压输电塔受力不对称,输电塔无法维持稳定最后倒塌。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