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秋字》

作品名称: 《秋字》

创作年代: 唐代

文学体裁:诗

作者:韩愈

《秋字》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韩愈的诗。[1]

韩愈文章的特点之一是“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或“鲠言无所忌”,也就是敢于讲话,而且敢讲真话。这个特点是和他积极的政治态度分不开的。他的几篇奏疏都是敢于揭发事实,敢说“群臣之所未言”的话。而且还表现于他不顾儒家的传统观念,敢讲违背旧说的话,甚至说了同自己别的文章互相矛盾的话。有时也敢于突破社会上的流俗之见。[2]

韩愈文章的再一个特点是不仅真率大胆,而且慷慨激昂,忧愤甚广。从韩愈的全部文章看,凡是论及人材,便往往愤激不平,别具风概,而且还写得自然随便、如话家常

目录

诗词正文

诗歌赏析

元和初(806 ),韩愈的门生皇甫湜,在对策中触犯了宰相,牵连到其舅王涯。元和三年(808),王涯被贬为州司马,是年秋,复徙袁州。韩愈与王涯是同年进士,兼有与皇甫湜之谊 ,因而写《祖席》二首相送 。一首云"得前字",一首云"得秋字",即分别以"前"字、"秋"字为韵。此选后一首。首联是开题,主要写木落悲秋,古今同慨:"淮南悲木落,而我独伤秋。""淮南"即西汉淮南王刘安。他在《 淮南子·说山 》中,有"桑叶落而长年悲"之句。两句意思是说,淮南王当年曾悲哀秋来草木零落,而我现在也见秋至而独自伤怀了。在古汉语中 ," 悲 "和" 伤"虽为同义词,但"伤"却比"悲"在感情上更深一层。特别加一"独"字,情味更浓 ,表示了诗人对朋友冤情的理解与悲伤 。并切"秋心为'愁'"之题旨。颔联承首联之意而再推进一步 :"况与故人别,那堪羁宦愁。"意思是说,有情人见秋叶落本来就伤悲 ,更何况是在这愁心的季节要与好友相别呢 ?故人相别,已是痛苦难耐 ,更何况再加上羁宦之愁呢?" 羁 "是羁绊,"羁宦"相联,便有从京城外放为官,常常倍受监视、官身更不得自由之意。这一联中的虚词用得好;"况与"与"那堪"相搭配,至少有两点妙处 :一是几层意思相递进 ,一层更比一层深入;二是这种"流水对",转折轻灵,语气如行云流水,使人觉得似乎未用对仗,而实际上却是十分工稳的对偶。

颈联转入回顾友情和叙述今日之悲:"荣华今异路,风雨苦同忧。"上句暗用《淮南子·说林》篇中" 有荣华者,必有憔悴 "之意,下句用《诗经·风雨》篇中"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之语,表示天时不利 ,忧思君子之情。两句意思是说,当年同科进士,本望同有荣华之乐;而今已成异路之人,愿与君子风雨同忧。此联用典自然贴切,读之不觉是在用典,而是出自肺俯之言。并且这种"不能同乐,便来同忧"的感情,更体现出友人间的关怀。

尾联归结到送别的用意上来 ,劝朋友要想得开,保持乐观开朗的情绪:"莫以宜春远,江山多胜游。"意思是您不要以为属于江南西道 (今属江西袁水流域)的宜春离京城太远 ,那里的江山如画 ,风光宜人,希望您能在那里畅快地游赏。言外之意是:千万不要以暂时的荣辱升降为念,要好好地保重身体,保持开朗的心怀 。这比王勃"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的名句在意义上更加丰富动人 ;因为王诗只单纯表现了" 身可离而心相近 "之意,而韩诗却替友人着想 ,提出了如何解脱精神苦恼的劝勉。

这首诗在艺术上有两个特点:一、诗人虽然写的是一首格律严格的律诗 ,但能一气呵成,明白如话;二、此诗的虚词用得好,典故用得活,叙述友情和劝勉友人,皆能情真意切,而在表现手法上却又不即不离,使深情厚谊溢于言外。

作者简介

韩愈[3](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汉族,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贞元十九年(803年),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后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元和十四年(819年),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在旧《广东通志》中被称为“广东古八贤”之一。[4] 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5]

韩愈是北魏贵族后裔,父仲卿,为小官僚。韩愈3岁丧父,后随兄韩会贬官到广东。兄死后,随嫂郑氏辗转迁居宣城。7岁读书,13岁能文,从独孤及、梁肃之徒学习,并关心政治,确定了一生努力的方向。贞元八年(792年)进士及第,先后为节度使推官、监察御史,德宗末因上书时政之弊而被贬。唐宪宗时曾任国子博士、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四年(819年)因谏阻宪宗奉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穆宗时历任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兼御史大夫。

韩愈在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宪宗元和时曾积极参加讨伐淮西叛藩吴元济的战争,任裴度的行军司马。他在思想上崇奉儒学,力排佛老,同时宣扬天命论,认为“天”能赏善罚恶,人只能顺应和服从天命。他的这种有神论思想,适应了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

长庆四年(824年)八月,韩愈因病告假。同年十二月二日(12月25日),韩愈在长安靖安里的家中逝世,终年五十七岁。获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次年三月,葬于河阳。韩愈陵园(韩愈墓)位于河南省孟州市城西6公里韩庄村北半岭坡上。此地北望太行,南临黄河,是一片丘陵地带。[6]

视频

历史人物故事-韩愈

唐宋八大家之韩愈(三)敢问路在何方

参考资料

  1. 《秋字》 诗词文句网
  2. 【家风家训】韩愈力倡“腹有诗书” 福州市林则徐纪念馆,发布时间;2018-07-15 11:00
  3. 《韩愈机简介》 古诗文网
  4. 韩愈为什么能成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快资讯,发布时间;2021-01-14 22:06
  5. 品读 韩愈·《师说》 腾讯视频;2015年09月10日
  6. “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韩愈陵园”景区 本地二三事;2017-11-2105:48